江苏盐城大丰: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大丰日报记者 薛思思 实习记者 吴雨蒙


江苏盐城大丰: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夏桂林和他的剪报架

见到夏桂林老人时,他穿着薄棉衣,头戴贝雷帽,精神矍铄,踱着小步,到小区门口接前来采访的记者。一进到夏老家,记者就被占了一整面墙的剪报架深深吸引住了。

剪报用牛皮纸装订着,从上至下,由左至右,按着时间、人物、种类,甚至还有可供检索的目录,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让人宛若置身于史料丰厚的档案馆。夏老说,剪报是自己坚持了几十年的爱好,从1985年到现在,他一共整理了933本剪报,这些报纸来自社会方方面面,除了自己出钱订阅的,有的是原单位赠阅,有的是子女帮忙购买,还有一些是自己从史料里面翻出来的。夏老还告诉记者,剪报也是一种信仰,自己每天大多数时间都花在看报、剪报上,既能打发时间,又能丰富知识、增添乐趣、陶冶情操,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剪报做起来,什么不开心都能烟消云散。报纸是精神食粮,剪报是人生乐趣,打开一本本或泛黄或崭新的剪报手册,那些在历史书上记录着的年代和事件仿佛真实地出现在眼前,它们收集着知识,记录着历史,已不仅仅是夏老个人的“百科全书”,其中蕴涵着的,还是大丰、盐城甚至整个中国的发展史。

夏桂林今年已经87岁高龄,是一名拥有61年党龄的老党员。从15岁在苏北地区泰州干部学校学习开始,他担任过大丰县白驹镇银行营业所出纳、大丰县人民银行出纳股副股长和管库员、刘庄公社民政委员、大丰县贫协秘书……直到1994年在大丰县委统战部政秘科科长、政工指导员的职位上以正科级的身份退休。对于只有小学文化的夏桂林来说,要胜任繁杂且高要求的工作实属不易,为了不给信任自己的上级丢脸,也为了给自己争口气,他只有拼命努力,利用工作之余读书学习,不断积累自己,把别人写的材料反复研究,从内容到格式,从框架到细节,慢慢的,也能有模有样地写出来了。踏实肯吃苦的性格,工作能力的提升,让他多次受到表彰,并被评为工作先进。

在夏老家里,除了满墙的剪报、弥足珍贵的荣誉证书,最多的就是各种选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坚定不忘初心、坚守理想信念》……每一本夏老都做了详细的笔记,小到翻阅时间,大到阅读感悟,一笔笔,记录着的是这位退休干部那颗不退休的心,也是这位老党员不断奋进的精神品格。采访中,夏老多次提到,作为一名党员,就是要以身作则,哪里需要,就要到哪里去奋斗,不能只在自己的舒适圈里做逗留。谈到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谈到无数个在这场战“疫”中前赴后继的勇士,夏老说,这次很多党员冲在前面,看到大家这么齐心协力,他相信没有什么困难是能够难倒中国人民的。

江苏盐城大丰: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在夏老身上,能清晰地看到他们那一代人对信仰的追求,对困难的无畏,对坚持的执着,这些精神让人倍受鼓舞。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夏老的剪报还会继续整理,故事也将继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