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重点关注PPI通缩压力的上升——2020年3月物价数据点评


应重点关注PPI通缩压力的上升——2020年3月物价数据点评

核心观点

3月CPI同比增长4.3%,虽然去年同期基数较高,但今年3月复工复产进度加快,交通物流逐渐恢复,食品环比较大幅度回落。油价部分非食品价格下跌,但医疗保健价格同比仍正增长。工业品通缩压力继续上升,PPI同比跌1.5%,价格环比几乎全线回落。向后看,预计短期通缩趋势将依然延续。

正文

无惧高基数影响,供给恢复物价回落。3月CPI同比增长4.3%,较前值回落0.9个百分点,低于市场预期。虽然去年同期基数较高,但今年3月复工复产进度加快,交通物流逐渐恢复,导致食品价格环比回落3.8%,非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4%,已连续两个月呈环比负增长。总体而言,疫情导致的短期物价抬升已经基本告一段落,特别是对非食品而言,短期料将回复到正常季节性波动。预计2季度通胀仍将在4%以上平稳运行,但下半年将在基数的影响下加速回落。

从分项来看,除粮食价格以外,其余分项全线环比负增长,其中受到调运恢复和储备肉投放影响,猪价显著走弱,环比回落6.9%,降幅为本次猪周期启动后的最大值。春季时令菜大量上市,供给恢复,鲜菜价格环比大幅回落12.2%。整体食品价格环比回落对CPI环比1.2%的跌幅贡献其中的0.9个百分点。另外,受到海外疫情影响,部分国家封锁了粮食出口,导致市场关注我国粮食可能出现的供给短缺、价格上升对通胀造成的影响。我们认为,我国粮食近年皆丰产,自给自足能力较强,近几年处于净出口的状态,因此短期粮食价格也大概率保持相对稳定。3月CPI粮食价格环比持平前值。非食品方面,一是受到国际原油大幅下跌的影响,交通和通信价格环比回落2.5%,其中交通燃料价格环比回落9.5%,是环比回落的主要拖累。二是居民生活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尚需时日,因此对生活用品和服务的需求依然较低,教育文化、房租、衣着等价格环比也出现回落。

工业品通缩压力继续上升,价格环比几乎全线回落。3月PPI同比回落-1.5%,较前值下降1.1个百分点,低于市场预期。受到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国内消化库存等因素的影响,PPI环比下跌1.0%,该降幅较上月进一步扩大。我们认为,复工复产逐步推进,供给水平回升,终端需求的回升或慢于供给,导致价格下行压力加大。同时,海外疫情蔓延使得全球供应链受损,外需严重冲击了部分国内企业,因此或存在逐步转向供应国内市场,导致国内供应能力进一步上升,价格存在下行压力。

从分项来看,生产资料、原材料工业和加工工业价格环比分别回落3.5%、2.7%和0.5%。细分项中,受到国际油价影响,石油石化产业链价格普遍承压,例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环比均出现回落。黑色和有色金属价格环比也出现下跌。

向后看,PPI短期或继续承压,我们维持此前观点,2季度PPI仍将在负值区间,但随着基数、逆周期发力带动需求回升以及海外产业链的恢复,PPI在下半年将回升至0%以上。预计上半年的通缩压力加大导致全年工业品价格同比增速均值仍将小幅为负,工业生产企业的盈利能力受到冲击,但基本上盈利低点就出现在1季度。

附录图表

应重点关注PPI通缩压力的上升——2020年3月物价数据点评

应重点关注PPI通缩压力的上升——2020年3月物价数据点评

应重点关注PPI通缩压力的上升——2020年3月物价数据点评

应重点关注PPI通缩压力的上升——2020年3月物价数据点评

应重点关注PPI通缩压力的上升——2020年3月物价数据点评

应重点关注PPI通缩压力的上升——2020年3月物价数据点评

应重点关注PPI通缩压力的上升——2020年3月物价数据点评

应重点关注PPI通缩压力的上升——2020年3月物价数据点评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0年4月10日发布的报告《2020年3月物价数据点评:应重点关注PPI通缩压力的上升》,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相关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有道云等方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使用本资料。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