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文化&蟹經濟,餐桌上的大閘蟹!

秋風起,蟹腳癢,似乎又到了吃大閘蟹的季節。有時候,你會經常在網上看到這樣的新聞:某某國家小龍蝦氾濫!生蠔氾濫!當然還有大閘蟹氾濫!對於國外來說,大閘蟹算是外來物種,屬於淡水蟹,他們一般沒有食用的習慣。對於消除外來物種,下面經常會有很多答案,其中的一條就是:派我國的吃貨過去。

冬菇商學院 |  蟹文化&蟹經濟,餐桌上的大閘蟹!

國人確實愛吃,流傳著悠久的飲食文化,上有飛禽走獸,下游山珍海味。魯、川、粵、蘇、閩、浙、徽、湘八大菜系各有所長,獨霸一方;北京烤鴨、東坡肉、麻婆豆腐、西湖醋魚等十大名菜耳熟能詳;當然還少不了老少皆宜的特色火鍋,大排檔的夏日小龍蝦,以及今天的主角——大閘蟹。

螃蟹,從物種到走上餐桌,歷史也是非常的悠久。就實物來說,由於住在長江邊的緣故,小時候經常在江邊玩耍,江柳下的河灘上經常就能撿到小螃蟹,那時候的蝦吃得多,蟹吃得少。現在,螃蟹已然成為了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承載了一方產業經濟。

蟹文化

說起我國的食用蟹文化,可以說非常悠久了,我們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要是算上故事起源,得把時間撥到“大禹治水”時的上古時期。相傳,大禹治水的時候,農民耕種稻米的時候,經常會遇到長著八隻腳、有兩隻大螯爪的蟲子出沒,搶食稻米,而且會用大螯爪傷人,實在是民間耕作的大害蟲,人們都很害怕,以此為患並稱這種東西叫做“夾人蟲”。

此時正好趕上大禹治水,面對“夾人蟲”這樣的遭遇,禹手下一個叫巴解的營地監工決心消滅夾人蟲。於是,他把眾人召集起來,挖土布成壕溝,然後在壕溝裡灌滿滾燙的開水,這個時候點亮火把,“夾人蟲”再次來襲穿越壕溝時就直接墜入沸水被燙死了,人們歡呼雀躍的時候,巴解發現“夾人蟲”被燙死後,甲殼變為紅色,而且有淡淡的香味,於是他就拿起來一個品嚐,才發現原來“夾人蟲”的美味超過以前的上百種食物了,這個時候大家紛紛嘗試,都覺得十分美味。

冬菇商學院 |  蟹文化&蟹經濟,餐桌上的大閘蟹!

此後,人們為了紀念巴解的功勞,就把“蟲”字上面加一個“解”字,來命名這種美味的“夾人蟲”,螃蟹因此得名,巴解也因為治蟹有功而被封地賞賜,他的封地就是當今崑山的巴城了,至今陽澄湖一帶捕蟹之前還有祭拜“巴爺”一說。

雖然是傳說,但是我國的食蟹文化在很多古籍畫作中均有記載與表現。最早的見於《周禮》,描述了周天子吃“青州之蟹胥”;後面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陸龜蒙的《蟹志》、傅肱的《蟹譜》、高似孫的《蟹略》;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明代的《明宮史》、《天啟宮詞》、《金瓶梅》、《本草綱目》;清代的《紅樓夢》等對蟹都有所闡述。

冬菇商學院 |  蟹文化&蟹經濟,餐桌上的大閘蟹!

此外,在一些古畫中對蟹的形象也有所展現,如唐伯虎的《醉蟹圖》、齊白石的《蟹》,筆墨所到之處,也是栩栩如生。

蟹文化的細節之處,也有很多的說道。如從螃蟹的聲、行、骨、內來說,就被稱之為郭索、螃蟹、介士、無腸,即所謂螃蟹“四名之說”;分“四等”,即湖蟹、江蟹、河蟹、溪蟹;有“四烹”,即蒸、燴、煮、炒;

選蟹有“四看之說”,即一看蟹之顏色,青背白肚為佳;二看蟹之體形,碩大靈活為佳;三看蟹之肚臍,外凸敏捷為佳;四看蟹之毛髮,金爪黃毛為佳。

挑蟹有“四訣之說”,即拎體重——同體積重者優先;觀蟹腳——蟹關節部泛黃優於發青;查蟹眼——眼轉動好於眼呆滯;聽蟹聲——吐泡聲響者優先。

烹食有“四訣之說”,即蒸——蟹須活蟹,蟹身綁繩,蟹肚朝上;食——須先食蟹腳後吃蟹身;飲——吃蟹時所喝酒須清淡,過濃掩蓋蟹味,且要溫熱而飲;餐——須備有紅糖薑茶同飲,以利暖胃祛寒。

吃蟹有“四味之說”即鮮貝之肉,味在肚臍;甲魚之肉,味在蟹腳;魚肉之肉,味在蟹身;仙丹之肉,味在蟹黃蟹膏。

此外,在吃蟹的工具上,要想講究也是非常值得一提,那就是“蟹八件”。據記載,蟹八件在明朝的時候就被髮明使用,一個名叫漕書的人,為減少吃蟹麻煩,就發明了錘、刀、鉗,隨後逐漸發展為八件,即錘、鐓、鉗、鏟、匙、叉、刮、針。

蟹將軍上桌,八大件大概是這樣使用的。先用圓頭剪刀剪去兩隻鉗子和八隻蟹腳,然後用小錘子對蟹殼四周敲一圈,然後切開蟹殼和肚臍,使用各種工具取出蟹體內的蟹黃、蟹膏、及蟹肉,一番戰鬥下來,甚感美味。當然,對於我們來說,手起蟹落是非常簡單粗暴的享受模式。

蟹經濟

一種東西被人們普遍吃起來時,必然會刺激該事物的產業化經濟。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約有螃蟹約800多種,如梭子蟹、中華絨鰲蟹、青蟹等。現如今,江蘇陽澄湖的蟹(學名:中華絨鰲蟹),在眾蟹中脫穎而出,論口感和肉質營養,最為大眾所認可。

冬菇商學院 |  蟹文化&蟹經濟,餐桌上的大閘蟹!

現在的人們只要一說起螃蟹,幾乎都知道“陽澄湖大閘蟹”,就好像涼茶界的王老吉一樣。這裡你可能有疑問,為什麼陽澄湖的蟹會被稱為大閘蟹?據資料顯示,說大閘蟹名字是上海人叫出來的,為此有人作了考證,流傳甚廣的有二種,一是說“閘”乃“炸”之同音,為煮之意;二是說閘乃捕蟹竹籪之意,即竹閘就是竹籪,籪上捕捉到的蟹被稱為閘蟹,個頭大的就稱為大閘蟹。

圍繞著“吃”,可以說誕生了很多形式的產業經濟,餐飲連鎖經濟、外賣懶宅經濟、O2O吃喝經濟、網紅名店經濟等等,大閘蟹自然而然也成為了吃貨界的細分產業經濟之一。據公開資料,2000年,我國的大閘蟹產量僅有20萬噸,2010年產量已達58萬噸,2016年全國大閘蟹總產量為86萬噸,隨後幾年基本維持在80萬噸左右;相應的產業規模,在2016~2018年期間分別達到648億、778億、985億。

其中,2016~2018年陽澄湖大閘蟹總產量為2100噸、1200噸、1300噸,不足整個大閘蟹市場的千分之二;而每年市場上出現的陽澄湖大閘蟹,銷量達到300億,由此可見,99%的所謂陽澄湖大閘蟹都是假冒的。對於這種假冒品,也有了專門的名字,叫“洗澡蟹”、“過水蟹”等。

冬菇商學院 |  蟹文化&蟹經濟,餐桌上的大閘蟹!

從產地上看,我國的大閘蟹養殖主要集中在南方,如江蘇、湖北(梁子湖、武昌湖)、安徽(五河),北方佔很小一部分,如山東(黃河口)、遼寧(盤錦)等地,呈現出八二開的局面。整個產量中,江蘇佔據了44%的市場,如蘇州、無錫、興化、高淳等地區,主要來自於陽澄湖、太湖、高郵湖、洪澤湖、固城湖等水產養殖地。

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近幾十年來也吸引了大批的參與者,據可查資料顯示,2019年我國相關蟹企已超過5673家,不僅有養殖類企業,也有銷售服務類企業,以及相關產業鏈企業。據線上電商報告資料顯示,廣東、北京、江蘇、浙江、山東、上海等地成為大閘蟹的消費大省;二線城市網購增幅也較為明顯;25~36歲年齡群體為網購大閘蟹消費大軍。

然而在真正消費購買的時候,還是存在各種市場亂象,以假亂真、以次充好、斤兩不實,以及食品券、購物卡等背後的暴利利益鏈等等,養殖、銷售、飲食,究竟哪一個環節最賺錢?以後我們一起算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