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做自己,一边照顾别人

做自己跟照顾别人并不必然是冲突的。

但是当我们做决定时,过多地考虑其他人的想法,而“做自己”的力量太小时,就会造成冲突。一旦我们习惯了不去顾及自己的感受、不去体会自己的快乐,或者不被允许有自己的欲求时,久而久之,我们就真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当不能跟自己的感受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失去了“存在着”的感觉。

如何做自己?做自己的前提是认识自己的情绪和欲求。

认识自我的情绪,就能成为情绪的主人。有的人会因为自己说错了一句话而纠结好几天。有的人会因为自己拒绝了别人而感到强烈的焦虑,觉得自己的拒绝会让对方特别难堪。而实际上,被拒绝的人未必会难堪,也有可能很快忘记了……探究过这些情绪的根源后(或许是儿时妈妈对你的拒绝曾表现出极大的愤怒),这种在人际关系中的反复纠结和犹豫不决就会慢慢减少。

欲求是前进的动力,如果一味按照别人的期待而努力,生命最终会变成一种耗竭的状态。而在不了解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的情况下,仅凭一时冲动做决定,可能只是一种盲目。比如厌倦了朝九晚五,就辞职去开民宿,可能只是一时冲动,而不是“做自己”。

认识自己的过程会比较艰辛,会迷茫、困惑、无力,这些不舒服的感受,其实也是一种动力,推动你去接纳自己的独特性、相信自己的思考、信赖自己的直觉,以一种更为自信、更有力量的状态,去照顾周围人的感受。

(冰千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