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装设计师的发展瓶颈可能是因为赚钱太多了

家装设计师的发展瓶颈可能是因为赚钱太多了

本篇开始之前文叨先分享5月21日任正非答记者问中的一段对话:

记者:华为的股权结构走上了一条跟东亚地区主要科技公司完全不同的道路,例如三星电子以及台积电,外国机构和外国人占股比例高达50%以上,三星电子和台积电的股权结构,使西方资本可以从东亚的顶尖科技公司获得资本性的收益,您如何看待差异以及资本性收益这个话题?

任正非:我们对资本不感兴趣,所以就没有研究,西方媒体愿意的话,他们可以去研究,反正我们不会让外面资本进入公司。公司现在的问题是赚钱太多,因为我们不能把价格降低,降低以后,就把所有下面的公司全挤死了,就成为“西楚霸王”,最终也是要灭亡的,所以我们不能在产业中这样做。苹果是榜样,永远是做一把大“伞”,让下面小厂家都能活。如果苹果卖萝卜白菜价,全世界就没有其他手机了。我们钱多,用一部分投入战略,但是不横向扩张,就给大学和科学家给予支持。我们开科学家大会,能把全世界这么多顶尖科学家请来,这也是奇迹。


华为的话题在2019年伴随中美贸易战刷遍了所有的新闻头条,而本篇任正非答记者问内容的曝光又让国人的自豪感好好满足了一把,看到了作为民营企业背景的华为利用三十年时间在其专项领域以傲人姿态矗立世界巅峰时无人不泪目。而当文叨看完这篇2万余字的问答后,更是为任总庞大的格局观所触动,在现阶段经济泡沫膨胀到难以抑制的时代,能有企业家不为资本所动毅然决然的为理想而奋斗,是不能单单以正能量来笼统概括的。就像任总所说:我们为理想奋斗,不为金钱奋斗。

然而也必须承认,能够为理想牺牲小我的人毕竟是凤毛麟角,而自处经济泡沫玩的开心的人却比比皆是。我们不能去盲目的批评谁,每个人选择的生活是不同的,这是价值观的问题,但我们可以借着格局的话题来聊聊战略发展眼光的事儿,比如如何对待利润分配的问题。

因为钱变多了制约发展这个事儿,从企业角度来看会更容易理解一些,最有可能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员工利益分配不足导致企业凝聚力下降,另一个是战略布局不足导致长期竞争力下降。其实说简单点,就是要花钱铺路,不论是内部的路还是外部的路,或者是未来要走的路。

家装设计师的赚钱速度自不必多说,很多人选择这个职业就是因为它能帮助职场新人快速实现财务自由。设计师赚到钱之后钱都用到哪里了呢?买房、买车、买奢侈品、刷存在感、做投资钱生钱等等,真正能把钱花在为自己发展铺路上的人太少了。可恰恰设计师的关键上升期就在这几年,错过了,一旦生活压力上来之后往往就是身不由己、疲于奔命的状态。

相信肯定有人会跳出来反驳,文叨你不是说过设计师是能做一辈子的职业吗,为什么就不能先满足了小小的虚荣心再铺路呢?其实很简单,因为那时候你的角色是要成为中流砥柱,但处境却已经是孤家寡人。我们见过太多实力卓绝却只能孤芳自赏的设计师,都是在经历短暂的辉煌过后成为昨日之星,有的在吃老本浑噩度日,有的则蜷缩在品牌商的身影之下卖力销售。

经营自己和经营企业其实是一个道理,都需要提升自身凝聚力和长期竞争力,而这些都是需要花钱的,并且是在短期内不能得到直接收益的那种,可要突破瓶颈,这又是必经之路。接下来文叨就抛出几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来聊聊设计师对自己的投资。

1、设计师的成就往往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模式,在其身后的助理设计、绘图员、主材员等等虽然都为结果付出了很多,但光芒均被掩盖;这套以设计师为核心驱动的战船,其他每个角色都可以是易损件,随时能够被替换,这也是设计团队内部成员关系看似牢靠实则脆弱的本质所在,大家为了既得利益不得不对设计师俯首帖耳,相互之间却又挣得头破血流。古语有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设计师不能与跟着自己吃饭的人分享利益共享荣誉,那么注定会成为任总口中的“西楚霸王”,到那时候怎么可能继续杨帆起航乘风破浪呢?

2、设计师在选择材料商、家具商作为合作对象时,多数看中的还是提点高低,有时甚至还会出现因提点不足而故意带客户绕路的极端情况。过分的利益侵占一样会使自己处于孤立地位,如果单量充足那么合作伙伴还会因为业绩压力勉强伴其左右,可当设计师处于低谷之时,又有谁愿意伸出援手呢?任总在答记者问中也针对这种问题表达了观点:华为对于一些关键零部件虽然能够自己生产降低成本,虽然也知道合作公司的售价很高,但华为不能让其他人没有路可以走,华为要交朋友,用利益去换取。那么作为设计师来讲,是否能够放松利益链条让伙伴关系更牢靠一些呢?

3、近年来设计师之间的交流活动多了起来,每个人都想去“大师”那里取取经获得一些成功秘诀。先不说每个秘诀都是与其生长的环境、经历密不可分,单说这种像打游击式的一次性拜访,旅游性质完全大于实际交流效果,钱虽然花了可博而不精是必然的结果,除了能增加一些谈资外,对于构筑自身的壁垒并没有太大帮助,更不用说解除发展的瓶颈了。

文人相轻,在家装设计领域毅然。在国内,设计师之间沟通的鸿沟是没有人愿意说实话暴露自己的短板,所以沟通的结果往往以吹牛逼而草草收场,真正能够交流互补的东西实在太少了。文叨认为,如果有钱去膜拜大师,莫不如拿出来建立一个水平相当的小圈子,做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岂不更好,同时也更容易拜访名家,共同进步,谁也不吃亏。

4、当发展遇到瓶颈的时候,需要的不是闭关沉思,而是走出去看看有没有被世界抛弃,有时你遇到的问题在别人那里并不是问题。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自己来解决它,而是能解决它。加入一些混的还不错的人的俱乐部,你会发现天地比你想象的要广阔很多。

文叨并不是什么设计师经纪人,对于通过如何运作才能够让设计师成功突破自己的发展瓶颈也仅仅是夸夸而谈,但作为设计师的你,本篇内容应该要引起重视,为自己投资,多早都不晚。


关注设计杂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