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脫單!地鐵2號線今日起正式運營 廈門開啟雙地鐵時代大幕

今日上午8時30分

廈門地鐵2號線正式開通運營


聖誕脫單!地鐵2號線今日起正式運營 廈門開啟雙地鐵時代大幕

凌晨4時,車輛段,車輛準備好了


聖誕脫單!地鐵2號線今日起正式運營 廈門開啟雙地鐵時代大幕

聖誕脫單!地鐵2號線今日起正式運營 廈門開啟雙地鐵時代大幕

司機準備好了


聖誕脫單!地鐵2號線今日起正式運營 廈門開啟雙地鐵時代大幕

控制中心準備好了


聖誕脫單!地鐵2號線今日起正式運營 廈門開啟雙地鐵時代大幕


我們已經準備好了

整裝待發


共同迎接廈門“雙地鐵時代”




地鐵2號線

穿越鷺島和海滄

地鐵2號線

穿越鷺島和海滄

讓我們滿載夢想

交匯美好遇見幸福


聖誕脫單!地鐵2號線今日起正式運營 廈門開啟雙地鐵時代大幕



地鐵2號線


起點位於天竺山森林公園

終至本島五緣灣

全長41.6公里,共設車站32座

全線為地下線

選用標準B型空調車輛

六輛編組,最高時速80km/h

聖誕脫單!地鐵2號線今日起正式運營 廈門開啟雙地鐵時代大幕


聖誕脫單!地鐵2號線今日起正式運營 廈門開啟雙地鐵時代大幕

廈門地鐵網線圖


聖誕脫單!地鐵2號線今日起正式運營 廈門開啟雙地鐵時代大幕

1號線及2號線時刻表


聖誕脫單!地鐵2號線今日起正式運營 廈門開啟雙地鐵時代大幕

地鐵票價


地鐵2號線3分鐘過海穿越海滄和本島之間,連接馬鑾灣片區、海滄CBD片區、濱北行政中心片區、五緣灣片區,和已開通的地鐵1號線一道,將為乘客朋友帶來全新“十字換乘”的出行方式,我們也將為您提供更加便捷舒適的出行體驗。


聖誕脫單!地鐵2號線今日起正式運營 廈門開啟雙地鐵時代大幕


聖誕脫單!地鐵2號線今日起正式運營 廈門開啟雙地鐵時代大幕


 2年時間

  地鐵2號線如約而至

  一座城市的地鐵,深藏著一代人,甚至是幾代人的夢想。

  兩年前,地鐵1號線呼嘯而來。作為軌道線網中的骨幹線路,地鐵1號線覆蓋了城市發展最為充分的南北軸向,連接了本島和島外杏林、集美兩大組團,覆蓋了城市成熟功能區及開發新區,如中山路商業街、核心商業區蓮坂、嘉禾路商業區、高崎機場片區、集美新城、廈門北站等,把位於島外的廈門火車北站及島內各大片區串聯。

  這兩年來,地鐵1號線承載著幸福,大家的期待與日俱增,總想著線路再多一點,站點再多一點。

  帶著市民的期盼,地鐵2號線加緊建設:2018年5月4日2號線啟動軌道鋪設;2018年12月全線洞通,2019年5月全線軌通,2019年6月全線電通;2019年7月開始“試運行”;2019年12月運營……

  數十萬的地鐵建設者,紮根在這座城市,為地鐵建設付出了智慧與汗水。一個個時間點完成,一天天通車倒計時,也意味著又一次遠行,他們中許多人甚至都來不及坐上親手建造的地鐵,便趕往了另一座城市、投身另一個項目。

  3個走向方案

  綜合各項因素規劃過海段

  對城市而言,第二條地鐵都具有特殊的意義,雖不是“0到1”的鉅變,卻讓地鐵開始成雙,向外的交通逐步打開,內部骨幹路網日臻完善,深層次多維度地發生改變。

  地鐵2號線為何如此規劃,站點為何這樣設置?這不是大筆一揮就能開挖的工程,而是一項專業性極強的工作。

  廈門軌道交通集團前期規劃部副經理石磊介紹,地鐵走向結合城市發展、空間結構、路網格局、客流分佈、技術要求、環境影響、工程投資及實施條件等綜合因素,通常採用“面、點、線”的規劃辦法。

  面就是城市背景研究、軸向研究。廈門的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緊扣以本島為中心,向外圍分散組團輻射的放射性網絡佈局結構。

  點就是站點設置。在設站之前,專業人員會進行客流預測,通過大數據分析、熱力圖分析、周邊環境分析等,合理規劃站點。

  線就是交通廊道。石磊說,比如人們每天往返家與公司,就會產生人流,此外還有客流、產業流等,這些“流”將對地鐵線路走向產生很大影響。

  考慮走向的同時,也要考慮施工條件,包括地質、拆遷量、交通疏解難度等。2號線在規劃時,曾考慮途經體育路,但體育路比較窄,設站困難,只好捨棄。此外,2號線過海段當時設計了三個走向方案,經過城市結構形態、客流疏導、地質勘探等綜合比選,最終選擇了現在的方案。

  廈門地鐵2號線最終的走向規劃,就是綜合了這些因素而形成的———連接廈門本島與島外海滄組團,西連馬鑾灣商務區,東連五緣灣商務區,長41.6公里,設32個地下車站,形成貫穿海滄區商務中心、廈門市行政服務中心、文體中心、呂厝商住區以及海峽兩岸金融中心的公共交通大動脈。

  更重要的是,地鐵2號線和已開通的1號線形成“十字”交叉的軌道交通網絡,為市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務。可以預見的是,地鐵2號線的到來,全市交通擁堵壓力特別是海滄大橋的交通壓力將得到緩解,也將進一步加快海灣型城市建設,逐步實現城市跨島發展目標。S9C25034

   1137天

  打造國內首座地鐵穿海盾構隧道

  島內到海滄,地鐵2號線穿海而過,僅需3分鐘。

  為了廈門市民的3分鐘,施工團隊用了1137天,打造了國內首座地鐵穿海盾構隧道,讓我國海底隧道建造技術又往前邁進了一大步。

  “從港珠澳大橋的沉管隧道,到廈門地鐵穿海隧道的實踐,為我國今後海峽隧道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做出重大技術儲備。”在此前召開的廈門地鐵2號線穿海隧道技術評價會和技術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首屆院士、2018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錢七虎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修建地鐵不容易,在海底修地鐵,更是難上加難。廈門本島中心與島外各組團之間有海域和山體組成的自然隔斷,修建跨海地鐵,是廈門實現跨島發展的必然選擇。

  可以說,2號線的過海段,是迄今為止廈門地鐵建設進程中最難啃的“硬骨頭”。施工難度有多大,從歷時多長就可看出來。

  2014年12月30日,過海隧道工程在海滄灣公園站開工,是2號線首個開工的工點。歷經了4年多,2019年3月10日,地鐵2號線郵輪中心站移交鋪軌,是2號線最後一個移交鋪軌的地鐵站。

  這段過海隧道全長2784米,從海滄灣公園站始發,沿海滄大道向北敷設,以500米曲線半徑下穿入海,經大兔嶼、廈門西港,於國際郵輪碼頭上岸,以350米曲線半徑下穿郵輪中心,抵達終點郵輪中心站。由於工程位於海岸觀光區,是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同時下穿廈門西港主航道、國際郵輪碼頭,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各種汙染源,滿足環保要求,做到“零排放”。

  施工團隊遇到的難度不止於此。最令他們頭痛的是,區間穿越兩條斷裂帶,岩石風化劇烈,集軟土、硬巖、上軟下硬、上硬下軟、拱部砂層侵入、基岩凸起、孤石群於一體,堪稱“地質博物館”。

  為了這條海底隧道,施工團隊把所有工法和維護結構形式都用上了,有礦山法、冷凍法、車站明挖爆破、倒掛井壁等,維護結構形式包括攪拌樁、旋噴樁、鑽孔樁等。

  中鐵十四局大盾構公司廈門地鐵2號線項目部盾構負責人吳玉禮曾介紹,在施工中還遇到了許多全新課題,國內沒有施工案例可以借鑑。盾構連續穿越複雜地層、孤石及基岩凸起區域,須進行海上孤石處理、海底接收、小半徑空推段、海底聯絡通道冷凍法施工等,這些在國內尚屬首次。

  據統計,在海底隧道段施工中,累計帶壓進倉3475倉,人工清理孤石1000多立方米,海上爆破處理孤石2519立方米,海底破碎地層土體加固64916立方米,海底帶壓換刀712把。其採用的新技術、新工藝20多項,9項技術成果已申報國家技術專利,為今後海底隧道建設積累寶貴經驗,儲備了重大關鍵技術。

  “在極端複雜的地質條件下,採用的不良地質處理、設備選型、參數配置和施工技術方案總體合理,掘進效率總體處於較高水平。”錢七虎院士曾高度評價。

   3條線路在建

  廈門地鐵線網運營未來可期

  10多年前,有專家曾斷言:廈門地質條件不適合建地鐵。

  可如今,廈門不僅有了地鐵1號、2號線,地鐵3、4、6號線也在馬不停蹄地建設中,廈門這個“不宜修建地鐵之地”,變成了“地鐵加速成網之地”,相信用不了幾年,進入線網化運營的廈門地鐵,在市民出行方面將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作為城市發展的主骨架引擎作用將日漸凸顯。

  廈門地鐵,未來可期。而它也不僅僅是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還將日益承擔起城市文化與形象展示窗口的責任。

  從地鐵1號線的閩南話播報、最美海景地鐵、各類主題列車、準媽媽綠色通道,及今年2月《廈門經濟特區軌道交通條例》正式實施,地鐵乘車實現立法規範等開始,廈門地鐵已形成極具廈門特色的城市文化名片。

  走進廈門地鐵車站,各種文明出行的溫馨提示撲面而來,講文明樹新風、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廈門文化、閩南文化等主題的公益廣告宣傳隨處可見。這些公益廣告在對廣大市民進行潛移默化文明薰陶的同時,也成了城市一道獨特而亮麗的風景線。

  新開通的地鐵2號線,也有獨樹一幟的風格。

  “大廈之門、鷺島帆影”主題的郵輪中心站、“財富匯聚”主題的兩岸金融中心站、“揚帆再起航”主題的五緣灣站、“生態鷺島”主題的湖濱中路站、“活力海滄”主題的海滄商務中心站等,2號線的部分站點實現了“1站1景”。同時,新設立的母嬰室、改造後的服務中心,以及“1對1”的站臺服務等,都讓地鐵2號線更加親民。今後坐廈門地鐵,更能感受到浸入式的地鐵文化。

  下一站,地鐵與城市一起脈動;下一站,地鐵將帶給廈門新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