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演奏家劉德海去世 享年83歲

  原標題:琵琶演奏家劉德海去世,他是最早和柏林愛樂合作的中國音樂家

  據歌唱家龔琳娜微博消息,以及揚琴、古琴演奏家王瓏告知澎湃新聞的消息,琵琶演奏一代大家劉德海4月11日下午在北京去世,享年83歲。

琵琶演奏家劉德海去世 享年83歲

劉德海。圖片來自中央音樂學院。

  劉德海1937年出生於上海,自幼學習琵琶等多種民族樂器。1957年進入中央音樂學院深造,同時接受系統的西方音樂教育。1970年,劉德海擔任中央樂團琵琶獨奏演員。

  1973年,劉德海和吳祖強、王燕樵合作創作了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首開琵琶大型協奏曲之先河。

  1979年開始,劉德海與指揮家小澤征爾及美國波士頓交響樂團三度合作,演出了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等樂曲。

  劉德海是最早和柏林愛樂樂團合作的中國音樂家。

  1981年2月3日至5日,黃貽鈞一連指揮了柏林愛樂樂團的三場音樂會,曲目包括鮑羅丁《在中亞西亞草原上》、吳祖強的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曲“自新世界”》。

  這是中國指揮第一次指揮柏林愛樂樂團,黃貽鈞也是第一位在柏林愛樂樂團奏響中國作曲家作品的指揮家,分量之重可想而知。《草原小姐妹》當時演了兩場,擔綱獨奏重任的正是劉德海。

琵琶演奏家劉德海去世 享年83歲

琵琶演奏家劉德海去世 享年83歲

柏林愛樂樂團當時的節目單

  除了《草原小姐妹》,《十面埋伏》也是劉德海的代表性曲目。

  第一次接觸古曲《十面埋伏》時,劉德海便非常喜愛,但他感覺此曲仍不能完全生動熱烈地表達劉邦項羽的垓下之戰。於是,他決定改編,把那次大戰表現得淋漓盡致,令人聽起來有身臨其戰之感。

  改編後的《十面埋伏》大獲成功,從此,人們不知不覺就把《十面埋伏》和劉德海的名字連在了一起。

  “每次在網上聽到琵琶宗師劉德海演奏的《十面埋伏》,總會起一身雞皮疙瘩,彷彿眼前就是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用一把琵琶表達千鈞一髮,中國音樂歷來的形象畫面感和先進敘事性在千年之前就已成行。”

  樂評人唐若甫對澎湃新聞記者說,“這首每每聆聽都會讓人屏住呼吸的古曲,尤其是劉德海平靜自若但四兩撥千斤的演奏,時刻提醒著人們,越是險要時刻,越要鎮定自若,臨危不懼。”

  “老先生非常有智慧,非常幽默,非常樂觀。他很會講笑話,和閔惠芬老師一樣,講笑話是非常生動的。”

  揚琴、古琴演奏家王瓏對澎湃新聞記者說,劉德海年輕的時候,經常和二胡演奏家閔惠芬、笛子演奏家俞遜發等在中國藝術團,出國訪問演出,培養出了深厚的感情,彼此間關係非常好。

  “那個年代的藝術大師,他們的藝術造詣很高,但他們的藝術又非常接地氣,非常貼近民間。他和閔惠芬老師都是能拉能唱的,他彈唱時候的表情和肢體,感染力非常強,這是我們當下的演奏家缺少的,我們沒這麼全面,沒這麼有激情。”

  王瓏記得,香港天王劉德華正當紅時,當時的記者報道劉德海的音樂會時,還錯把他的名字寫成了劉德華。

  王瓏不是劉德海的學生,但和他同臺演出過數次、合作過數次,“藝術是相通的,他在舞臺上帶給你的認知,那種感染力,是一樣打動人的。”

  對於劉德海的離去,中央民族樂團副團長、琵琶演奏家趙聰非常悲痛,“在我心中劉老師就是中國的霍洛維茲!”

  她說,“他的演奏高深莫測,變幻無窮,他創作的作品豐富多彩,深刻且充滿靈性,為我們打開一扇扇無限想象空間的大門,他把琵琶這件從西方傳來的中國傳統代表樂器發揚光大又傳播向全世界。我們是如此幸運能在這一世遇見這樣一位註定載入中國音樂史的大師!如今先生雖駕鶴西去,但他的音容笑貌,和不朽的作品將陪伴,激勵我們後輩到永遠……”

澎湃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