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卡=轎車頭+貨箱?納瓦拉告訴你,設計沒這麼簡單

全球化是個幾乎被用濫了的詞。在汽車圈,平臺化可以算是全球化的代名詞,通過同一平臺,實現不同地區推廣不同車型。但是有一種車型,在推廣全球化的過程中有些阻力,它就是皮卡。出於“多功能”訴求的使然,皮卡車型根據不同市場的地緣環境,細化出了針對本土需求的屬性,這種具化的單一屬性阻礙了皮卡產品的全球化產品開發進程。

不過在2015年,日產Navara的登場宣告了一個全球化皮卡時代的到來。

作為一個出色的平臺,日產Navara幾乎承擔了隨後數年時間裡設計圈對於一輛皮卡風格拓展的所有概念呈現,所以在開始文章之前,先來看幾個成功的納瓦拉概念和個性化改裝的案例。

皮卡=轎車頭+貨箱?納瓦拉告訴你,設計沒這麼簡單
皮卡=轎車頭+貨箱?納瓦拉告訴你,設計沒這麼簡單
皮卡=轎車頭+貨箱?納瓦拉告訴你,設計沒這麼簡單
皮卡=轎車頭+貨箱?納瓦拉告訴你,設計沒這麼簡單
皮卡=轎車頭+貨箱?納瓦拉告訴你,設計沒這麼簡單
皮卡=轎車頭+貨箱?納瓦拉告訴你,設計沒這麼簡單
皮卡=轎車頭+貨箱?納瓦拉告訴你,設計沒這麼簡單

皮卡要實現全球化的產品定位並不容易,而納瓦拉的成功就在於,它實現了將全球不同皮卡風格的融合,作為一款全球車,納瓦拉大膽而精準的提煉了全球不同風格皮卡的精髓,並進行融合構建了一個全球化的乘用皮卡平臺,這似乎是現代皮卡全球化風格設計中的第一個成功經驗。

皮卡=轎車頭+貨箱?納瓦拉告訴你,設計沒這麼簡單

所以,在接下來的文字裡,我將嘗試著以皮卡的設計解釋不同風格皮卡之間的差異化,以此來輔證專業設計的精妙之處。

皮卡=轎車頭+貨箱?納瓦拉告訴你,設計沒這麼簡單

如前所述,地緣環境決定了不同皮卡的風格。所以,我們也可以按照大陸板塊的定義來劃分皮卡——北美風格、澳式風格、東南亞風格、歐洲風格、南美風格。

北美風格

北美市場是現代皮卡的起點,而現代皮卡的發源始於戰後北美經濟的蓬勃發展。不同於滿目瘡痍的歐亞大陸的是,本土沒有染指戰火的北美成為了二戰最大的贏家。由此也催生了汽車造型設計這一細分學科的發展。

皮卡=轎車頭+貨箱?納瓦拉告訴你,設計沒這麼簡單

1948年,被譽為現代皮卡鼻祖的福特F-Series正式亮相,也就從這個時候定義了北美皮卡應該有的構型——駕駛室與貨箱形體保持整車風格上的一致。而隨著嬉皮士文化在北美的興起,以福特F-Series為代表的北美皮卡又被賦予了玩樂的訴求。

皮卡=轎車頭+貨箱?納瓦拉告訴你,設計沒這麼簡單

在玩樂的訴求下,北美皮卡的風格隨嬉皮士文化、西部文化的相繼出現而逐漸演變為現在的構型。對於皮卡產品本身,北美風格的皮卡已經演化為以家庭玩樂為主要訴求。

皮卡=轎車頭+貨箱?納瓦拉告訴你,設計沒這麼簡單

從高性能的皮卡來看,北美風格的皮卡具備了適應於高速越野穿越的Baja風格和適應於長途穿越的公路風格。而它們的一個共性特徵都是,輪胎夠大。

比如說,這是福特F150猛禽:

皮卡=轎車頭+貨箱?納瓦拉告訴你,設計沒這麼簡單

這是道奇Ram 1500:

皮卡=轎車頭+貨箱?納瓦拉告訴你,設計沒這麼簡單

說回到“全球車型”的納瓦拉,它對於北美風格皮卡的提煉在於貨箱形體與駕駛室形體的一致性設計上。車頂線條與貨箱線條的呼應關係非常緊密。與此同時,大尺寸的輪眉保證了美式風格拓展的前提。所以,只要把附件拿掉,納瓦拉就是一款典型的美式中型皮卡的樣子。

皮卡=轎車頭+貨箱?納瓦拉告訴你,設計沒這麼簡單

澳式風格&東南亞風格

把這兩個風格的皮卡放在一起來講,是因為這兩個風格的皮卡存在著一定的共性。不同於北美市場的以家庭玩樂為訴求的定位,澳洲以及東南亞市場的皮卡對於工具車的定義會更加具化,表現形式主要體現在貨箱附件以及輪胎兩個方面。

皮卡=轎車頭+貨箱?納瓦拉告訴你,設計沒這麼簡單

在更純粹的工具車訴求下,東南亞和澳洲風格的皮卡更強調車輪的實用性而非個性。所以,更加經濟的小尺寸輪胎就構成了這兩種風格的關鍵,在小尺寸輪胎的作用下,澳式風格和東南亞風格的皮卡會更強調出輕盈和運動的一面。

皮卡=轎車頭+貨箱?納瓦拉告訴你,設計沒這麼簡單

在貨箱的處理上,澳式風格的皮卡和東南亞風格的皮卡都會強調附件的運用,以此來提升貨箱欄板的視覺高度,譬如龍門架、後蓋、行李架附件等等。東南亞風格的皮卡對於龍門架的變化更為多樣性。而澳式皮卡則更是發展出了一個單獨的澳式貨箱的品類。實用性相當到位。

皮卡=轎車頭+貨箱?納瓦拉告訴你,設計沒這麼簡單

在迎合澳式風格和東南亞風格的設計上,納瓦拉以傾斜的貨箱分縫,配合附件的運用來提煉出了這兩種風格共性的輕盈感。所以即便是在換裝了澳式貨箱之後,納瓦拉的形象也並不違和,甚至還多了一份“強壯”的既視感。

歐式風格

歐洲市場向來都不是皮卡的主要市場,這在很大程度上和歐洲大陸星羅棋佈的各種小國家有著很大的關係。一般來說,小國家對於精緻的追求會更加的明確,再加上歐洲是文藝復興的起點,就像英國人顯然會比美國人更注意穿著一樣,歐洲的設計往往會比較精緻。所以,雖然歐洲不是一個主流的皮卡市場,但是在歐洲誕生的皮卡,也憑藉著精緻和都市化的形象自成一派。

皮卡=轎車頭+貨箱?納瓦拉告訴你,設計沒這麼簡單

精緻和典雅,是歐式皮卡的關鍵詞。在歐式風格的營造上,歐洲皮卡會比其他風格的皮卡都更講究型面的高級感,營造出一種敦實而緊緻的形象——就像歐洲的轎車一樣。

最具有代表性的歐式風格皮卡,就是納瓦拉系列的兩款重要衍生車型——奔馳X-Class以及雷諾Alaskan。

皮卡=轎車頭+貨箱?納瓦拉告訴你,設計沒這麼簡單
皮卡=轎車頭+貨箱?納瓦拉告訴你,設計沒這麼簡單

從形體上來看,二者與納瓦拉共享了車身。相比之下,奔馳X-Class還針對部分外板進行了進一步的優化,但形體保持了一致。納瓦拉的形體優勢在於整車的視覺張力被控制在了一個可控的範圍內,整車的質感以豐富的型面變化來構成,所以奔馳X-Class只是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一些細節上的變動,並優化了漆面工藝,就構建了這樣的一種形象。

南美風格

南美市場的皮卡分為兩個大類,一個大類為傳統的中型皮卡,也就是納瓦拉所處的這一細分市場,整體的訴求與東南亞和澳洲的類似,不過南美版的皮卡並不強調貨箱的功能性提升,定位非常樸素。而另一大類就有意思了,基於小型轎車平臺打造而來的轎卡。

比如說,這是大眾Polo的皮卡版Saveriro。

皮卡=轎車頭+貨箱?納瓦拉告訴你,設計沒這麼簡單

這是菲亞特Strada。

皮卡=轎車頭+貨箱?納瓦拉告訴你,設計沒這麼簡單

這一類基於承載式車身打造而來的小型轎卡很好的滿足了南美洲人口以中心城市聚集的環境,也迎合了第三世界國家經濟發展的需求。所以,轎卡在南美,自成了一派。

皮卡=轎車頭+貨箱?納瓦拉告訴你,設計沒這麼簡單

寫在最後:

總的來說,皮卡之所以備受青睞,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得益於其平臺化的拓展特性——後置的貨箱為皮卡功能的拓展提供了無限多的可能。就像前文講到的那樣,作為一款全球皮卡,納瓦拉對於不同風格的提煉,使得其具備了面向全球市場的基礎,而也正是因為這種風格的融合,也使得納瓦拉具備了一個相當不錯的個性化拓展空間。在個性化的時代,這又何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