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果斷;做一個拒絕“不好意思”的人

何為面子,顧名思義,就是人的臉面,古代稱之為顏、面或面目等。人多臉面這種東西有個很大的特點,就是既屬於自己,又不屬於自己;既屬於他人,又不屬於他人。因為臉面長在自己頭上,當然是自己的,可是自己卻無法看見《除非你拿一面鏡子來,才可以自我觀察》。自己的臉面只能展示給別人看,可以說是被別人用的。古語道“女為悅己者容”,就是這個道理。

所謂面子,實際上就是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印象。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別人對你首肯,對你讚揚,對你恭維,稱之為“面子”。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別人對你否定,對你批評,對你謾罵,稱之為沒“面子”。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面子只是印象而已。印象者,刻在腦子裡的表象也。

為什麼中國人大多好面子

魯迅先生曾經專門撰文《且介亭雜文;說“面子”》分析面子問題。他說,外國人往往認為所謂面子“是中國精神的綱領”,而其實面子之有無,情況相對複雜,並且富於變化,這裡至少有倆種類型:

一是“每一種身份,就有一種面子”,也就是所謂“臉”。這“臉”有一條界線,如果落到這線的下面,即失了面子,也叫做“丟臉”。相反的,如果“做了超出這線以上的事情,就'有面子”或曰“露臉”。不管中國已經落後到什麼地步,清朝皇帝總還是上國天朝的真命天子,即使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得到許多好處的洋人仍是夷蠻、鬼子,而只要皇帝的架子沒有丟,守住原先那一條身份的界線,則面子就算保住了。

另一種類型是“只要和普通有些不同便是有面子”,而自己成了什麼,卻可以完全不管。魯迅尚未提到為他人保全面子也正是自己有面子的一種表現,但這一條已似乎包括在做了超出臉面以上之事的類型之中,能顧及他人的面子是難能可貴的,肯這樣做的人當然也就露了自己的臉,所以大有面子。

事實上這種“古怪奇妙”、爭取“有面子”的想法和做法,在當今社會仍然相當活躍。為了顧全自己和他人的面子,人們顯得相當忙碌,然而許多是非卻因此變得混沌不明。面子是個好東西,你有我有大家有,不讓他們“有失尊嚴”,這與其說是幽默和善良,不如說是糊塗和危險。可為什麼中國人大多好面子呢?

在心理學上,“羊群效應”《即“從眾效應”》也是導致好面子的一個重要因素。所謂“羊群效應”就是盲目心理的表現。現在有很多“名校”,你的孩子能去,我的孩子如果不去那顯得多沒面子啊。於是,名校就像是羊群喜愛的綠洲,只要一個家長給孩子報名,許多家長就跟風而至。這些人好面子主要是害怕別人瞧不起自己,最保險的辦法就是隨大流。

但我們也不能全盤否定面子的作用,畢竟適度的講些面子還是有好處的。適當給別人留面子是尊重他人的表現,也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

那麼我們該如何正確的看待面子這個問題呢?五個小提示會給你一定的啟發。

1:講情面不能放棄原則

2:講面子不能沒有節制

3:強調面子要顧及後果

4:不要因為沒面子而感到自卑

5:不要因為有面子就傲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