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見不散?不好意思,手機沒電了

疫情期間,沒有辦法跟朋友約著一起吃飯,在家裡宅的時候,倒是想起了以前的往事。

記得有一次跟朋友約了晚上六點一起吃晚飯,卻在4點多的時候,內心焦灼不安起來。手機的屏幕顯示,目前電量僅剩18%。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過了一會再去看,發現只有16%,到了5點半左右,只有5%的電量了。無奈之下,只能給朋友發微信消息:我的手機快沒電了,我會在六點之前到約定的餐廳,不見不散。

很快,收到朋友的回覆,好的,不見不散。

頓時一種暌違已久的情緒從內心湧出,這四個簡單的字眼令人竟有些莫名的感動。我想,我應該是從不見不散這四個字中隱約中再次感受到了古時候那種人與人之間最珍貴的一種關係狀態,那就是言必諾,行必果,那就是一言為定,一諾千金。

不見不散?不好意思,手機沒電了


古時候,交通不便,通訊不暢,朋友間如果約定了見面的時間就會想法設法去赴約,因為如果無法赴約,有可能兩人便會失散在茫茫人海之中,再也無緣得見,所以彼此都會很珍惜這個約定。

所以那時候,我相信你會來,所以我會等。我相信你在等我,所以我一定會去。

聽過一個講述朋友間遵守約定的故事。古時候有個叫範式的書生,年輕時在太學讀書時認識了汝南的張勳,併成為了好朋友。有一次,兩人一起請假回家鄉,分別時,範式對張勳說,兩年之後我會回來,到時候我會去拜訪你的父母大人。兩人一起約定了再次見面的日期。兩年之期很快就到了,張勳告訴母親範式即將來訪的事情,並請母親準備美酒佳餚來款待範式。母親說,傻孩子,兩年前約定在千里之外見面,你是不是撒?張勳說,我相信範式會遵守約定,他一定會來。母親說,如果真的來了,我一定為他釀一桶好酒,好好款待他。到了約定的那一天,範式果然來了。母親於是也履行了承諾,果然釀了好酒招待範式。

不見不散?不好意思,手機沒電了


古時候,一旦兩人約好見面的地點,因為無法中途修改見面的時間地點,因此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約定的時間到達約定的地點等待對方。

所以在那時候,我會在約定的地方等你,你若不來,我便一直等。

在《莊子》中有一個故事,叫做尾生抱柱。講的是一個叫做尾生的年輕人,約了心上的姑娘在橋樑相會,打算見面後一起私奔。不料左等右等姑娘都還沒有來的時候,老天突降大雨,引發了山洪,洪水沒過了橋面,接著又沒過了尾生的膝蓋。尾生想起和姑娘的誓約,就死死地抱住橋柱不肯離去,直到洪水將自己全部淹沒也沒有違背自己的承諾,最終溺水而亡。

無論是故事裡因為遵守約定而喝到美酒的範式還是因為遵守約定而悲催地送了性命的尾生,無外乎都顯示出古人對於遵守約定這件事的重視和推崇。人們都願意結交君子,也是因為君子對於遵守自己的諾言做得更加徹底,更加有條件。


不見不散?不好意思,手機沒電了


但在現代這個信息發達社會,人們在遵守約定方面卻做得越來越隨意了。雖然兩人約好在某個時間某個地方見面,但因為通訊的便利,有了手機可以時時聯繫,對於對方何時抵達約定地點的時間已經可以準確到分鐘,所以人們常常說掐著點到。

現代社會里,因為通訊手段的發達,違反約定的成本似乎也降低了。因為即使有了約定,也可以打個電話告訴對方更改約定的時間和地點,或者是直接告訴對方自己因為什麼原因而必須要晚到一些。這些改變看似是進步,因為這樣就不需要一方苦苦地傻等著另外一方,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也似乎印證著現代人對於承諾的隨意以及對於信用堅守的消融。

不見不散?不好意思,手機沒電了


對於古人來說,沒有手機,沒有任何的可以即時聯繫方式,雙方完全憑藉的是一種對於對方的完全的信任。是一種篤信和確定支持著兩個人堅定著彼此的內心的信念。不見不散,意味著,我見不到你,我會一直等著你。

而對於現代人來說,有了方便的即時聯繫方式,地點和時間有可能隨時會被對方變更,反而會催生了一種現代人獨有的不安全感和不確定性。

不見不散,現在必須需要有即時聯繫作為技術支持才可以實現。否則,不見不散,則意味著,我要麼手機沒電了,要麼不見,就這樣散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