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毁家诗纪》:猜疑心重,多次登报曝光家庭隐私,致妻离子散

郁达夫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白话文小说家,他的文风很有日本文化特点,一个字:“丧”。

郁达夫《毁家诗纪》:猜疑心重,多次登报曝光家庭隐私,致妻离子散

如他写给沈从文的这封信,就有其一贯的阴郁沉闷特色:“你现在不是只愁没有地方住没有地方吃饭而又苦于没有勇气自杀么?你没有能力做土匪,没有能力拉洋车,是我今天早晨在你公寓里第一眼看见你的时候,已经晓得的。但是有一件事情,我想你还能胜任的,要干的时候一定是干得到的。这是什么事情呢?啊啊,我真不愿意说出来——我并不是怕人家对我提起诉讼,说我在嗾使你做贼,啊呀,不愿意说倒说出来了,做贼,做贼,不错,我所说的这件事情就是叫你去偷窃呀!”

起因不过是沈从文冒昧写信问他,如何在北平读大学并谋生自立,郁达夫就出了一箩筐的主意,教沈从文早点放弃大学梦、要么回乡吃草根树皮、要么当壮丁、要么当贼,并热心地建议沈从文先到自己的破公寓里偷几本书练练手……

郁达夫是个神经质气息浓郁的人,极其富有发散性思维,内心敏感、联想丰富,这气质特点用之于文字,自成一家,让他在民国白话文小说界立足扬名,且旧体诗成就与鲁迅比肩,可用于之于家庭生活,便非常折磨人。

他的婚姻生活悲剧,与他的这一特点有很大的干系。

1、私生活放纵,却从没遇见过爱情,婚后对王映霞一见钟情

郁达夫原名郁文,1896年出生于浙江富阳县一个中医家里,三岁丧父,家道败落,靠寡母在街头摆摊、拉扯长大,因家境穷困、身材瘦小,自幼常遭欺凌白眼,心底有对达官贵人的痛恨,也混合着自卑与阴郁。

郁达夫《毁家诗纪》:猜疑心重,多次登报曝光家庭隐私,致妻离子散

1913年,郁达夫跟着大哥郁华(郁曼陀)前往日本留学,凭着优异的文学功底,他不但考上了官费留学生,还因汉诗在日本小有名气。

1917年,富阳老家有人为他说媒,女方是宵井镇上的富室之女孙兰坡,比他小一岁。正对异性充满渴望的郁达夫收到家书后,7月份兴冲冲地回国相亲,见到孙兰坡后,却大失所望,写信给哥哥说“其貌不扬,谈吐风流,也有可取之处。”

他对亲事并不中意,想拖拖看有没有更好的,于是,8月订婚后,他写给孙兰坡一首诗,称:“此身未许缘亲老,请守清闺再五年。”

几年后,郁达夫还是没能找到更好的,在两家长辈的要求下,郁达夫与未婚妻完婚,由于他对妻子相貌心存遗憾,因此要求婚事一切节省,既没有花轿吹打,也没有拜堂仪式,只分两夜办了五桌酒席。

郁达夫《毁家诗纪》:猜疑心重,多次登报曝光家庭隐私,致妻离子散

郁达夫故居

婚后,郁达夫重返日本,在日期间,他长期买春、找女招待,过着“沉沦”的生活,为此,甚至连结婚时孙荃送的钻石戒指也卖了。

回国之后,他依然到处寻花问柳,在安庆教书时,与妓女海棠长期来往,到北大教书,又是妓女银娣的常客,对这些,孙荃与传统女性一样,假装视而不见,一直隐忍。

她为郁达夫生下两儿两女,任劳任怨,但郁达夫始终对她没有多少情份,最多是有点哀怜地称她为“我的女奴隶”。

虽然郁达夫私生活放纵,却没体验过真正的爱情,直到1927年1月,他在上海遇见被称为“杭女师第一美人”的王映霞,才坠入情网。

第一次看到肤白如雪、眉目如画的王映霞,郁达夫就在日记中写道:

“我的心被映霞搅乱了,南风大,天气却温和,月明风暖,我真想煞了映霞,不知她是否也在想我,此事当竭力进行,求得和她做一个永久的朋友。”

2、承诺要让王映霞当“自由的女王”,王映霞婚后发现自己上了当

当时,年仅19岁的王映霞还在杭州女师读书,已与他人订婚,郁达夫也是有妇之夫、三个孩子的父亲,但陷入狂热爱情的郁达夫不顾一切,从上海追到杭州,又从杭州跟到上海,写下长篇大论的情书苦苦追求,称:“为了你,我情愿把家庭、名誉、地位,甚而至于生命,也可以丢弃,我的爱你,总算是切而且挚了。”

郁达夫《毁家诗纪》:猜疑心重,多次登报曝光家庭隐私,致妻离子散

郁达夫与王映霞

他含泪对劝解的朋友称:“我已经失去了理智,哪里还辨得出是一时冲动还是永久感情。我只知道她是我的生命,失去了她,就等于失去了我的生命。”

为了让王映霞解除婚约,他以小说家的笔法,写道:“人生只有一次婚姻,结婚与爱情,有微妙的关系,你但须想想当你结婚年余之后,就不得不日日做家庭主妇,或抱了小孩,袒胸哺乳等情形,我想你必能决定你现在所走的路。你情愿做一个家庭的奴隶吗?你还是情愿做一个自由的女王?你的生活,尽可以独立,你的自由,绝不可以就这样轻轻地抛弃。”

年轻的王映霞,在郁达夫近乎疯狂的感情中沦陷了。

郁达夫《毁家诗纪》:猜疑心重,多次登报曝光家庭隐私,致妻离子散

孙荃

而郁达夫也就抛弃了发妻孙荃(即孙兰坡)和两岁多的长子郁天民、一岁多的次子郁黎民和几个月大的女儿郁正民,1928年,他把孙荃送往富阳老家,在杭州与王映霞举办了奢华盛大的婚礼。

一开始,王映霞沉浸在郁达夫为她营造的幸福中,可不久她发现自己上了当,婚后她陆续生下孩子,过上家庭主妇的生活,“抱了小孩、袒胸哺乳”,而所谓“自由的女王”,不过是一张画饼,嫁给郁达夫和嫁给别的男人,区别并不大。

更让她恼火的是,郁达夫因为与孙荃没办离婚手续,导致王映霞的身份尴尬,名不正、言不顺,回郁家探亲时,被长辈视为妾室,二人时常为此吵架。

郁达夫是个情种,曾借小说主人公的口说:“知识我也不要,名誉我也不要,我只要一颗安慰我、体谅我的心。”

郁达夫《毁家诗纪》:猜疑心重,多次登报曝光家庭隐私,致妻离子散

郁达夫

他尽力去对王映霞好,此时他因为小说、文集畅销而收入丰厚,每个月交给妻子家用不少,王映霞笑称:“一个月有200个银元供吃穿用度,1个银元可以买60个鸡蛋,所以我们家比鲁迅家过得好。”

王映霞喜欢读前人的笔记,郁达夫到处寻觅搜求,汇集成册后冠以《娱霞杂载》之名,成为专给她一个人看的杂志,并为她写下深情款款的诗句:

“朝来风色暗高楼,偕隐名山誓白头。

好事只愁天妒我,为君先买五湖舟。”

1936年,郁达夫亲自选址、设计,建造了“风雨茅庐”雅舍,欲与王映霞双栖双宿到永远。

情至深处人孤独,比王映霞大十二岁的郁达夫,因为深爱妻子,所以患得患失,经常害怕失去王映霞,对她处处猜疑防范。

3、因一张签文认定妻子出轨,蓄意三年写下《毁家诗纪》

郁达夫是个格外敏感的人,曹聚仁曾经形容他:“诗人在历史上是神人,飘飘欲仙。不过,住在你家隔壁就是个疯子。”

郁达夫的文章向来有自我暴露的风格,每当发生家庭矛盾时,就在报纸上发表主动爆料、自我展示的诗文,把自己的猜疑、痛苦、隐私宣诸于世,也给王映霞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创伤和压力。

1936年底,王映霞带着老母幼子去浙江丽水避难,与郁达夫的留日同学、浙江省教育厅厅长许绍棣相遇并有来往,郁达夫听说后,心中起疑,立刻催促妻子来武汉与自己同住。

郁达夫《毁家诗纪》:猜疑心重,多次登报曝光家庭隐私,致妻离子散

郁达夫与王映霞

王映霞来武汉后,一天晚上,她没通知郁达夫就去了朋友家,又留宿未归,下班后,郁达夫见妻子不在家,紧张不已,在家里到处翻查,翻出了许绍棣给她写的三封信,认定是情书,顿时疑心病大起。

想象力丰富的郁达夫认为,王映霞一定是私奔去了浙江,要改嫁许绍棣了,他怒火攻心,在王映霞衣服上题字“下堂妾王氏改嫁前之遗留品”,聊以泄愤。

第二天一早,一夜没睡的郁达夫在汉口的《大公报》上刊登了寻妻启事,称:

“王映霞女士鉴:乱世男女离合,本属寻常,汝与某君之关系,及搬去之细软衣饰、现银、款项、契据等,都不成问题,唯汝母及小孩等想念甚殷。乞告一地址。郁达夫谨启。”

《大公报》发行全国,启事一登,丑闻全国传扬,王映霞震愕不已,她的朋友更是啼笑皆非,连忙上门说和,说昨晚王映霞只是在她家留宿,何来“搬去细软”、“乱世离合”之事?

后悔不已的郁达夫为了挽回婚姻,在朋友们的见证下,登报向王映霞公开道歉,称自己“神经失常”,二人才恢复了关系。

但郁达夫的疑心病并没有真的好转,不久,他想起当初在福州王天君殿求签时,曾得到一张签诗:

“寒风阵阵雨潇潇, 千里行人去路遥。

不是有家归未得, 鸣鸠已占凤凰巢。”

于是他认定一切早有预兆,分析揣测种种细枝末节,加上这张签文的“天意”,认定王映霞肯定已经失身给了许绍棣。

为图报复,郁达夫在新加坡和印尼期间,处心积虑用三年时间写作了组诗《毁家诗纪》,发表在香港《大风》创刊一周年特大号上,并特地在文末注道:

“许君毕竟是我朋友,他奸淫了我的妻子,自然比敌寇来奸淫要强得多。并且大难当前,这些个人小事,亦只能暂时搁起,要紧的,还是在为我们的民族复仇!”

此诗一出,已追随郁达夫来到印尼荒岛教书的王映霞颜面扫地,她在报纸上发表了《一封长信的开始》和《请看事实》做回应,并提出与郁达夫离婚。

二人在报纸上争执不下,1939年,郁达夫在《星岛日报》上登出离婚启事。

1940年5月,王映霞把三个儿子留下,离开了新加坡。离家前夕,她还为郁达夫做了几身新衣裤,把家中的余钱也都留给了他,才洒泪而去。

不久后,郁达夫又渴求复合,写了一首《寄王映霞》:

“大堤杨柳记依依,此去离多会自稀;

秋雨茂陵人独宿,凯风棘野雉双飞。

纵无七子为衷社,尚有三春各恋晖;

愁听灯前儿辈语,阿娘真个几时归。”

此时的王映霞,已绝不肯再回顾。

4、白首梦断,南洋遇害

与郁达夫分手后,王映霞离开印尼,转香港前往重庆,先后当过保育员、外交部文书科科员,后经外交部长王正廷牵线,与他的学生、重庆华中航运局的经理钟贤道结婚。

郁达夫《毁家诗纪》:猜疑心重,多次登报曝光家庭隐私,致妻离子散

王映霞与钟贤道

钟贤道向身心俱疲的王映霞许诺:“我懂得怎样把你已经失去的年华找回来,请你相信我。”

1942年,钟贤道与王映霞在重庆举办盛大婚礼,宴客三日、嘉宾盈门,他们生了两个孩子,相伴几十年,白头到老,王映霞称钟贤道给了她“许多温暖安慰和幸福”。

对给过她轰轰烈烈回忆和不堪回首羞辱的郁达夫,王映霞也已经心态平和,称不是郁达夫,世人不会知道她是谁,并在1983年回忆郁达夫的文章《阔别星洲四十年》里写道:“人生的恩恩怨怨变成为深深的怀念……”

郁达夫则化名赵廉,他托人把和王映霞所生的儿子们带回国内上学,自己在印尼的一个荒岛上办起酒厂和旅馆,娶了一个没有文化、相貌平庸的20岁女人,照顾他生活。

他甚至给这个女人改名叫作“何丽有”,意思是何美丽之有?

他与何丽有生下一儿一女,在南洋过着远离故国的避世生活,日本投降之后,曾当过日本宪兵队翻译的郁达夫不幸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终年49岁。

郁达夫《毁家诗纪》:猜疑心重,多次登报曝光家庭隐私,致妻离子散

风雨茅庐

他写了很多首诗怀念王映霞,出现在诗里最多的字眼是“相思”和“沈园”,沈园,是陆游诗中怀念前妻唐婉的所在,也是郁达夫用来代指爱巢“风雨茅庐”的典故。

临终之前,郁达夫写的最后一首诗,称“十年孤屿罗浮梦,每到春来辄忆家。”

去国十年,他一定无数次梦回那座与王映霞依偎相伴多年的风雨茅庐,梦见被他亲手毁掉的家,然而梦醒之际,他才发现,在这世上,他何尝有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