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同:對疫情下法治護航電商企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湖南法院網訊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無疑給我國經濟沉重一擊,全國人民“足不出戶”、企業“延遲復工”、門店“暫時關閉”……電商行業成為疫情下的經濟主流,充分發揮司法能動性,以法治護航電商企業健康發展是時代所需。

答疑解惑,為電商企業搭建“問診臺”。強化企業法制宣傳教育陣地和園地建設,找準電商企業的法制需求點,解讀《電子商務法》和《消費者保護法》、《合同法》的法律規定,對線上購物環節可能出現的法律問題、疑惑進行解答,提示法律風險,彙編區域內電商企業與司法職能部門的通訊簿,隨時提供法律諮詢。

民刑結合,給電商企業打好“防疫針”。一方面,通過依法進行民商事裁判,積極保護電商企業的合法權益,規制民間高利貸亂象,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紓解電商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難題;另一方面,通過刑事審判,嚴厲打擊在網絡購物平臺中的網絡售假、洩露消費者個人信息、侵犯知識產權等違法行為,依法打擊非法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損害電商企業經濟利益的犯罪行為。

救治為主,對電商企業注入“強心劑”。樹立“把人民法院當作‘生病企業’的醫院”這一指導思想,以市場化為導向,始終堅持以救治為主,確實不能救治的企業才進行破產清算。通過設立“殭屍企業”破產處置綠色通道,幫助和支持有發展前景的電商企業卸下包袱、重返市場。運用清算手段清出產能落後、不適應市場的企業,及時釋放生產要素,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依法審理涉股東權糾紛案件,理順公司內部法律關係,優化公司內部治理結構,確保電商企業經營活動高效有序運行。

聯手合力,給電商企業服下“定心丸”。建立司法服務與政府服務企業發展的銜接制度,推行實體平臺“一窗辦多事”,整合司法行政系統各項服務職能,實現“前臺統一受理,後臺分流轉辦”,降低電商企業尋求法律服務的成本。推行服務事項網上辦理,實現請律師、辦公證、求法援、找調解、尋鑑定等與當地電商企業密切相關的服務事項在網絡平臺一站式辦理。充分發揮聯動協調作用,建立涉電子商務交易法律服務信息反饋制度,認真審理各類網絡購物平臺出現的糾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