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生態環境廳廳長任黨政“一把手”,三個信號值得關注

又有生態環境廳廳長任黨政“一把手”,三個信號值得關注

又一生態環境廳廳長任市委書記。

4月7日,據山東省委組織部消息,省委日前決定:王安德同志任中共臨沂市委委員、常委、書記。

據瞭解,王安德長期在生態環境系統工作,曾任山東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等職。(新聞鏈接>>>)

近年來,生態環境系統多地“一把手”調任地方。越來越多的生態環境廳廳長“主政一方”,釋放了哪些信號?記者仔細梳理出3個方面。

關注點一:用人導向的變化說明了什麼?

“得罪的對象都很具體,而維護的群體卻很抽象。”曾有這樣一句話在生態環境系統的環保人微信朋友圈中大火。此語道出了基層環保人的苦楚,也從另一個角度說出了生態環保幹部的無奈。

無須諱言,“老環保”們一直有一種感受,那就是生態環保工作的壓力大,升遷難,“備受冷落”不說,被問責的風險也大。個別領導幹部在任職生態環境部門前,還頗有無奈和被迫感。

然而,用人導向,正在發生著明顯變化。2013年之後,生態環境系統崗位上升遷的幹部明顯增多。

這其中,江西省生態環境廳原廳長陳小平升任江西省副省長最引人關注。

除了陳小平,近年來還有包括王安德在內的多位生態環境廳廳長得到“重用”,直接由部門“一把手”變為“主政一方”。

根據記者不完全梳理:2017年12月,原安徽省環境保護廳廳長、黨組書記汪瑩純被任命為蚌埠市委書記;2018年9月,原遼寧省環境保護廳廳長來鶴被任命為撫順市委書記;2018年11月,吉林省生態環境廳原廳長、黨組書記柴偉被任命為遼源市委書記;2019年4月山西省生態環境廳原黨組書記、廳長董一兵被任命為臨汾市委副書記,市長(2020年1月任市委書記);2019年12月,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原黨組書記、廳長於會文被任命為重慶市大足區委書記。

“升遷”不再難。用人導向變化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傳遞了一個明顯信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擁有舉足輕重的位置。

“重用”還意味著一針“強心劑”。生態環境系統的幹部職工將更加有信心、有底氣盡職履責。這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優秀幹部職工進入生態環境系統。

關注點二:為什麼是臨沂?

梳理生態環保幹部到地方任“一把手”,不難發現,他們任職的地方,生態環境治理或多或少面臨著難題、困境。

公開的信息顯示,因“一刀切”、區域環境汙染問題較為嚴重以及大氣環境質量改善幅度較差等問題,臨沂曾多次被生態環境部(原環境保護部)以及山東省政府約談。

2019年,全國168個重點城市排名中,臨沂的空氣質量排名倒數16,改善幅度排名倒數第6。水環境質量改善的壓力也不小:2019年,臨沂市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變化幅度為8.04%,位列全國倒數13位。

就在王安德被任命為臨沂市委書記的當天,山西省臨汾市成立了由市委書記董一兵、代市長李雲峰擔任“雙主任”的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再次強化了生態環境領域的“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

上任一個月前的2019年3月18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2018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簡況》,臨汾市在全國重點城市排名墊底,而2017年、2018年市政府負責人還曾兩次被生態環境部約談。因此,董一兵上任伊始,臨汾市大氣環境質量的改善,是放在其案頭的重點工作之一。

再比如,就在柴偉任命被公開的前10天,中央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剛剛公開通報了遼源市仙人河黑臭水體整治工作不到位的問題。

所以可以預見,王安德和其他生態環境廳廳長一樣,上任之初一項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施展“老本行”,摸清當地環境問題癥結,對環境改善“對症下藥”。

把生態環境廳廳長安排到生態環境形勢嚴峻地方,應該並不是巧合,要的就是他們能夠“立竿見影”,用相對較短時間解決突出問題。

因為生態環境領域的工作積累,可以讓黨政“一把手”發揮優勢,迅速找到工作的重點、難點和發力點,提高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的專業性。

如董一兵,上任後13天就在《中國環境報》上撰文指出,生態環境部門要聚焦主責,改變“包打天下”的局面。

而現在,臨汾成立“雙主任”機構,則再次強化了這個理念: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不是生態環境部門一家的事,而需要握緊拳頭,尤其是地方黨政領導幹部要充分落實相關責任。

在此之前調研臨汾市生態環境局時,他還表示必須要把生態環境治理擺在極端重要位置,咬緊牙關、爬坡過坎,拿出“硬措施”、啃下“硬骨頭”,推動臨汾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果然,不負眾望。在大氣環境質量方面,臨汾市也已經有所改善:相比2018年,臨汾市2019年在168個重點城市排名中上升了4位。

關注點三:還有哪些“硬骨頭”要“啃”?

相比部門“一把手”,地方“主官”要考慮的問題更多,除了生態環境問題,還涉及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

在當前的形勢下,如何以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倒逼產業結構調整,推動並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一道“必答題”

王安德履新的另一個特點,是他沒有任何地方“主政”經驗。

臨沂市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當前臨沂市“發展正處在深度調整期、瓶頸突破期、動能轉換膠著期,多種矛盾交織,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發展質量效益不高,產業結構偏重,用能結構偏煤,創新能力薄弱的問題尚未根本性改變。”

也就是說,除了生態環境保護,帶領臨沂走出困境,是王安德面臨的新挑戰。雖沒有“主政”經驗,但長期的從業經歷也意味著王安德對生態環保工作有著深刻的理解。因此,他會更加“看重”其“守門員”和“助推器”的作用。這對於正在處於轉型期的臨沂來說,至關重要。

在這方面,已經適應“角色”的“一把手”已經有了動作。

比如來鶴,兩會期間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就表示針對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等問題,“產業、民生、生態必須結合起來,與綠色發展同步推進。”在原有重工業基礎上,撫順市選擇了延伸產業鏈條,發展精細化工,發展煤炭綜合利用、頁岩煉油等化工產業,發展鋼鐵製造業、裝備業,提高產品附加值。

儘管困難和壓力都很大,但是來鶴相信,這些都是暫時的。通過淘汰小化工,扶持高端產業,撫順的精細化工產業已經從無到有,發展到上百家。

如來鶴所言,轉型期的“陣痛”,考驗的是“一把手”的定力和耐力。基於對綠色發展理念的認識,也基於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深刻理解,我們有理由相信,履新的市委書記們能夠再次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中國環境報社旗下媒體包括

中國環境報、《環境經濟》雜誌、中國環境APP、中國環境網、中國環境微信、中國環境微博等。為維護自身版權利益,制止非法轉載行為,特此鄭重聲明如下:

1、任何媒體機構及營利性組織,凡在互聯網、移動客戶端、微信和微博等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中國環境報社所屬版權的新聞作品,須事先取得中國環境報社的書面授權後,方可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和轉載,且必須為作者署名,並註明來源,同時按有關國際公約和我國法律的有關規定向中國環境報社支付版權費用。

2、任何媒體機構及營利性組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中國環境報社所屬版權的新聞作品。對於侵權行為,中國環境報社將予以警告。

3、對於警告無效者,中國環境報社將採取包括但不限於公開譴責、向國家版權行政主管部門舉報、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權訴訟等多種措施以維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屆時產生的一切後果由侵權人承擔。

4、對於各類非法轉載行為,歡迎讀者舉報。

版權合作聯繫電話:010-67172392

侵權舉報聯繫電話:010-67112822

又有生态环境厅厅长任党政“一把手”,三个信号值得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