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那些事兒-嚴世蕃為什麼要毀堤淹田?

《大明王朝1566》第三集發生了一件從古至今都沒有發生過的,喪盡天良的,滅絕人性的一件大事。嚴世蕃為了能夠將"改稻為桑"推行到底,授意鄭泌昌、何茂才等人"忽悠"杭州知府馬寧遠趁著新安江的午訊,來進行毀堤淹田,準備把浙江杭州九個縣全淹了,然後實行自己的土地兼併,賺取利益。這件事可不是小事,為什麼嚴世蕃要捨身冒險毀堤淹田?

《大明王朝1566》那些事兒-嚴世蕃為什麼要毀堤淹田?

嚴世蕃淹田

《資本論》中說過:"資本家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就會引起冒險;有百分之一百,就會使人不顧一切法律;有百分之三百,就會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絞首的危險。"這句話依舊使用於嚴世蕃一等黨羽,剛剛君認為他們決堤淹天就是因為急功近利、巧奪豪取。

在《大明王朝1566》這部劇中,嚴世蕃就像是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一直是在嚴嵩的示意下或者保護下才混到內閣這個地位。但是嚴世蕃自己可不這麼認為,因為"改稻為桑"這件事是嚴嵩提出的,這件事做好了可謂是一箭雙鵰。不僅官場亨通,土地兼併的利益自然是少不了的。而且這件事越早處理好,越討嘉靖歡心。

《大明王朝1566》那些事兒-嚴世蕃為什麼要毀堤淹田?

嚴世蕃、鄭泌昌

偏偏這個時候,嚴嵩又沒有什麼實質性作為,依然讓自己的學生胡宗憲自己來解決。對嚴世蕃的建議絲毫不採取,這個時候,嚴世蕃決定要鋌而走險,當時浙江的官員基本上都是嚴黨的人,此時如果能將土地兼併了,就不是"百分之三百"的利益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嚴世蕃和自己的黨羽們策劃了一起喪盡天良的大事—毀堤淹田。

幸運的是,浙江總督胡宗憲在得知有人故意毀堤淹田,和一代名將戚繼光他們第一時間趕往現場,最終在他們的努力下(看著士兵跳入江中築起人牆的一幕,眼睛溼潤了,想起了98年洪水,解放軍築起的人牆了),最終通過分流洪水的方式只淹了淳安一個縣和建安的半個縣。(PS:接上來就該海瑞上場了!)

《大明王朝1566》那些事兒-嚴世蕃為什麼要毀堤淹田?

劇情

哲學上有個問題是:"一列火車失控,司機可以選擇改變列車方向,從而選擇撞另外一個人,從而避免5個人的死亡,你怎麼選擇?"同樣,電視劇中,河堤決裂,不進行分洪九個縣都要遭殃,分洪的話兩個縣遭殃,(PS:因為水量一定,如果不分洪,九個縣都遭殃,但是都不是特別嚴重,分洪的話,兩個縣會特別嚴重),如果你作為胡宗憲,你會怎麼解決呢?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