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的羊倌才是称职的向导,跟着他们能发现文物、岩画和石刻

点击‘关注’,让我们一起云游世界,看数不尽的自然风光,道不尽的文旅故事!这次的主题是“内蒙古是游牧民族的发祥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不过由于缺少系统化梳理,很多历史文化古迹都是羊倌在放羊途中发现,堪称内蒙古一大奇迹,中华碧玉龙、匈奴王金冠、阴山岩画等大都是这样被发现,连茶马古道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留下的石刻痕迹也是羊倌们发现的”。

内蒙古的羊倌才是称职的向导,跟着他们能发现文物、岩画和石刻


中蒙俄“万里茶道”遗址

01内蒙古有很多历史文化古迹,在成为景点前,只有羊倌能找到

古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茶马古道、马帮、驼队等一系列概念让游客对古代中蒙俄跨国商贸充满好奇,武夷山的茶要经过外蒙的乌兰巴托运到圣彼得堡,是怎样的一个万里茶道运输过程,晋商是如何做到这些的,他们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路线?通过现存的历史文化古迹就能发现其中的端倪,如果你是个丝路旅游爱好者,那么内蒙古是一个不可落下的地方,受万里茶道的影响,这里的居民至今还保留着早餐喝砖茶的习惯,尤其在烧麦馆中更是如此。



内蒙古的羊倌才是称职的向导,跟着他们能发现文物、岩画和石刻


向导羊倌讲述发现过程

我们都知道晋商从黄河水流速最缓的杀虎口处渡河进入内蒙古辖区,然后汇聚到今呼和浩特(归化城)市大盛魁旧址附近的商铺,为了到达这里,晋商历经艰辛,曾自己组织人工在沿途修路,有当时留下的石刻为证,这些石刻同位于山顶和山腰的两条石路以及山下的小溪就是最好的佐证,这里才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不过这些古迹都是被当地的羊倌们发现,还没有被打造成旅游景点,如果想去参观,只能找当地的羊倌来领路。

02呼和浩特南部的和林格尔县,晋商修路证据被羊倌发现

虽然和林格尔县在北魏时期就是享有盛名的盛乐古城,它也是北魏重镇,北魏帝王侧采石场也在这里的魏王谷,如今却是典型的贫困山沟,至今还有人住着窑洞,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坡地形地貌,基本上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玉米的产量还停留在几百斤每亩,不过这里的土豆和羊却很有名,是一个体验窑洞文化和北魏文化的好地方,和林格尔土豆炖羊肉也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

内蒙古的羊倌才是称职的向导,跟着他们能发现文物、岩画和石刻


黄土高坡中的窑洞

内蒙古的羊倌才是称职的向导,跟着他们能发现文物、岩画和石刻


山崖上的石刻,洒水后显现文字

这里的羊倌在放羊过程中,发现这块山崖上刻有石刻文字,经后来的专家鉴定是晋商在运送茶叶时路过这里修路的证据,是晋商途径这里的最好证据,“大致的意思是为了马帮运送茶叶顺利通过这里,雇石匠4人在此重修此路,花了若干银两”,这条石路在半山腰上,而在更高的地方还有一条石路,更加地古老,可以想象那时晋商的运输是多么的不容易。

内蒙古的羊倌才是称职的向导,跟着他们能发现文物、岩画和石刻


山脚下的小溪

03山脚下的小溪过去曾是条大河,山顶和山腰有两条古道

那时晋商只能沿着河道前行,中间不可能有现在高速上的休息区,这也是古人最聪明的地方(水是生命之源),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河水的下降,他们所走的山路也从山顶来到了山腰,几百年前宽阔的大河如今成了涓涓细流,而半山腰上由石片蒲城的山路更能看出当时水域的宽度和高度。

内蒙古的羊倌才是称职的向导,跟着他们能发现文物、岩画和石刻


半山腰的古道

内蒙古的羊倌才是称职的向导,跟着他们能发现文物、岩画和石刻


曾经一条大河


04最真实的旅游,除了费鞋,没别的毛病

不知道是不是内蒙旅游的特点,凡是真实的历史文化古迹,大多没有被旅游开发,而开发后的地方又缺乏了那份真实感,总觉得是在编故事,尤其是一些仿古建筑,看上去非常地假,这可能也是内蒙古虽然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而旅游业却发展不起来的一个原因。

内蒙古的羊倌才是称职的向导,跟着他们能发现文物、岩画和石刻


仿古建筑

内蒙古的羊倌才是称职的向导,跟着他们能发现文物、岩画和石刻


被河水冲刷过的河道

对于外地游客来说,唯一能吸引人的只有森林、草原、沙漠等纯天然的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景区很少受到游客的关注。

内蒙古的秦汉长城、阴山岩刻、居延古塞、鸡鹿塞、茶马古道等历史文化遗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周边的旅游基础设施都非常差,如果想去旅游,需要准备一双好的运动鞋,基本上能保证一趟废一双鞋的节奏。

这样的旅游你们会喜欢吗?如果喜欢的话,请关注并留言,在夏季来临之际,内蒙将进入最佳旅游积极,会为大家提供最佳的旅游资讯。谢谢阅读!

【温馨提示】

  • 马帮把茶叶从武夷山运到归化城,然后重新打包改用骆驼运输,穿过草原和沙漠腹地,此时唯一能胜任的就只有骆驼;

  • 整个过程就像一个接力赛一样,骆驼负责最艰难的一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