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给自己画了一个圆,从圆心出发,最终还是回到了原地。


逸人呓语系列

身在俗世,亦不可免俗,不过做个俗人也好,不作,不装,自己玩自己的,玩的开心就好。

书可脱俗,故丑人应多读书,多藏书,读书可养气,一个人,灵气不足,唯读书补之。

我们给自己画了一个圆,从圆心出发,最终还是回到了原地。


“人言大,我语小。人多烦,我少记。人悸怖,我不怒。淡然无为,神气自满。此长盛药也!”

读明人郑瑄之《昨非庵日簒》,颇有心得。一个人,当学会自己讨好自己,快乐做人,不亢不卑,欲望少,自然烦恼少,心胸阔,自然天地宽。


我们给自己画了一个圆,从圆心出发,最终还是回到了原地。


时光是有速度的。

草木荣枯,风雪寒暑,涧水急流,寒鸦栖复,时光消除了空间,消除了距离,看似诗意行走,实则冷酷无情。

在时光中寓居的生命,不再是时光的附庸和奴隶,多是烙上时光的印痕,风雨侵蚀,已变得苍茫而凝重。

故乡在远方,还是在心里?在远在天涯,还是近在咫尺?反复叩问,越发迷茫和无助。行走在光怪离陆的江湖,越发怀念山林和桃源,因为,只有在山林养成的诗心,才可以感受心灵,感受到故乡的呼唤,在山水的灵韵中,时光又恢复了日月自身的速度,被置换成真实的草木,涧溪。而那些苍白的游人,只能在时间的狭裹下踉跄的行走。

人生为何会有痛苦?说到底就是由于欲望之不满足,抱负也好,权利也好,名利也好,寿命也好,无论其价值为正面或是负面,皆出于人的内心欲望,得不到满足则皆为痛苦。而解决痛苦的方法只有两种途径:一是满足之,二是超越之。但满足之后,便会有新的欲望和新的痛苦,所以是饮鸩止渴,不是真正的办法。真正的方法是超越之。所以,人的内心道场一定要大,如此,方可法力无边,淡定自若。

我们给自己画了一个圆,从圆心出发,最终还是回到了原地。


喝完茶,杯子就空了。

一杯如洗,静坐于茶案,风雅褪去,惆怅满怀!

空杯如斯,闲愁犹在,举杯而视,满目迷离。空如大海的茶杯啊,你的心胸可否装下整个天空?又可否撑下整个海洋?让涛涛的黄河之水在杯底翻腾吧,你只顾神散意闲的散步就可以了,茶杯在唇边摩挲,杯壁兀自挂着水滴,像露珠,抑或是泪珠,还是杯中之类呢?

泪水苍凉,境况苍凉,千万不要伤感啊,旧茶不去,新茶何来?这也是禅宗的洒脱吧!我想,这肯定也是凡人的困惑吧,一头恋着旧茶的滋味,一头想着新茶的清香,这也是空杯的感觉吧!

空杯如洗,干净的只剩下空气,你看不见,我也看不见,空杯月色下的疏影,一如美人婵娟,摇曳多姿,风情万种!

一杯独空,静静地立于茶案,是等待,抑或是回味。

一杯独空,是低眉内敛,还是目空一切?是等待下一次的茶水的注入,还是在回味曾经充盈和余香?

也许,这些都有,或者,什么都没有。

空杯如也,一如心境。独对空杯,默默无语,落花流水春去也。人间多少事,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啊!空杯,静悄悄地把一切尽收杯底,付诸沉默。

独对空杯,心亦如斯。也许,空杯也是一种境界吧!

我们给自己画了一个圆,从圆心出发,最终还是回到了原地。


昔日饮酒者,今日茶当酒。

茶有一份世俗,而酒反世俗也!故坡公有饮酒句多也!饮茶句亦多也!其实,东坡并不善饮酒,饮之则醉,而东坡之醉,虽醉尤醒。酒醉心明,每每佳句频出,留为佳话!而与饮茶,东坡则兴致颇高,有饮茶三绝之说:茶美,水美,壶美。而此三美者,惟宜兴具备也!曾题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妙句!

茶如人生,淡则幽,简则远,一如张岱的梦忆。越写越短,短到最后,盈盈一溪清水,没有渔翁,没有顽童,没有桨声欸乃,只剩下捣衣的村姑,风雨飘摇的芦苇,言简意赅,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我们给自己画了一个圆,从圆心出发,最终还是回到了原地。


作家贾平凹说过,诗,应该充溢着整个世界,无论从事任何职业,心中都要永远保持着诗意。逸人也这么认为。一个人,活在这个世俗不堪的世界,当学会苦中作乐,讨好自己。

十六

人生,第一乐事乃读书。明人李渔有妙语:读书,最乐之事,而懒人常以为苦,清闲,最乐之事,而有人病其寂寞。就乐去苦,避寂寞而享安闲,莫若高士盘恆,文人讲论。

读书和清闲都是最快乐的事,但有人却觉得读书太苦,而清闲无事便寂寞。可以快乐?唯有于高人谈艺,雅士品茗,方得至乐。

我们给自己画了一个圆,从圆心出发,最终还是回到了原地。


身在俗世,难免有诱惑搅心,迷离心智。晨读《菜根谭》,中有一语云: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缜密,而不可琐屑;趣味要冲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又云: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观心证道,无如此三者。读罢细思,深以为是!

世间不同事物,无论是花草还是雪竹,亦不论是茶酒还是棋琴,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于不同的人面对时都会催生不同的情感和心情。明人陈继儒在《岩栖幽记》中云:香令人幽,酒令人远,石令人隽,琴令人寂,茶令人爽,竹令人冷,月令人孤,棋令人闲。又云:瓶花置案头,亦各有相宜者:梅芬傲雪,偏绕吟魂;杏蕊娇春,最怜妆镜;梨花带雨,青闺断肠;荷气临风,红颜露齿……

这些寻常之物,在文人雅士笔端,已经浸透了思维于气质,漫灌了情感于真情。

我们给自己画了一个圆,从圆心出发,最终还是回到了原地。


目光所及之处,都可以定位来命名。

世间本无方向,只是因为我们内心太过恐慌。在芸芸众生中找不回自己。

方向,不是他乡和故乡,更不是远方,那只是一个空间,一个定位。刚开始,我们都给自己画了一个圆,从圆心出发,最终还是回到了原地。

谁也逃不出自己,那些迷梦和幻彩,来了又去,什么也没发生,我们总是不可避免的找到自己,又将自己丢失。

我们给自己画了一个圆,从圆心出发,最终还是回到了原地。


友不可太多,三五足也,朋友何用?古人曰:“同师曰朋,同门曰友”。曹丕亦曰:“同忧乐,共富贵”。论道出良友真谛。

我们给自己画了一个圆,从圆心出发,最终还是回到了原地。


山水乃案头文章。

山水之乐,在于读也,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故乐水者,人亦如清泉般灵动,乐山者,人亦如大山般沉稳。山与水同乐者,即可灵动沉稳集于一身,同体透澈,浑然天成,妙道自然!

好的文章亦有灵性在也,读美文妙篇,犹置身山水间,日月更替,四时合宜,均有迷人风致:拂晓时看山,山便如树木一样青葱玲珑;黄昏时看树,树则如山峦般曲折朦胧。亦可临溪听泉,卧榻听松,如此妙境,唯读书者可得也!

我们给自己画了一个圆,从圆心出发,最终还是回到了原地。


诗也是有语言的。

诗的语言是对心灵和残桓的呼唤,对故乡和乡情的呼唤。那洁净的,遥远得故乡,在时光的流逝中若隐若现,一如诗人的前世和今生,所有的流逝与存在,真实与梦境,废墟于花朵,慨然与忧思,都在诗歌里重逢,相聚,也许,诗歌就是一个时光的容器吧!她记录了沧海于桑田,凝结了含蓄于沉淀。它们都穿越了时光和空间,直达灵魂深处。

诗的语言含蓄而敏感,她隐藏在一块顽石,一株草木,一溪涧流,是灵魂的漫游和散步,庄重而悠闲,与天地同构,如盘古开天,万物滋生,天清地闊,无始无终,无古无今,从从喧嚣的迷宫走出,重到故乡的归途……

我们给自己画了一个圆,从圆心出发,最终还是回到了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