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只为一个懂我的人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经考证,伯牙本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

伯牙绝弦,只为一个懂我的人

01 伯牙?为什么那么多人都称他俞伯牙呢?

史志载,钟子期为湖北武汉汉阳集贤村人氏,乡民以子期为荣,口耳相传一句俚语:“子期遇伯牙,千古传知音。”

明代,冯梦龙编撰《警世通言》,特意到汉阳探源访佚。汉阳话从古到今都是二声和四声不分,没有去声,全是二声。“遇”和“俞”读音相同,便把“子期遇伯牙,千古传知音”误听为“子期俞伯牙,千古传知音”。“伯牙”也就成了冯梦龙笔下的“俞伯牙”了。

由于《警世通言》影响巨大,俞伯牙这名字越传越远,达到以讹传讹的地步了。以致现在很多人都犯这样的错误,连于丹在《于丹趣品人生》里也犯这个常识性的错误。《琴之趣》这一篇章中,细心的读者发现,她将“伯牙”误称为“俞伯牙”,共有7处之多。

在学术研究里往往曲高和寡,其实老百姓都习惯了将“伯牙”称为“俞伯牙”。

伯牙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王琴艺。伯牙抚琴遇知音就是他在探亲回国的途中发生的故事。

02 伯牙与《高山流水》

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记住是琴不是古筝,且技艺高超。他既是弹琴高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荀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斜”,可见他弹琴技艺这高超。是真正的音乐家!

《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群鸟悲鸣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传说中伯牙的作品。

《乐府解题》也有记载伯牙学琴的故事:著名琴家成连先生是是伯牙的老师。成连说自己只能教弹琴技艺,而其师万子春善移情,说要带他去找仙师。

老师带他来到东海的蓬莱山,走了许久并未见到万子春。在他们找仙师的路上,伯牙发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便弹出一首曲来。这时老师突然出现,说:“好啊!仙师被你找到了!”

老师带他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伯牙看见了汹涌的波涛,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鸟。伯牙心中豁然开朗,感慨地说:“先生移我情矣!”于是创作了《水仙操》。

身处大自然,伯牙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风光、从大自然中领悟了人生和音乐的真谛!弹起琴来,琴声悠扬、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自然和谐,直达人的心灵。

也许“高处不胜寒”吧。虽有许多人赞美、欣赏他的琴艺,伯牙却自认为一直都没有遇到一个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为此,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伯牙绝弦,只为一个懂我的人

03 高山流水遇和音

《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流水”。

《列子.汤问》的记载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思,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据载那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一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龟山下。

晚上,风浪渐渐停了,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伯牙雅兴大发,拿出随身带着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自己的琴中,弹得忘我之时,他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断了一根。

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问:“你既然懂我琴声,那请问,我弹的是什么曲子?”

听了伯牙的问话,那打柴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也不错,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

伯牙绝弦,只为一个懂我的人

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从没有人能听懂过,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如此明白。没想到,在这荒郊野岭之外,竟遇到了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他知道了打柴人名叫钟子期,于是和他畅饮起来。

酒逢知己千杯少,伯牙大笑道:“你真是我知音啊!”于是两人结为兄弟,一起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泪别后的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既便他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

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时,好听到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一声,把心爱的古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怮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高山流水遇知音,这就是“知音”一词的出处了。后来人们为纪念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在他们相遇的地方龟山脚下,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琴台音乐厅也是湖北武汉举办最高音乐盛典的地方!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伯牙,谐音“泊崖”。伯牙绝弦,也许他一生追求的境界,摆渡有缘人!知音难觅,与生能得一知己,真是人生之幸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