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陷“騙補”風波,金龍汽車前三季度淨利潤下滑1229.2%

曾陷“騙補”風波,金龍汽車前三季度淨利潤下滑1229.2%

近日,廈門金龍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龍汽車”)披露三季報,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16.31億元,同比減少28.4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813.98萬元,同比減少9.0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虧損6300.44萬元,去年同期則為淨虧損473.75萬元;基本每股收益0.09元。

據官網資料顯示,金龍汽車創立於1988年,1992年改製為股份制企業,1993年登陸上交所,是以大、中、輕型客車的製造與銷售為主導產業的上市公司。

據啟信寶資料顯示,金龍汽車擁有員工1.42萬人,實際控制人為福建省國資委,持股比例30.63%。

前三季度淨利潤下滑1229.2%

10月下旬以來,車企前三季度財報密集“出爐”,多家車企業績“降”聲一片,而盈利的企業業績也大多不如上年同期。

在國內市場需求下降的背景下,客車行業的整體需求有所下降。2019年上半年,客車行業總銷量20.26萬輛,同比下降6.1%。金龍汽車在國內市場的優勢區域和傳統市場,上半年需求低迷,未來幾個月的需求將有所釋放。

在汽車銷量方面,2018年,金龍汽車銷量6.19萬輛,同比增長 6.04%,國內客車行業總體銷量則下降8%;2019年1~9月,金龍汽車同比下降8.59%,國內客車行業總體銷量則下降2%。

據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金龍汽車歸母淨利潤為1.59億元,其中扣非淨利潤僅為0.12億元,非經常性損益中政府補助0.95億元、投資理財0.81億元;2017年,金龍汽車歸母淨利潤4.79億元,扣非淨利潤為3.00億元,非經常性損益中政府補助1.12億元,投資理財項目0.68億元。

據2019年中報顯示,金龍汽車半年收入為73億元,同比減少19%,實現歸母公司股東淨利潤5300萬元,同比減少大約34%。金龍汽車收入和盈利在上半年內都是兩位數下滑。

前三季度,金龍汽車實現營業收入116.31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8.4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7813.98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9.0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6300.44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1229.2%。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3.6億元,同比增長67.52%。

汽車行業分析師曹鶴認為,目前客車企業都面臨走出去的問題,直接出口以及海外直接生產比例越來越大,不過這塊業務收入佔比目前並不算大,宇通客車約佔比13%,金龍汽車佔比23%。儘管客車企業採用“兩條腿”走路的策略,但國內仍然是目前客車企業競爭的主力市場。

曾陷“騙補”風波

為了引導製造商進行新能源汽車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國家進行大力補貼。據財政部數據顯示,2009年至2015年,中央財政新能源補貼資金總額合計超過300億元,僅2015年一年就達到175億元。

根據Choice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8年,獲得政府補助總額排在前10名的公司由高到低分別是:上汽集團、長安汽車、比亞迪、江淮汽車、福田汽車、江鈴汽車、廣汽集團、華域汽車、長城汽車、宇通客車。

2016年,金龍汽車被爆出行業最大騙補醜聞,這嚴重影響了其業績表現。公開數據顯示,金龍汽車2016年營業收入同比下滑18%,扣非淨利潤更是鉅虧7.17億元,降幅高達234%,將之前近三年的盈利一舉吐了出來。

2018年12月,金龍汽車公佈的整改情況公告顯示,近三年來被處以行政罰款達2.6億元。

有媒體報道稱,自2016年至今,4年間金龍汽車已更換3任董事長,且曾捲入新能源汽車“騙補”風波。

除金龍汽車外,京威股份、力帆股份等上市公司也陷入“騙補”風波,處理結果對上市公司業績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能比財報中所呈現的更為嚴重。根據年報,公司對1年以內的應收賬款計提1%的壞賬準備,這種緩和賬務處理,形成了利潤“水分”。

由此看來,自身產品競爭力不足、對補貼的長期依賴,或是公司盈利水平較低的更深層次原因。實際上,金龍汽車的研發費用在行業內一直處於中等水平,遠低於競爭對手宇通客車。

結語

對金龍汽車來說,2016年的“騙補”風波是其撕不下的標籤。當年9月,財政部將新能源汽車部分嚴重“騙補”的5家典型案例向社會公開。其中,金龍汽車旗下的蘇州金龍是上述五家企業中涉及“騙補”金額最大的一家。

隨著汽車市場的整體銷量走低,乘用車市場總體需求持續下降。金龍汽車在2018年年報中提及,預計 2019 年國內大中型客車市場將下滑,市場結構將進一步調整。輕客市場物流化、專用化、 寬體化、電動化是發展方向,總量或將小幅下降,出口有望繼續溫和增長。(圖片來源:攝圖網 華牛原創穫得商用授權,圖片與內容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