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历史」三十而立,立的到底是什么?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应该可以说,这是孔子对于自己一生的总结,很多人也会借此作为自己人生成长轨迹的参考。用今天的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大致就是:我十五岁的时候就励志要好好学习,三十岁的时候就能够立足于乱世,四十岁遇到一些事情就不再那么疑惑,五十岁的时候就知道应该顺应天命,六十岁的时候就可以听进别人所坚持的意见,七十岁的时候才能够实现随心所欲的状态。

「问历史」三十而立,立的到底是什么?

孔子传学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孔子口中的“三十而立”,到底立的是什么呢?从文字的含义而言,是一种立足,简单而言其实就是自身成熟的一种能力。也就是到了30岁,就应该拥有养活自己,让自己立足于社会的某种能力!那么孔子三十岁的时候在做什么呢?

「问历史」三十而立,立的到底是什么?

孔子传学

孔子生活在我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代,暂时不考虑这个时代的特殊性来说,孔子在三十岁的时候,他已经开始投入了他的教育事业中,并且身边已经开始聚集第一批的学生,用今天的话而言,他已经是一位小有名气的老师了,有点类似于今天某个地方的著名教授,这或许是孔子口中的立。

「问历史」三十而立,立的到底是什么?

三十而立

今天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人其实是在效仿着这一句话,三十而立。只不过大家所坚持的立有所不同而已,有的人想赶在三十立下事业,有的人想在三十成立家庭,等等。逐渐的这句话,渐渐的成为了人们为自己追逐梦想而打气的一句座右铭,就像周星驰在少林足球里面对着自己的师兄所说的那样,人没有理想,和咸鱼又有什么分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