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好”就可以全方位24小時“偷窺”?《小歡喜》中找答案

今天為大家推薦一部貼著輕喜劇標籤的家庭劇,卻因為拍的太真實,讓不少人流了淚。原因也容易理解,故事圍繞高考升學。那段如夢魘的傷筋動骨時光,無論父母還是孩子誰曾好受過?

與此同時,一些振聾發聵的疑問也傳來:父母有權決定孩子的未來麼?孩子是父母的附屬品嗎?這部劇就是——《小歡喜》。

“為你好”就可以全方位24小時“偷窺”?《小歡喜》中找答案

豆瓣8.1,在近期熱播的國產劇中,稱得上表現不俗。《小歡喜》是《小別離》的姊妹篇,同樣的製作班底,汪俊導演,黃磊、海清主演。除了他們以外,加入高考戰役中的父母代表,還有陶虹、沙溢、王硯輝、詠梅。《小歡喜》把鏡頭對準了三個家庭,截取了高三這一年的時光,講述三個家庭在備戰高考時各自的雞飛狗跳。

三個高考備戰家庭,哪個最像你經歷過的?

“為你好”就可以全方位24小時“偷窺”?《小歡喜》中找答案

先來一個個介紹。

中間的方家,普通家庭。虎媽貓爸,媽媽叨叨不爭氣的兒子,爸爸佛系養娃,鬧出不少笑話。右邊的季家,高幹家庭。父母長年不在孩子身邊,如今家長想要關心,卻不知從何入手。左邊的喬家,單親家庭。離異後,母親直接辭職,只為把更多的心裡用在女兒身上。

當觀眾率先沉浸於方家的趣味,及季家庭的隔閡時,小編卻迅速被喬家的故事吸引。在這個只有兩個人的家庭裡,看見了可怕的三個字:“控制慾”。你媽想要把你管,你偏就不想被管著

媽媽宋倩原本是重點中學的金牌物理老師。習慣了高標準、嚴要求,對女兒喬英子自然加倍關懷。

“為你好”就可以全方位24小時“偷窺”?《小歡喜》中找答案

在女兒房間裝上隔音牆、(監視)玻璃,只為了能夠更好地看管。英子雖然不反抗,卻每次走進房間就關上門。那扇門後,從此藏了許多她之前不曾說出口的抱怨。

同學送的樂高、爸爸送的望遠鏡、天文館的志願工作......媽媽總是說禪:先幫你保管,高考後,隨你玩兒。英子也不反駁,卻在點頭的時候含著淚。

一個主動施與,一個被動接受。一個不問對方到底喜不喜歡,一個也不表達自己是不是喜歡。當家長的,有認真思考過愛的正確方式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有次,爸爸問媽媽:“一個女孩子,必須上清華、北大嗎?”媽媽回答得迅速、果斷、毫不猶豫:“對,必須!”這決心讓人心驚同時,這份決心也被她強行嫁接到了英子身上。

“為你好”就可以全方位24小時“偷窺”?《小歡喜》中找答案

老實說,清華北大真那麼重要?

高三誓師大會。家長和孩子一起在氣球寫願望。英子寫要進入中國國家航天局。

媽媽搶過氣球,在上面補寫:“考出700分。”在北京,這都屬於狀元級別的分數。

英子不願意,你來我往的推搡間,氣球擠破了。英子終於崩潰,哭著離開:“那是你的心願,不是我的心願!”

“為你好”就可以全方位24小時“偷窺”?《小歡喜》中找答案

不想考高分,那高考心願能是啥?媽媽永遠都控制著孩子的一切。這一切,包括學習,生活,思想,她替英子安排的明明白白。其實,每一次反抗失敗都是對英子個性的鎮壓。

可悲的是——媽媽在控制中,也同時失去了自我。

和方家媽媽交流孩子學習情況時,她「教導」對方:你這想法怎麼還沒有端正過來呀——孩子的問題就是家長的問題。

“為你好”就可以全方位24小時“偷窺”?《小歡喜》中找答案

瞧瞧,家長與孩子已經捆綁在了一起,再無法分清是誰製造問題,又該是誰去解決問題。

在這種「畸形的控制關係」裡,想討好對方,也變得很難。

娘倆去看電影,媽媽發現孩子已經看過一次,憤然離場。

“讓你高興不是意義嗎?”

“為你好”就可以全方位24小時“偷窺”?《小歡喜》中找答案

“……我是要你高興。”

“那我也是為了你高興啊!”

最後,媽媽吼:“我不用!”,兩個人之間的傷口被撕扯得血淋淋。

想要媽開心,反倒成了錯,寶寶委屈

我給的不是你想要的。

“為你好”就可以全方位24小時“偷窺”?《小歡喜》中找答案

碰巧,你也是。

如果說喬家算極端,那方家看起來是溫和的,他們展現的是絕大部分家庭的常態。媽媽語重心長對孩子說:高考是人生中最關鍵的一場戰役,打不贏終生遺憾。

這話想當初爹媽也對我們說過,或許你也對孩子說過。但其實,從另一個角度想想,媽媽同樣是在「強行控制孩子的未來,試圖慢慢磨掉孩子的選擇權」,只不過,她的方式沒有那麼極端而已。

軟硬兼施,親情綁架。面對父母的哀求,有誰能做到不妥協?

“為你好”就可以全方位24小時“偷窺”?《小歡喜》中找答案

可是嘮叨的次數多了,孩子也會怒不可竭“你願意考大學你去考,我祝你考個好大學。”

《小歡喜》中對親子關係的探討,讓當家長的再一次認真反思:孩子是父母的附屬品嗎?

媽媽對孩子說:媽媽最愛最愛的就是你!這話不假,否則媽媽也不會每天不厭其地給孩子煩熬藥湯,補腦補血補營養了。可這種愛是真的關心孩子的需求,還是隻是披著冠冕堂皇的外衣在滿足私慾?

因為婚姻失敗帶來的挫敗感,媽媽試圖拿女兒填滿,所以女兒必須成為自己的驕傲。可是,父母與孩子的人生理想,為何一定要一樣呢?海桑在給孩子的詩裡是這麼寫的:“你不是我的希望,不是的,你是你自己的希望。你可以做一個全新的夢,那夢裡不必有我。

“為你好”就可以全方位24小時“偷窺”?《小歡喜》中找答案

對媽媽來說,她的夢得需孩子完成,而孩子的夢,也要由她來繪製。殊不知,無數曾被父母控制著繪夢的少年少女,最後連夢都不再敢做了。

你還記得你曾經的夢想是啥麼?

《小歡喜》裡將這樣的矛盾赤果果展現出來,戳中了不少人,而在孩子與家長一點點相處的過程中,也讓觀眾看到,這並非無解的難題。

只要雙方真正敞開心扉,與孩子願意溝通理解,是會有和解的那一天。劇中校長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所有的教育,都會有收穫的一天。”

“為你好”就可以全方位24小時“偷窺”?《小歡喜》中找答案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除了讓孩子收穫一所不錯的大學,還能在人生裡收穫其他更重要的東西嗎?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只有父母先弄明白,才能幫助自己與孩子,合力交出一份高分人生答卷。

只是,有些道理,父母與小孩都需要在時間中一點點去領悟:每一個小孩都是財富,但不是父母的財富,而是時間的財富,是未來的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