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教育如何不落入手工勞動的窠臼?


STEAM教育如何不落入手工勞動的窠臼?

STEAM在線開展的中小學科創實踐展播活動從春節到現在,得到全國十多個城市的三十多所學校、機構將近一萬名的老師、家長和學生的共同支持,已經收到四千多部作品,累計瀏覽也有數百萬之多,作品類型主要包含科學實驗、創客製作、創意編程、科幻畫、生活實踐等方面,當然也有不少小朋友為支持抗疫創作的繪畫、歌曲、朗誦等作品。

這些作品展播受到很多一線老師的歡迎和支持,我們轉發到相關的交流群,也收到不少老師的建議和反饋。

今天看到幾位專家老師的反饋,有的認為現在很多STEM、PBL本質上並沒有幫助學生建立科學探究思維,還是圍繞實驗、展示結果展開,所以還屬於手工、勞動的範疇。

有的認為,現在很多披著科學教育、STEAM教育、創客教育的外衣,但其實是勞動、技能教育。科學教育的使命是培養科學探究興趣,沒有經歷真正的科學探究,無法體驗科學研究的興趣。

對於以上觀點,我是這樣認為的,理想和現實總是有差距,專家老師和一線老師的理念、認知可能不在一個層面上,或許專家老師無法想象具體實施時的難度,一線老師由於各種現實瑣碎的工作無法做到專家老師的理想境界,很多家長也無法做到適時的引導配合......

理想、理念有一種,而現實卻千萬種。

這些寶貴建議我認為還是值得一線老師和家長來思考的,我們的實驗是不是讓孩子真正體驗到探究的快樂,還是隻是按步驟操作完成老師交代的作業,孩子們在問為什麼的時候,我們家長有沒有耐心的回答或自己不知道也儘量去通過各種渠道一起尋找答案......

因為我很喜歡一位老師的觀點,教育應該是融入日常,化入常規、養成習慣,喚醒好的教育,這需要社會、學校、家庭一起來共同努力,而不是丟給老師,不是缺什麼惡補一下。

教育是長期工作,這讓我想起互聯網行業對於開發產品有一個說法,就是不斷完善、迭代,我想教育也是需要這樣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專家和一線老師、家長互相理解,多提建議,真正給到推動促進。

此外,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從價值觀、人生觀等方面對孩子有巨大的影響,如果家長對科學教育、STEAM教育非常重視,孩子們也會受到影響,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在家中進行STEAM教育並不是那麼難,也不需要家長有多高的科學素養,當家長願意和孩子一起投入到探索過程中,這種共同探索的樂趣會不僅促進孩子的科學認知、學業成績,還可以很好的提升親子情感。

對於想在家裡開展STEAM教育的家長,我們有幾點小小建議:

1、課外活動可以多參觀博物館、科技館、動植物園,認識植物、收集樹葉等標本,在家裡一起做些簡單的科學小實驗,多問孩子幾個為什麼,然後一起去探索背後的原因。

2、在以上基礎上,可以引導孩子藉助各種信息渠道對標本進行查詢、分類,或者閱讀科學書籍、繪本的時候,引導孩子去觀察生活中的例子,去親近自然、科學。

3、收看紀錄片、科學節目時,把節目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引導孩子多做思考,鼓勵孩子去各種探索、嘗試。

以上一些建議供大家參考,歡迎各位專家、老師和家長留言提供更多的方法和建議,來真正促進STEAM教育、科學教育的落地,而不是停留在微信群裡,最終被海量信息淹沒。

(聲明:除STEAM在線原創文章外,STEAM在線分享和轉載的文章皆為促進STEAM教育在中國的傳播,僅做學習交流,非商業用途,都會註明來源,如文章、照片的原作者有異議,請聯繫後臺快速處理或刪除,謝謝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