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復始 福滿臘八

一元復始 福滿臘八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昨天,我們在明媚陽光中,迎來了新的一年。


一元復始 福滿臘八


今天,2020年的第二天,農曆臘月初八,中國傳統節日“臘八節”,俗稱“臘八”,也是進入臘月以來的第一個傳統節日~

從這一天開始,年味兒漸濃,春節序幕逐漸拉開。

臘八節的“前世”傳說

相傳,臘八節因臘日而來,是農曆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日期為臘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

“臘”的含義有三:

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

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

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實際上可以說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由來。

臘八古代6大傳說

1、釋迦牟尼

臘八也是佛教的盛大節日。相傳釋迦牟尼出家修行六年毫無收穫,靜思太過,餓暈在菩提樹下。一個牧羊女路過看到,便以雜糧和野果配以清泉煮一碗粥給他吃。釋迦牟尼吃完粥後氣力恢復,繼續在菩提樹下打坐,七天後,終於在臘月初八悟道成佛。為了紀念釋迦牟尼成佛,表達像佛祖那樣艱苦修行的決心,各地佛寺在臘月初八舉行浴佛會誦經,並用穀物果實等熬粥供佛,贈予門徒和信眾以紀念佛祖。

2、赤豆打鬼

據說上古時期,有惡鬼專門作祟,小孩子生病、人們品行不端等都是因為惡鬼的原因。而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單畏懼赤(紅)豆,所以人們在臘月初八這天熬粥,借粥裡的紅豆、赤小豆來打鬼,驅疫迎祥,這才有“赤豆打鬼”之說。

3、紀念修長城勞工

當年秦始皇下令修長城,民工們日夜趕工不能回家,管飽全靠家人送糧,難免有很多人家裡隔山隔水,路途遙遠,不少人餓死在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這天,民工們把自己殘存的雜糧放在一起煮了一鍋粥,每人一碗來抵禦寒冷。後來為了紀念這些民工,人們每年煮臘八粥喝。

4、牢記祖先勤儉美德

西晉有個青年人,平日裡遊手好閒,好吃懶做,家裡人幾次相勸他都無動於衷,一直拖到了臘月初八那天,家裡斷炊了。小夥子搜刮完家裡的米缸糧倉也就幾捧雜糧而已,無奈之下他只好把這些雜在一起煮了一鍋粥,從這之後他痛改前非,辛勤勞作。而當地人們便藉此教育子女,每逢臘八煮粥喝,既表示不忘祖先勤儉之美德,又盼神靈帶來豐衣足食的好年景。

5、紀念岳飛

當年岳飛率將抗金於朱仙鎮,正值嚴冬臘月,數九寒天,岳家軍飽受飢寒交迫之苦,當地百姓端粥相贈,岳家軍飽餐百姓的“千家粥”之後渾身暖和,體力恢復,大勝而歸。這天恰是農曆臘月初八,人們後來為了紀念岳飛及岳家軍的英勇,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煮粥,漸成習俗。

6、朱元璋挖“老鼠洞”

沒錯,又是朱元璋,“流浪雞”、“珍珠翡翠白玉湯”、“鳳陽豆腐”、“御香水晶鍋”,中國很多民間美食似乎都與這位帝王有關,“臘八粥”跟朱元璋之間當然也有一段佳話為人們津津樂道。據說朱元璋當年落難在監獄受苦,那天正是臘月初八,飢寒交迫的朱元璋意外發現牢房牆角有個老鼠洞。餓的奄奄一息的朱元璋正準備捉老鼠充飢時,竟在老鼠洞挖出了一些大米、紅豆等雜糧,於是把它們熬了一鍋粥美美飽餐了一頓。

後來當了皇帝的朱元璋吃慣了山珍海味竟無比懷念當年那碗粥的美味,同時也為了紀念坐牢的艱苦日子,朱元璋就下令把臘月初八定為臘八節,把那天吃的雜糧粥命名為臘八粥。

說完了臘八節的“前世”,咱們再來看看它的今生。如今的臘八節,依然是我國民間保存比較完好的一個傳統節日,在各地都還比較流行,也保留了不少傳統的過節習俗,比較流行的還有很多。

  臘八粥配料一般有

  大米、花生、綠豆、紅豆、蓮子等,還有自選輔料的扁豆、紅棗、桂圓、山藥、百合、枸杞子、薏米、小米等;合聚萬物!萬物皆有情!

  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很多富有神秘色彩的美麗傳說,有的甚至缺乏邏輯,但這並不影響民眾過節,更不影響過節的喜慶氣氛。臘八節是中國的重要節日之一,不管各地過節的方式差別多大,也不管熬粥出自何種緣由、用什麼配料、甜粥還是鹹粥,過臘八節、喝臘八粥的習俗延續了上千年,至今都未改變,節日裡傳遞的溫暖情懷也從未間斷。對於節日來說,我想這才是最重要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