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抗疫日记 25 瑞士感染死亡人数超过1000


瑞士抗疫日记 25 瑞士感染死亡人数超过1000


瑞士抗疫日记 25 瑞士感染死亡人数超过1000

4月10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是Karfreitag, 耶稣基督的受难日。我不是教徒,对宗教向来没有很多知识。前年的圣诞节,当决定要去以色列的时候,我才第一次打开旧约圣经囫囵吞枣地读了一遍。其实都不能说是读了一遍,最多只能说是读了个大概。即便如此,这也让我重新认识了基督,让我第一次知道,耶稣不是神,他就是一个人,一个为了信仰可以忍受一切苦难,不惜牺牲生命,最终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人。在耶稣基督的墓前我曾想过: 现代人还配谈信仰吗?在基督受难2000多年后的今天,谈信仰已经成为一种不合时宜的矫情,这是人类的进步还是人类的悲哀?

这两天,因为那本日记在美国和德国出版的事,网络上的文章又铺天盖地了。我读了两三篇,大致的观点就是说,因为里面记录了一些不光明的东西,如今在国外出版,就等于是在外国人面前丢了中国人的脸,在“爱国”和“卖国”只能二选一的魔咒里,它被群起而攻之一点也不奇怪。这让我想起很多年前的一件往事。那时我刚到瑞士不久,有一次我想熬骨头汤,就去问邻居老太太哪儿能买到骨头,老太太听了很关切地问我: 是不是在中国你们没有肉吃,所以就吃骨头?我当时一听就感觉受到了侮辱,我认为她问这个问题就是瞧不起我,而瞧不起我就是瞧不起中国,所以我非常生气,决定再也不理她了。我记得当时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大意是说,国外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基地,说的就是我当时的感受。人在国外,真的容不得外国人说半句中国的不好,谁说跟谁急。很多年以后我才慢慢知道,那时的想法很幼稚。在一个互联网尚不发达的年代,身为家庭主妇的老太太,她怎么可能对遥远的中国有多少了解?她的偏见来源于无知,而我的愤怒同样来源于无知,因为我们习惯于把赞扬当做“爱”,把批评当做“卖”,而且还可笑地把自己当成了中国。现如今,当我们在痛斥他人的时候,是否应该首先扪心自问: 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认知不带偏见或者尽可能少带偏见?

今天还读到一篇文章,为了跟踪病毒感染者的接触传播途径,人们在讨论是否应该使用手机信号跟踪程序,这牵涉到道德伦理的问题。根据国家伦理委员会的声明,使用智能手机跟踪程序必须是自愿的。 该应用程序会在用户与感染者接触时通知用户,告知他们有可能暴露在风险中。 今天瑞士的死亡人数超过了1000,而BS两天来的死亡人数没有再增加。

这是紧急状态生活的第二十五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