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糖与茶,隐藏在茶杯中的400年血腥历史

你是否想象过在一个斜阳日照的安静午后,冲泡一杯香气浓郁的红茶,加入一袋细如沙砾、纯净洁白的砂糖,品一口,沉醉于这一段来之不易的静谧时光。不错,这正是大多数都市白领在一整天的忙碌后所享受的独处时光,描述的场景就像昨天在自家阳台发生的一模一样,只不过这看似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场景,今天文章的主角们-砂糖和茶-的历史并不像我们现在品尝到的这么平易近人,且听我一一道来。

砂糖与茶,隐藏在茶杯中的400年血腥历史

砂糖与茶

砂糖,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砂糖,也,凝结作饼块者为砂糖"。清辑《凉州异物志》说:"砂糖非石类,假石之名也。实乃甘蔗汁煎而暴之,凝如石而体甚轻,故谓之砂糖"。由此可见,砂糖不是自然界的天然产物,而是从甘蔗汁中提炼而成。

《本草纲目》,由明朝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耗时二十七载,考古证今,辨疑订误,广采博收群书,奋发编修而成,是中医本草学集大成之作。被达尔文称之为"古代中国百科全书"。

砂糖与茶,隐藏在茶杯中的400年血腥历史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根据考证,砂糖在中国古代又称为"西极石密"或"西国石密",这"西极"就是古印度。砂糖的英文为"sugar",源自法语"sucre",而法语的这个词又源自梵文的"sarkara",循着词源追溯,即可知道甘蔗是印度人在东南亚栽培的经济作物,印度作为甘蔗的第二原产地,顺理成章的通过丝绸之路将砂糖传入中国。

制糖原料有甘蔗和甜菜两种,甘蔗砂糖颗粒均匀整齐、糖质坚硬、松散干燥、无杂质,是食糖中含蔗糖最多、纯度最高的品种,也是较易贮存的一种食糖。甜菜砂糖结晶颗粒细小,含水分较多,外观质地绵软、潮润,入口溶化快,适宜于直接洒、蘸食物和点心,甜菜砂糖比甘蔗砂糖甜。其中甘蔗目前仍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农作物。

砂糖与茶,隐藏在茶杯中的400年血腥历史

甘蔗

创立佛教的释迦牟尼,据说其家族就是以甘蔗作为徽章。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远征印度时,从司令官尼阿卡斯的报告中得知:"印度并不借助蜜蜂采蜜,而是利用苇草制蜜。"所以在公元前300年的时候,印度人已经懂得用甘蔗制造砂糖,所谓"苇草",指的就是甘蔗。

一直到公元8世纪中期以后,阿拉伯帝国逐渐形成了横跨欧亚非的大贸易圈,甘蔗的栽培从印度转移到了伊拉克,并经由塞浦路斯传至埃及等地中海沿岸地区。而中欧和西欧地区,则是由十字军东征时经由威尼斯传来,一时间成为极贵重的物品,甚至被当作药品使用。著有《神学大全》的知名神学家托马斯·阿奎纳更是断言,砂糖是促进消化的药品。

十字军东征,一系列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准许下进行的、持续近200年的、有名的宗教性军事行动,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的和以收复入侵占领的土地的名义对地中海东岸国家发动的战争,前后共计九次。十字架是基督教的象征,因此每个参加出征的人胸前和臂上都佩戴"十"字标记,故称"十字军"。

十二世纪,拜占庭帝国的宫廷御医将砂糖当作退烧药,会开出糖渍玫瑰花这种处方,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欧地区的人们都很重视这种糖渍玫瑰花,特别是在治疗结核引起的发热时,会将其用作解热剂。

进入16世纪航海大发现后,葡萄牙人将甘蔗移植到了巴西,荷兰人在圭亚那建造种植甘蔗的大农场,当时欧洲所需的砂糖,有一半都来自巴西。眼红了的英国、法国也开始在美洲殖民地上种植甘蔗。

17世纪中期,英国占领了巴巴多斯岛和牙买加岛,英国人向荷兰人请教砂糖制糖方法并在这两个岛上设立了大农场。到了18世纪时,牙买加就已经取代巴西,成为全球第一大砂糖产地。17世纪末,法国占据了原为西班牙殖民地的海地岛,并且开始大规模甘蔗的种植,因此18世纪时海地和牙买加并列为砂糖的两大产地。砂糖的生产引发了所谓的"砂糖革命",造成西印度群岛生态系统的巨大变动,大批黑奴也带来了社会动荡。大航海时代因天花肆虐而导致原住民锐减的西印度群岛,因生产砂糖而成为了黑奴的世界。

砂糖与茶,隐藏在茶杯中的400年血腥历史

砂糖革命

18世纪,随着砂糖产量的激增,原本只供贵族阶级使用的砂糖变成了平民生活的必需品。17世纪初一个英国人平均每年砂糖消费量是500克左右,到了17世纪后期就增加至2千克,18世纪跃增至7千克。砂糖已经在平民的餐桌上普及了,平民也能享用到"甜味"。这一变化让平民阶层仿佛也接触到了贵族阶层的生活,于是更加肆无忌惮的使用,这反而更促进了砂糖消费量的激增。

需求增加了,产量也要跟上,在工业革命刚刚起步的年代,机器的效率还比不上人工,黑奴成了当时欧洲诸国提升砂糖产量的最佳劳动力。一座拥有1000名左右劳工的大农场,能年产80吨砂糖。1645年,巴巴多斯岛的一个英国人在信件中写道:"购买一个黑奴,只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就可以回本。"而平均一个黑奴至少都能工作3-5年,这无疑是欧洲诸国血腥资本积累的"金鸡蛋",于是黑奴贸易蓬勃发展。1701年至1810年的109年间,有25万名黑奴被运往巴巴多斯岛,66万名黑奴被运往牙买加。有数据显示,持续400年的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1亿人口。可以说是砂糖刺激了黑奴贸易的全面升级,也让更多黑人遭受了这非人的待遇。

砂糖与茶,隐藏在茶杯中的400年血腥历史

黑奴贸易

黑奴贸易开始于15世纪,广义上的黑奴贸易最早是由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和奴隶贩子进行的;狭义上的黑奴贸易专指欧洲殖民者把非洲的黑人贩卖到美洲充当奴隶,大量的非洲黑人来到了美洲。葡萄牙是最早进行黑奴贸易的国家。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黑奴贸易的国家。令人讽刺的是,英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黑奴贸易的国家,1787年,在英国成立了"废除非洲奴隶贸易协会", 从此,废奴运动开始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展起来。

砂糖所带来的特有甜味,深受女性欢迎,但是直接食用又太过甜腻,所以寻找与之搭配的食用伙伴就顺理成章了。18世纪,大量的中国红茶出口至英国,正好与砂糖相配,从此红茶进入民间,成为英国的国民饮品。

世界各国喜好不同种类的茶,甚至连名称都分为两派,一派念"cha",一派念"tay",前者源自广东话,后者源自福建话。为什么源自这两个地方的语言?其实很好解释,因为广东、福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海外贸易的据点。沿用广东话的有印度、波斯、阿拉伯、土耳其等传统"海上丝绸之路"沿岸的国家,沿用福建话的则包括印尼、斯里兰卡等东南亚国家,还有曾经殖民台湾的荷兰,以及深受荷兰茶文化影响的法国、英国。所以英语"tea"是从福建话演变来的,看来咱们当年的文化输出也是杠杠的。

自从英国人沉迷于砂糖与红茶结合所带来的绝佳风味后,东印度公司的红茶进口量从18世纪20年代的每年4000吨激增至18世纪50年代的每年16000吨。中国作为当时唯一的红茶出口国,仅茶叶一项,就已经对英国形成了贸易顺差,这让本就财政困难的英国政府不得不对茶叶课以重税,茶叶税一度成为英国政府主要的财源。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进行轰轰烈烈的硝烟运动,并于1840年1月宣布正式封港,永远断绝和英国的贸易来往。英国当时从中国进口主要是茶叶、瓷器、丝绸等商品,尤其茶叶更是英国家庭的重要消费品,十九世纪初英国家庭茶叶消费要占到家庭收入的5%。而英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是棉花和羊毛,但中国对这两项商品的需求量并不大。因此在十九世纪,清朝对英国的贸易顺差每年都在两三百万两银子。断绝贸易往来,无疑严重影响英国政府的贸易收入和英国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多方原因的叠加,最终导致了中国近代史的首个重大事件-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拉开了中国近百年的半殖民半封建时期的大幕。

砂糖与茶,隐藏在茶杯中的400年血腥历史

虎门销烟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经常称其为"通商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也是的开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位于太平洋彼岸的美洲大陆上,茶叶甚至决定了三个大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动向。当时北美13个殖民地深受英国本土喜好喝红茶的习惯,也迷恋上了砂糖与红茶所产生的浓郁茶香。不过,被课以重税的正规茶却无人问津。因为当时从波士顿等走私过来的茶叶占到总量的四分之三,从英国进口的正规渠道的茶叶只有四分之一。

1773年,英国政府为挽救濒临破产的东印度公司,规定其可以优先以低于伦敦交易市场的价格,将库存茶叶卖给殖民地,通俗点说就是降价倾销。这让活跃在各大港口的红茶走私商人倍感压力,于是在波士顿等重点港口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来抗议英国政府的倾销行为。局势就这样一直僵持至1773年年底,三艘满载红茶的东印度公司船只阴差阳错的驶入了波士顿港,这对于走私商人来说无异于挑衅,于是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就这样发生了。鉴于平时对英国殖民者和英国政府的不满,这点星星之火瞬间成燎原之势,费城、查尔斯顿也积极响应,英国政府则是打算通过高压政策来平息抗议活动。

砂糖与茶,隐藏在茶杯中的400年血腥历史

波士顿倾茶事件

本来双方一直处于摩擦阶段,结果1775年在列克星敦,英军和抵抗军发生了武力冲突,这直接导致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最终美国取得独立。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就是法国因为之前和英国在殖民地的争夺中败北,于是转头在独立战争中支持殖民地抵抗军,虽然间接获得了胜利,但却造成了国内财政赤字,最终在1789年酿成法国大革命,促使法国摆脱君主制,走向资本主义社会。

法国大革命,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1789年7月14日在爆发的革命,统治法国数个世纪的波旁王朝及其统治下的君主制度在三年内土崩瓦解。法国在这段时期经历了一个史诗式的转变:过往的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自由主义政治组织及上街抗议的民众的冲击,旧的观念逐渐被全新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这样改变世界格局的重大历史事件,背后原因竟是红茶税这样一个小事件,不禁让人感叹"吃"这一人类最平常的举动所蕴含的巨大能量,甚至可以改变历史前进的轨迹,或者说,历史前进的方向本就是由"吃"或者"吃的食物"所决定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