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縣:扶貧戰線上的“夫妻檔”

西和縣十里鎮仁義村地處偏遠,自然條件惡劣,全村1086人中建檔立卡貧困戶佔到近700人,過去村內基礎設施薄弱,貧困戶基本沒有可靠的收入渠道。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扶貧難度大的村,自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開展以來,基礎設施建設和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路通了、水有了,貧困戶的腰包鼓起來了,臉上的笑容多起來了,脫貧的信心樹起來了。所有這些改變離不開一個人,即該村的幫扶隊隊長鬱萬盛。

時間回溯到2019年1月,仁義村對口幫扶單位甘肅省長風公司將鬱萬盛作為第二任選派到該村任幫扶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上任伊始,他就一心撲在扶貧工作上,積極與鄉鎮駐村幹部溝通交流工作,走村入戶熟悉村情民意,幫助村民脫貧致富的同時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行為習慣影響著村裡的每一個人。

“和老百姓打交道是個‘細緻活’,得走近才能行,政策要講明白,情況要問明白,問題要及時解決,有時候多跑幾趟,用心做就好做了。”鬱萬盛說。

仁義村48歲的貧困戶劉老三是個單身漢,多年來為了照顧年邁的母親,一直沒有外出務工,家庭經濟收入單薄。去年3月份,77歲的老母親又被檢查出得了眩暈症,鬱萬盛瞭解情況後,協商村兩委給劉老三爭取了村裡的公益性崗位,不僅生活上有了保障,還能在家照看母親,劉老三心裡別提多高興了。

“他啥都惦記著我,我最怕冷,天氣冷了老寒腿就犯病了,他知道後冒著大雪立馬給我送來了個取暖的爐子。”提及鬱萬盛,劉老三母親言語中滿是感激。

鬱萬盛來到村裡後,安全飲水問題、道路硬化問題、拆危治亂問題都陸續得到了解決,村裡人提起他總會豎起大拇指。

“老鬱只要幹起活來就會忘記自己的身體,他有高血壓和腰椎病,有時候不讓他乾重活,就怕他腰椎病犯了。”十里鎮包村幹部劉喜平說。

今年51歲的鬱萬盛,被組織選派到村任職後家裡人都特別支持,唯一擔心的就是他的身體。

“老鬱有高血壓和腰椎病,在家的時候,我可以督促他按時吃藥,駐村去了估計吃藥的事就會拋之腦後,這是我最擔心的。”為了照顧鬱萬盛,在蘭州市第六十五中學擔任數學老師的妻子何潤花毅然決然主動向學校申請去丈夫駐村地支教。

到這裡後,何潤花第一印象就是農村孩子讀書不容易,一些家長也不夠重視,尤其是一些留守兒童,父母不在身邊書沒念好,還養成了一些壞習慣。

“自己不僅是一名教師,同時我也是一名母親,我很清楚這和老師、家長的配合是分不開的。”何潤花對於村裡的一些留守兒童能幫一把就幫一把。

來到十里鎮初級中學支教後,因為有好多孩子是寄宿生,為了有更多的時間輔導孩子們的學習,何潤花並沒有選擇和丈夫住在一起,而是住在了學校宿舍。不僅如此,週末回到丈夫駐村十里鎮仁義村,還要給村裡的一些留守兒童輔導學習。

“剛來的時候大傢伙都說我和我老婆是夫唱婦隨、伉儷情深,現在看來並不是,我幾乎都見不到她的影子,但是她對工作的熱情很讓我感動。”鬱萬盛笑言,現在村裡的孩子們比自己見愛人的時間更多。

“何老師來到我們學校後虛心學習,耐心任教,把自己多年來積累的教學經驗毫無保留地拿出來和老師們交流。”十里初級中學副校長黨文輝介紹,何老師總是能給予孩子們更多的關懷、鼓勵、幫助,給予他們“潤物細無聲”的愛。

“朝辭金城雪滿山,千里秦地半日還。慈母家常猶未完,脫貧攻堅不等閒。”這首詩是鬱萬盛第一天到西和駐村途中所寫的,趕赴扶貧一線時,他看到母親送別的眼神雖五味雜陳,但如今他和妻子對於駐村幫扶工作的信心和決心矢志不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