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魔亂舞,臺灣的口罩大作戰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原本不起眼的口罩,霎時間“洛陽紙貴”。在臺灣,口罩也從疫情爆發伊始就成了熱門詞彙。

1月23日,臺灣“經濟部”公告,對N95口罩、醫用(外科)口罩以及活性炭口罩一併管制出口。在當時新冠疫情在中國大陸集中爆發的背景下,此舉意指大陸的目的非常明確。

然而,就在4月2日,臺灣宣部要向遭受疫情肆虐的國家和地區總共捐助1千萬片口罩。短短兩個多月,臺灣的“口罩政策”緣何會有如此大的轉變?政策背後又有著什麼目的?

“口罩管制”下的“一罩難求”

1月24日,隨著武漢因疫情封城的消息在全世界廣泛流傳,臺灣社會對疫情的恐懼陡然增加,各大超市、便利店和藥店都排起了購買口罩的長龍,甚至有人凌晨3點就到超市門口排隊買口罩。原本隨處可見的口罩一時間竟然“洛陽紙貴”。

臺灣當局緊急祭出口罩出口管制,“行政院長”蘇貞昌帶頭喊出“救人才能自救”,似乎臺灣真的瞬間陷入“口罩慌”,因而不得不限制口罩對外出口。

群魔乱舞,台湾的口罩大作战

蘇貞昌親自“下場“宣傳口罩政策

為了應對口罩需求的暴增,臺灣當局很快祭出了口罩購買實名制政策,由官方統購統銷,通過“四大超商”出售。2月6日開始,臺灣“衛生福利部”公佈口罩實名購買方法。臺灣居民需要憑藉“健保卡”到特約藥局(類似於大陸醫保指定藥房)購買口罩,每人每7天可購買2片,價格每片臺幣8元。

3月12日,口罩政策再次改變,不再實行身份證號碼“單雙號”限制,每天都可以購買,並且不再需要大家到藥局門口排隊,而採用了網絡預購超商(即大陸的便利店)取貨的形式。購買數量則由每7天2片增加到3片,價格降至臺幣5元一片。

此次調整還預先準備了“抽籤”機制,即如果預購數量超過供應數量,則通過抽籤決定購買權。可見進入3月後雖然臺灣口罩供應有所增加,但供不應求的現狀似乎沒有根本緩解。

群魔乱舞,台湾的口罩大作战

2月6日實施的實名制購買口罩政策

除此之外,為了進一步抑制民間對口罩的需求,臺當局通過“衛生福利部”等單位向一般民眾宣導“正常人不需要戴口罩”的理念,並鼓勵民眾將口罩留給“有需要的病人和醫護人員”。民間的側翼團體也適時發起“我OK,你先領”活動,鼓勵公眾放棄購買口罩的機會。

群魔乱舞,台湾的口罩大作战

臺灣“衛福部“宣導一般民眾不需要戴口罩

群魔乱舞,台湾的口罩大作战

“我OK,你先領“活動

臺灣真的缺口罩嗎?

臺灣如果真的缺口罩,甚至到了普通民眾都必須要先讓最急需的使用者優先使用口罩的地步,那限制出口可能也是情有可原。可事實上,根據臺灣“經濟部”統計,臺灣疫情前的單日普通口罩產量為188萬片,最高可達244萬片,N95口罩每日產能10萬片,最多生產12萬片。

而經過臺灣當局的協調,至1月30日年初六,口罩生產就已經恢復到最高產能狀態。1月24日起,臺當局還向口罩工廠實施徵收,每日徵收量在25萬至30萬片。

此時臺灣“四大超商”的口罩存貨亦有200餘萬片,“衛生福利部”更有3000餘萬片存貨,顯然此時臺灣的口罩存量實際綽綽有餘。到3月底,臺灣防疫用口罩日產量已經達到平均每日1030萬片,4月可達到每日1300萬片的產量。

從出口數據上來看,臺灣的口罩的確供應充沛。整個2月份,臺灣仍然有1000多萬片一般口罩和38萬片N95口罩出口。N95口罩主要出口國為英國、阿根廷、德國和瑞士,一般口罩主要出口國則為日本。除此之外,消毒劑、塑料防護服等防疫用品出口更是創出了歷史新高。

既然臺灣口罩供應充足,甚至足以支持出口,為什麼還要在島內實施嚴格的供應管制呢?這個問題的答案一直到4月終於浮出水面。

“口罩大戰略”

4月1日,蔡英文突然宣佈將向全球捐贈1000萬片口罩,其中700萬片給予疫情嚴重的歐洲國家,200萬片給美國,100萬片捐贈給與臺灣有所謂“邦交關係”的國家。臺當局公然稱此舉為“從國家隊轉打世界盃”。

其實臺灣利用抗疫做政治圖謀的打算由來已久,早在3月20日,臺灣就曾宣佈將要每週給美國10萬片口罩,以換取防護服,雙方更籤署了“臺美防疫夥伴關係聯合聲明”。

在整個疫情過程中,臺灣更是藉機大肆炒作,稱自己無法成為WHO“成員國”,造成“全球防疫漏洞”,矛頭直指中國大陸是造成這一“漏洞”的“罪魁禍首”。臺灣此舉利用全球防疫需求大打政治牌的意圖昭然若揭。

首先,在對外方面,“口罩外交”很快有所“斬獲”。臺當局利用“網軍”在島內島外掀起一輪輿論攻勢。網絡社交媒體成為此次輿論攻勢主戰場,“Taiwan helps”一時成為twitter上的“熱搜紅詞”。

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馮德雷恩(Ursula von der Leyen)第一時間在海外社交平臺Twitter上向臺灣表達感謝。法國法新社則在其網站上稱“臺灣送來希望”。荷蘭、波蘭、斯洛伐克、英國等受贈國家駐臺辦事處的感謝回覆,也被“有心人士”彙總整理後公佈在社交媒體,造成“萬國稱謝”的“盛況”。

此外,臺當局還利用了海外視頻網站youtube上一些所謂“網紅”的聲量為其吶喊助威,進一步增加捐贈口罩舉措的影響力。臺灣此舉以口罩為切入點,行“公共外交”之實,擴展臺灣“國際外交空間”的目的異常明顯。

群魔乱舞,台湾的口罩大作战

利用疫情大打“臺灣牌”

群魔乱舞,台湾的口罩大作战

利用“洋網紅”宣傳“口罩外交”

對內,民進黨當局則充分利用此次疫情,形塑其“執政得力”的形象,穩固執政基礎。島內的“三立”、“民視”等綠媒順勢起舞,大讚臺當局“就是贊”、“贏得世界的稱讚”,高呼臺灣成為“全球第二大口罩生產國”,稱當局的口罩政策是“臺灣之光”,實際是配合臺當局“出口轉內銷”,為民進黨當局的政策站臺助威,貶損國民黨等反對黨勢力的質疑聲音,將其貶為“抹黑”。

當然,對民進黨當局的“口罩戰略”,也不是毫無反對之聲的。國民黨臺北市議員徐巧芯就公開質疑蔡當局此前“‘先自救才能救人’言猶在耳,怎麼此刻突然就不堅持初衷,讓臺灣人先有口罩再幫助外人”。

有學者指出,臺灣的口罩限制政策不僅使民眾要多花平日幾倍的價錢購買口罩,而且反向刺激了民眾恐懼心理,進而增加了口罩購買和囤積的動力。反過來,一些未獲得政府徵用的小廠,又因為島內口罩出貨通道管制和出口限制令導致無法出貨,損失慘重。

然而,這類質疑的聲音很快被鋪天蓋地的抹黑蓋過。

群魔乱舞,台湾的口罩大作战

“綠媒”節目趁勢大酸反對黨

與此同時,這些“綠媒”和“網軍”還不忘順勢帶風向,貶損中國大陸,傳播大陸向外捐贈和出口的防疫產品存在大量質量問題的不實消息,利用疫情加深島內民眾對大陸的誤解,從而穩固民進黨當局的執政基礎。

然而,在大肆向外捐贈口罩的同時,臺灣島內民眾購買口罩缺依然遭受限制。根據臺灣官方宣導,4月9日後,口罩購買數量單人14天內依然只能購買9片。蔡當局“量島內口罩,結與國歡心”的政策究竟能否得逞?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群魔乱舞,台湾的口罩大作战

4月9日後臺當局推出的購買口罩“新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