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经历着寒冬的人,痛苦无人可替


那些,在经历着寒冬的人,痛苦无人可替


那些,在经历着寒冬的人,痛苦无人可替


那些,在经历着寒冬的人,痛苦无人可替

点开音乐


那些,在经历着寒冬的人,痛苦无人可替

经历过生死的人,才知道什么叫漫漫长夜

2020年,意外的,将太多人带去了另一个世界

那些原本在正常的轨迹中前行的人

被突如其来的事故中止

他们曾是亲人,挚友,伴侣

也曾是一些人的全世界

而短短的数日,便再也无法相见于世


触目惊心的消息,流传于媒体间

也听到了太多人说 “再也不想看新闻了,好想切了网络”


局外人尚且如此

那些悲痛的当局者,心中的阴影,却再也散不去了

有人说 “父母全都感染,全家快崩溃了”

有人说 “大伯已经下了病危,爸爸每天在哭,不知道怎么向爷爷交代”

有人说 “邻居2岁的孩子,家里人都在住院,没人照顾”

有人说 “我再也没有妈妈了”

...

还有90岁的老人,照顾患病的儿子,白发苍苍,让人心酸。

还有身为医生的女儿感染,在家自我隔离,老母亲隔着大门,把送来的饭菜放在地上,转身便是哽咽。

还有不敢拥抱女儿的妈妈,只能远远说 “要乖乖听话”

还有耄耋之年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躺在病床,老爷爷用苍老的手紧握老奶奶,那是最后的告别。

...

待疫情散去,这些人

依旧会恍惚间,心如刀割


在比我更强大的绝望面前我感到孤立无援


克里斯托弗·安德烈在 < 品味幸福的25课 >

‘痛苦的煎熬与孤独’ 列入了

他描述了由俄罗斯画家 卡兹米尔·马列维奇 在暮年创作的《红色人像》

画中描绘出人性在遭受蹂躏时末日的气氛,充满痛苦与绝望


那些,在经历着寒冬的人,痛苦无人可替

作者:卡兹米尔·马列维奇(1878 - 1935)

《红色人像》 油画,30 * 23厘米,圣彼得堡俄罗斯博物馆


一个刺眼的红色女人的身影飘忽在变形的景色之中,她像磁铁般吸引住我们全部的注意力,如同一种强烈的痛苦,让人无法解脱。

原本可爱的景致,此刻完全变了形。


苦难是如此深重,以至于我们周围的世界仿佛完全变了模样:这不再是我们过去生活的那个环境,也不再是那些没有苦痛的人所能感受到的景色。


马列维奇,描绘了一个冰冷冷,令人生畏的世界,那个痛苦占了上风的世界。

作为痛苦的现实化身,那个红色剪影孑然一身:就像在痛苦的作用下,人们永远相信自己是孤独的,因为谁又能代替受苦?


《红色人像》:在灾难面前挺立


灾难焚毁一切,令人窒息,夺去生命。

倘若只有眼前的苦难也就罢了。

医生在护理病人时常常看到,不幸的经历像是一种癌症,它不仅侵袭人的肌体,而且扭曲人的灵魂,摧毁理智,同时吞噬人们对幸福美好的记忆,使整个生活完全陷入病态。


被不幸窒息之后,生活中的其他内容逐渐被挤掉,最终痛苦占据了整个心灵。苦难的日子不像快乐的时光稍纵即逝,而是滞留于此,显得格外漫长,似乎永无休止。

未来变得暗淡无光,毫无意义,充满了威胁和将要降临的灾难。

犹如精神科医生们都知道,应把忧郁症病患的绝望情绪,视为自杀风险的危险信号。


那些,在经历着寒冬的人,痛苦无人可替

但最糟糕的是,忧郁可能波及过去,那些幸福的回忆,最终不也都成了骗人的幻觉。于是,由于这一切,又增添了一份新的苦涩。

所有这些不幸逐步蔓延,感觉就像在梦中面对危险时,浑身瘫痪。


然而

必须振作起来,在这种麻木的状态中自拔。


如何在心中保留幸福回归的可能性,给 “在重大灾难中燃起的生活热情” 留一个机会?那就是不顾一切的去抓住生活。


那些经历过世上最恐怖的纳粹集中营的人们的证言,是人类生命的智慧达到极致的明证。

劫后余生的人说 :

“我无法解释自己对人类未来的这种信念:在人间地狱里仍能对人类充满信心,这或许并不合乎理性,但绝望肯定是没有理性的,它非但不解决任何问题,甚至制造出新的麻烦,而且其本质就是不幸 ”


不幸的最大胜利,是让不幸的人放弃对幸福的向往,使灵魂受到辛酸苦涩和玩世不恭的侵蚀,长此以往,便使幸福无法回归。

灾难不应将我们变成孤独者

把自己孤立起来

是阻碍幸福的重生


四季更替,春天会回来


当春天回来,我们总是会本能的惊叹它的出现和回归,

就好像每个春天只能比往年更美!

这些往复周期,是为了增强我们感受幸福的天性和对希望不可或缺的信心。


人可以承受痛苦

人亦可获得幸福


那些,在经历着寒冬的人,痛苦无人可替


那些,在经历着寒冬的人,痛苦无人可替


那些,在经历着寒冬的人,痛苦无人可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