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感,是成年人的保护膜

西西比河与墨西哥海湾的交界处,出现“凭什么你跟我不一样”的海水现象,这是由海水质量和温度因素共同造成的。

边界感,是成年人的保护膜

无独有偶,中国黄河也有这样的奇观。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水、渭水相汇合时,清浊不混。

《诗经·邶风·谷风》曰:泾以渭浊,湜湜其沚。杜甫在《秋雨叹》中也感叹:浊泾清渭何当分。

边界感,是成年人的保护膜

这,就是泾渭分明的来源,说的是边界清晰,不该再进一步的时候,就要刹住车。

在人的世界里,边界感也是很热门的词。我们常听到朋友吐槽,谁谁太没边界感了,老用我的东西,干涉我的事情,拿自己不当外人等等。

心理咨询中,我们一般称之为“界限”。来访者与咨询师之间有一道看不见的线,督导师与首督导者之间也有。

上周的团体督导,督导师一句简单的话便划清“楚河汉界”,触我深思。

督导快结束时,受督导者说:“老师,我收获很大,您让我感到很温暖。”督导师答:“这可能就是你付钱给我的原因。”

督导师没有顺着话聊,而是用他的责任和义务来划清双方的界限。他不担心对方会受伤,或者对他不满。

第一,这是督导的设置,谁都要遵守;第二,此时此刻,双方就是督导与被督导关系,探讨案例而已,不延伸出其他关系;第三,督导师相信受督导者有能力理解他的回应;第四,督导师也是在做示范:咨询中划清界限,你好我好大家好。

边界感,是成年人的保护膜

介意别人的态度,角色定位不清晰,对彼此之间的关系缺乏信心,太过在乎对方的感受而压抑自己,害怕失控感和不确定感等,这些都是让人界限模糊的主要原因。

比如,在交往中,我们担心拒绝对方的要求会破坏我们的关系,于是允许TA不断地修改我的原则。

比如,我们担心界限划得一板一眼,显得没人情味和魅力,不能与TA更加亲近,从而忘记自己的角色。

比如,我们需要得到很多很多的爱,于是与多个异性保持暧昧的关系。

比如,咨询师想博取来访者的喜欢(多付几次钱),而允许TA迟到、谈价还价、送礼。不一而足。

我们有时做不到向对方摊牌“到此为止”,做不到“我只是收钱干活的”,做不到“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或许,我们也渴望从界限不清中得到好处,如爱、自恋、成就感、崇拜、金钱、权势等。

然而,就像鸳鸯锅,清淡的那边锅如果混入麻辣,不仅口感有变,身体也不舒服。

很多人或多或少都受到边界感的困扰。我想,根源就是“没勇气”,没勇气承受划清界限而带来的短暂的孤独、误解、失落。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延迟满足”发展不好,沉浸在短暂的欢愉中,而忽略长久的快乐。

前段时间看了《被讨厌的勇气》,心灵如受电击。这本书主要讲如何应用阿德勒的心理学思想来获得真正的幸福。阿德勒认为,拥有被讨厌的勇气,才能通往幸福之门。

边界感,是成年人的保护膜

你讨厌我,那是你的事情。我做我自己,自由地生活着,不再寻求认可。

阿德勒说,每个人都要学会“课题分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我们只能修好自己的课题,而不能干涉别人。

举个简单的栗子,老王看片导致电脑中毒,让我周末帮他修,但我要看球。我会说没时间,他可以找别人修。

看球是我的课题,修电脑是他的课题。如果他讨厌我,甚至跟我绝交,那我也只能大方地祝福他理性看片,注意身体。

中国是一个讲人情的国度,但这个不是我们混淆界限的借口。原生家庭,也不应该背这个锅。

提升边界感,或者说做到界限分明,这是我们要修行的大课题。给自己勇气,假以时日,我们都能做到。

我也是在失去一位重要的朋友之后,才真正敏感地面对这个课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