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人生,永远不设限——不设限的5条法则

‍‍人的一生有无限的可能性,‍‍今天的你也许不知道将来的你会是什么样子的。有的时候,成功跟我们的努力有关,更多的时候,成功跟我们的思想有关。成功的人生,永远不设限。‍

一、‍不要因为年龄而对自己的人生设限。

成功的人生,永远不设限——不设限的5条法则

姜尚

‍‍曾经看到一个消息,‍‍一个收费站的女收费员,‍‍当收费站要被裁撤的时候,‍‍失声痛哭。她说,‍‍我已经年过40了,‍‍也没有什么其他‍‍工作经验,‍‍一辈子就是会收费,‍‍我‍‍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啊?

年过35,年过40,在职场上确实是一道坎。很多单位,在招人的时候,都有年龄的要求。但是,这是否是我们人生设限的理由呢?是否年龄大了就干不成事业了,就不能成功了呢?

年龄对事业,对成功,有一定的影响,但却不是根本性的障碍。‍

功成名就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渴望的事情,没有谁愿意一生碌碌无为,也没有谁愿意放弃一丝成功的希望。

其实成功是个积累的过程,当你积累到有足够成功的条件了,那么你也就离成功不远了。大千世界,每个人的人生路肯定不同。

不要对自己的年龄设限,‍‍历史上有很多人‍‍少年得志,也有很多人大器晚成。

很多事例告诉我们,年青时的不得志与挫折、磨难,并不会影响他们的大器晚成。

在此,我们来看看中国历史上那些大器晚成的著名人物:

最著名的当属姜尚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姜尚年轻时虽贫寒,但胸怀大志,勤苦学习,不断钻研治国兴邦之道。直到暮年,终于遇到了施展才华之机。所谓,"太公八十遇文王"。

吴承恩。家境清贫。自幼聪明过人,但多年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正式有机会《西游记》的创作。

刘邦。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刘邦在沛县聚众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称沛公。此时的刘邦已是47岁的"高龄"了。

齐白石。齐白石从小家境贫困,世代务农,仅在12岁前随外祖父读过一段私塾。12岁学木匠,15岁学雕花木工,挣钱养家。27岁才开始正式学画画。56岁后才开始出名。

现代企业家中,董明珠36岁从国企辞职,任正非43岁创立华为,尹明善54岁创立重庆力帆,张忠谋56岁开办台积电,徐文荣60岁起步横店的故事也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二、‍‍不要因为学历而对自己的人生设限。

‍‍很多‍‍年轻人‍‍踏上工作岗位‍‍或者走上创业之路,‍‍往往对自己的学历耿耿于怀。

‍‍是的,‍‍如果有一个‍‍高的学历,‍‍如果是北大、清华等名校毕业,‍‍对我们的就业是有帮助的。‍‍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学历又怎么办呢?

‍‍有一种办法‍‍那就是‍‍努力的进修,‍‍去学习。‍‍也有很多开始学历很低,但是‍‍后来通过不断进修‍‍取得高学历的例子。

‍‍但是,‍‍这个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有时候工学矛盾很突出。有人‍‍‍‍毕竟年龄大了,‍‍又要养家糊口,所谓"‍‍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阿庆嫂",‍‍不可能‍‍有时间去脱产学习了。怎么办呢?

‍‍其实‍‍人生‍‍是一所大学校,‍‍‍‍职场也是一个大学校。‍‍‍‍没有‍‍高学历能取得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

由于历史的原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毛泽东、邓小平等,学历都不高。

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很多企业家,学历也不高。

宗庆后,杭州娃哈哈集团掌门人,最初的学历只是初中。后来曾自学企业管理,并取得浙江工人业余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大专文凭。从卖冰棒起家,宗庆后用了26年时间成为胡润和福布斯财富榜首富的"双料王"。

曹德旺,9岁才上学,到14岁就被迫辍学。后来创办福耀玻璃集团,是国内的"玻璃大王"和"慈善大王"。回顾曹德旺的创业历程,为了谋生,在街头卖过烟丝、贩过水果、拉过板车、修过自行车,经年累月一日两餐食不果腹,在歧视者的白眼下艰难谋生,尝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鲁冠球,15岁辍学,做过锻工,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杰出代表人物,鲁冠球创造了一万向集团。

他曾经说过,"人的一生,从生下来一直到生命停止,整个过程都是学习的过程,人生精彩不精彩,关键看你怎么学。人刚生下来的时候都是无知的,人如果不学习就会永远无知,无知就会做出无耻的事情。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

‍‍我们再举几个作家的例子吧。一般来说,‍‍作家是需要‍‍知识和文化的,‍‍但是‍‍有些真正的大作家‍‍却‍‍往往‍‍最初的学历并不高。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第一学历是小学肄业。命运坎坷的莫言生不逢时。他5岁上学,11岁时因造反和家庭成分问题,尚未毕业即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不得不辍学。可怜的他,连一纸小学文凭都没拿到。在历经周折入伍之后,莫言于1984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拿到大专文凭。

成功的人生,永远不设限——不设限的5条法则

再如二月河,高中毕业入伍,在部队历任战士、宣传干事、连副指导员。1978年转业,任卧龙区宣传部科长等职。二月河因其笔下五百万字的"帝王系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作品,被他称为"落霞三部曲",被海内外读者熟知 。2006年收入至少1200万元人民币,为该年度的第二名。

‍‍‍‍也就是说,‍‍在最需要‍‍知识和文化的‍‍领域,‍‍一些学历不高的人‍‍也是可以建功立业的。

‍‍搞自媒体的人,粉丝众多的网红,很多人‍‍学历也不高。‍‍比如,"‍‍农村‍‍九妹"‍‍就是一个家庭妇女,‍‍文化不高,‍‍但是她的名气很大,‍‍现在已经是‍‍今日头条上有名的大咖。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特别是有了智能手机和互联网,通过视频的形式创作,对于学历的要求很低,互联网创业的门槛也变得越来越低。

三、‍不要因为专业而对自己的人生设限。

‍‍很多朋友,‍‍常常抱怨自己的专业不好,‍‍或者‍‍把自己的人生不如意,‍‍职场的不成功‍‍归结到‍‍自己‍‍专业上去。

‍如果是学生,在专科、本科的时候不喜欢所学专业,‍‍或者觉得专业冷门,‍‍可以‍‍修一个双‍‍学位,也可以‍‍通过考研、考博改换门庭。

考证也是出路。‍‍比如说考教师资格证、‍‍律师资格证、建造师资格证、‍‍外语证书等。多一个证书,就多一条出路。‍

‍‍专业有冷热,‍‍但是‍‍专业没有好坏之分。‍‍比如说‍‍现在‍‍很多哲学历史文学专业‍‍找‍‍工作很难,‍‍但是‍‍很多人也并不是‍‍非要专业对口才‍‍工作的。

‍‍‍‍世界上很多的政治家,‍‍没有几个是学政治学的。‍‍‍‍学政治学的人,‍‍能够成为‍‍高官或者政治家的也是凤毛麟角。

‍‍马云‍‍的专业是英语,‍‍据说他本人对电脑操作也不是‍‍很熟悉,‍‍但他现‍‍管理着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成功的人生,永远不设限——不设限的5条法则

央视主持人‍‍撒贝宁‍‍学的是‍‍法律,杨澜学的是英语,何炅学的是阿拉伯语,都不是播音主持的科班,‍‍也没有人说他们不专业。

专业不对口,‍‍是不是意味着‍‍专业的浪费呢?‍‍当然不是。‍‍大学‍‍教给了我们知识,也丰富了我们的人生经历。我们所学到的,‍‍更多的‍‍是一种‍‍做人做事的‍‍方法,‍‍更多的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不仅仅是一种‍‍技能。

‍‍职场上有一种赢者通吃的现象。‍‍不管你是哪个专业,‍‍都要进入一个行业。‍‍不管专业对口不对口,‍‍你都要‍‍凭着对工作的热爱,‍‍慢慢的‍‍熟悉他,‍‍掌握它,‍‍最终爱上他。

‍‍等到‍‍你在这个领域成功之后,‍‍说不定有一天‍‍你又回到你的专业上去了。‍

‍‍‍‍进入职场之后,‍‍一方面‍‍要‍‍学习跟你‍‍工作相关的专业,‍‍把自己从外行变成内行。‍‍另外一方面,‍‍你在学校所学的专业技能,‍‍也要‍‍想法设法‍‍用在你的‍‍工作上面。

以公务员为例,‍‍学哲学的,哲学的思辨训练;‍‍学历史的,‍‍‍‍历史的经验教训,‍‍对‍‍历史规律的把握;‍‍学文学的,‍‍良好的‍‍语言文字训练,都能帮助你更好地工作。‍‍总之,‍‍‍‍你的专业‍‍不会‍‍‍‍白白浪费。

把‍‍自己的不成功‍‍归咎于专业‍‍这是‍‍极为‍‍不成熟,‍‍也是极为错误的表现。

‍‍前段时间,‍‍出现了一个‍‍所谓的流浪大师,在自媒体上颇为轰动。他‍‍原来是上海审计局的公务员,‍‍他说‍‍自己上大学时‍‍不喜欢那个专业,‍‍是他的家人‍‍强迫他学的。他喜欢文学。

‍‍他走上了工作岗位之后,与单位和家人格格不入,后来办了病假,‍‍最后流浪街头‍‍成为所谓的‍‍流浪大师。

‍‍流浪大师‍‍真的是大师吗?‍‍我想‍‍如果不是为了‍‍跟风炒作,‍‍谁心里都有一个答案。

他‍‍没有很好地对待自己的专业‍‍和人生。‍‍如果他在‍‍当公务员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文学的学习研究,即使不能成为大家,也会小有成就吧?

‍‍我曾经调研过一个非名校的‍‍历史学硕士研究生班,‍‍这个班有20多个学生。就业的时候,形势很严峻。‍‍一是非名校,‍‍二是历史学,冷门专业。后来‍‍这20多个学生‍‍没有几个是搞本专业的,有公务员,‍‍有律师,‍‍有检察官,‍‍有英语‍‍老师,也有培训机构的‍‍负责人。

‍‍学习专业知识一时,‍‍职场之路,‍‍人生之路却是一世。

四、不要因为出身而对自己的人生设限。

‍‍常常有一些人在讨论所谓‍‍原生家庭的问题。‍‍很多人‍‍自嘲说‍‍为什么没有一个好爸爸‍‍啊。

‍‍投胎是个技术活,‍‍如果你有幸投胎到‍‍富贵人家,‍‍那你可能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但是‍‍多数人是没有那么幸运的,‍‍只能‍‍出生于普通人家。

‍‍特别是在中国,‍‍过去农业人口占‍‍70%,往上数三代,‍‍大家都是农民。

‍‍很多‍‍农村出来的人到了城市,‍‍在职场上开始的时候是处于‍‍不利地位的,是处于就业鄙视链的底端的。‍‍但是很多人慢慢的‍‍杀出一条血路来。

‍‍因为从农村出来的人‍‍肯吃苦,‍‍能受罪。‍‍而那些‍‍家庭条件‍‍优越的人,因为无所谓,不会那么拼。所以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

‍‍相声大师侯宝林小的时候非常贫穷,也没有什么文化和学历,‍‍为生活所迫,到戏班当学徒。‍‍经常是‍‍挨师傅的打,而且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就是在这么艰苦和恶劣的环境中,‍‍他自学相声,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终于成为一代‍‍相声名家。

‍‍我们熟知的‍‍一些艺人‍‍王宝强、岳云鹏、宋小宝等‍‍也都是草根出身,贫寒出身。

‍‍所以‍‍不要认为自己出身不好就没有出路。

‍‍俗话说得好,‍‍一个人头上有一颗露水珠。‍‍上天‍‍把‍‍一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总是会给他一碗饭的。‍‍只是‍‍这碗饭吃的好不好,‍‍饱不饱‍‍要靠你自己把握了。

‍‍‍‍你端的是泥饭碗,瓷饭碗,铁饭碗还是金饭碗,‍‍需要你自己来打造。

五、不要因为过去而对自己的人生设限。

‍‍有一些人,‍‍过去可能有一些不好的经历,‍‍经受过人生的挫折,‍‍往往就自暴自弃了,‍‍认为没有什么前途了。‍‍其实‍‍这也是‍‍不对的想法。

‍‍大家都熟知的‍‍褚时健,‍‍原来是‍‍烟厂的厂长。‍‍后来‍‍因经济犯罪坐牢。‍‍出来的时候已经70多岁了。‍‍但他‍‍‍‍‍‍不服老,‍‍不愿对生活的磨难和挫折低头。‍‍在家乡‍‍承包荒山种橙子,‍‍打造出著名的品牌——褚橙,‍‍一炮打响,‍‍‍‍人生翻身。

‍‍‍‍自媒体人气之王‍‍杜子建,早年间年轻气盛‍‍跟人‍‍打架,打伤人入狱。出狱后痛定思痛,‍‍决定通过写作来改变人生。他把自己关在屋里两个月,‍‍写出了《活罪难逃》小说,一炮而红。现在,"今日头条"上粉丝已达1500多万。

‍‍这些犯过罪,做过牢的人‍‍都能够‍‍获得新生,东山再起,‍‍取得成功。‍‍我们过去的那一点点‍‍挫折,那一点点经历又算得了什么呢?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此早有精辟的论述。孟子曰,故于是人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西方也有"自助者天助之"的说法。

‍‍千万不要对‍‍自己的人生设限。‍‍在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也许‍‍开始的时候,人生之路会走得困难一点,‍‍会走得磕磕绊绊一点,但是,只要选准了目标,‍‍只要认准了一点,‍‍只要不怕辛苦,只要‍‍坚持不懈地奋斗,‍‍就能‍‍找到属于你自己的人生之路。

‍‍朋友们,‍‍这个世界‍‍没有别人能够帮助你,‍‍能帮助你的‍‍只有‍‍你自己。‍‍如果你还在‍‍迷茫的路上,‍‍那么请‍‍奋斗起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