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折腾”对抗危机

用“折腾”对抗危机

到了27岁这个年纪,“中年危机”这个词一下子蹦了出来,中年危机好像离27岁很遥远。其实差距已经在慢慢拉开,学历上的、工作上的、生活上的“雪花”一片一片堆积,压在身上感觉轻飘飘嘛,好像不足为患呀。雪崩之前,也是这样轻飘飘地下着雪的。

25岁左右,虽然是人生事业的萌芽期,但这个时候父母没有老去、甚至买房的事父母还能帮一把,相比起40岁左右上有老下有小肩背着车贷、房贷要轻松得多。网络盛传一句话:“你可以严厉批评上有老下有小的老员工,但是你不能让职场新人受委屈,因为职场新人没有车贷、房贷、老人、小孩等负担,一个不高兴拍拍屁股就走人。”现实够残酷吧。

再说招聘吧,现在不管什么工作,大部分都会要求35周岁以上,你以为你资历越老越吃香,实际上职场萌新价格便宜又好教。现在就要提出一个问题:35周岁以后,我们能干什么?要么就在原单位不要轻易离职,要么就回家创业,还有就是我们成为行业垂直细分领域的专家,也就是行家。

危机感常常伴随着安逸而生,在单位里干得太舒服时,千万不要放松对个人的要求。职场就是一场利益交换,你没有了价值,公司何必养你。还有3年是一个模样、5年还是一个模样,工资见涨、能力未长。公司招个新人价格比你低、干活跟你一样,你要是老板,你怎么选?

说白了,一般公司关注的是你的产出价值,极少会关注你的个人成长。在高度精细分工的今天,即使是脑力工作者,也避免不了流水线作业。流水线工作对你的眼界会有局限,因此我们要思考如何突围,冲出一条路来。这个社会依然稀缺系统性资源配置的高级人才,这类人才具备极其有效的组织管理能力,但是培养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并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他人或组织上,靠自己是唯一可靠且有效的出路。

前面提到的“太舒服”一定是一个危机的开始,提升自身能力、寻找机会突围是颠扑不破的方法。作者在工作上的要求是,首先把工作认真完成;其次对工作进行阶段复盘总结;最后对于回报就是钱可以少赚,能力必须提升。说白了,作者没有以酬劳去衡量付出是否值得,而是以能力提升为首要追求。当然不是不差钱,而是能力比职业前期的高薪重要得多。

作者的一个闺蜜非常善于提升自己,她从一个三本大学考上了一个好学校的研究生,又从一个研究生成功留校成为老师。作者见证了她一步一步逆袭的过程,感到振奋和钦佩。现在她又在折腾,当上让人羡慕的高校老师,在别人心目中这个时候就可以安心地养孩子了。没想到的是,她不满于安逸生活,不仅提升能力,还勇于推销自己。前不久她告诉作者,她最近尝试写软文,还成功地与一家公司签约合作。

至于她的中年会不会危机呢?我想一定不会,成长的惯性给她的能力提升提供了一片良好的土壤。可能啊,有些人不以为然地觉得:她不就是爱折腾吗?我要是学会了也不会差的。是的,你学会了是不会差,但是你压根没有去学啊。说有什么用呢,不去做等于零。爱折腾能折腾出价值,但是不折腾始终原地。

昨天是3月8日,公司放了半天假,作者去宜家购置了一些简单的家具,到家后一边打扫一边在想:空想着家里要干净,想了那么多天有什么用,觉得该做什么就去做就好了,想那么多没用的干什么。缺架子就去买,脏了就去打扫,感到不足就去学习……不管是生活的出路、学习的出路、工作的出路,这些都是爱折腾、爱行动的人才能创造的。

中年危机的到来就像是期末考试,每一次学习不到位,留下了隐患,最终在期末考试中显现。25、28、30岁,你什么也不愿意学,5年荒废了。你以为35岁是人生转折,还不是因为前面10年的积累而带来的变化吗?25岁一事无成,35岁就能咸鱼翻身?眼高手低是多少人不能察觉的错误,请记住手比眼高、手比眼高、手比眼高,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最后,请坚定地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每一次“折腾”都是正向迈进,就像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一样,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失败。想要更好地活,那就努力“折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