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繁昌窑遗址发掘一片制瓷作坊遗迹

近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省繁昌窑遗址又有新发现。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繁昌县文物局联合开展的考古发掘发现一片制瓷作坊遗迹,并出土了碗、盏、碟、盘等一批青白瓷器。

繁昌窑遗址分布在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城南郊和西郊的丘陵地带,因地命名。繁昌窑的产品以青白瓷为主,窑口初烧于五代,兴盛于北宋早、中期,北宋中期之后逐渐衰落。部分研究成果认为,五代时期的繁昌窑曾为南唐官窑,是中国最早烧至青白瓷的窑口之一。到北宋时,繁昌窑则主要生产大批的民用品,行销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本次繁昌窑遗址防洪工程考古发掘,主要是配合繁昌窑防洪工程建设进行文物保护和进一步深化繁昌窑遗址文化内涵的研究。此前考古人员主要在一号、二号龙窑保护大棚周围进行发掘。这次发掘选择在一个新的区域进行,进而深化对不同区域繁昌窑遗址文化内涵、埋藏规律的认识。

文物专家预计,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将有更多青白瓷制瓷作坊被全面揭露,以便于人们更多的了解繁昌窑遗址青白瓷制瓷工艺流程和当时的工艺水平,更好的复原五代至北宋这一时期我国青白瓷制作全貌,以期更加全面了解繁昌窑遗址各窑包堆积内涵、龙窑与作坊分布特点,为繁昌窑遗址保护和展示提供全面和科学的考古学资料支撑。(总台央视记者 王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