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天

第二十二天

第二十二天

第二十二天

第二十二天

葉傾城

一個人突發奇想,決定“閉嘴一天”。自己也覺得不太可能,工作崗位上,家裡,多少話要說,有時嘴唇都破了還說得詞不達意呢。

早上,他無聲無息地做早飯,正發愁如何喊小孩起床,鬧鐘響了。剛送小孩出門,扭頭髮現孩子的紅領巾落家裡了,硬忍下大吼,追出去默默給小孩戴上。小孩懂事地說:“爸爸,我今天晚上睡覺前把紅領巾放在衣服上,就不會忘了。”奇怪了呀,以前的劇情明明是他跳腳斥責,孩子一邊辯解一邊哭。他眉開眼笑,緊緊地抱孩子一下,一大一小兩個身體的相依,讓人心中柔軟。

公司裡,直屬領導給他安排了一堆活,煩心費心還勞而無功。他一衝動,差點直接拍桌子,但是,光拍桌子不說話很滑稽吧?大概是他不作聲的時間太長,領導嘆口氣,說:“我知道你為難,這樣,有一個福利……算是補償。”他心裡樂開了花。

這故事自有寓意,是“傾聽比傾訴更重要”,是“語言是銀,沉默是金”,我最喜歡的部分卻是他的“臨時起意”,像撥雲見日一樣,馬上是不一樣的天氣。

第二十二天第二十二天

人生有時候需要“臨時起意”

第二十二天

有人給你讚美,你猜那是信口敷衍;有人開口就是批評,你知道他對誰都這樣。但你真的做了一件事,雖然只是一件小事,你簡簡單單許了個願,也就平平淡淡完成了,如開山填海,揮出第一斧、第一錘,假以時日,卻是可以驚天動地的。

人說堅持最難,沒錯。我認識很多有念頭、有情懷的人半途而廢,令我為他們惋惜。但我覺得最不值的,就是那些連試都不肯試的人。開始,也許是更難的事兒。

張愛玲說她經常遇到貴太太、女明星拉著她的手說:“我的故事像一部書那麼長,洋鬼子的電影也不敢這麼編。我就是太忙,等我閒了我一定要寫出來。”我也遇到過,也真有故事讓我脫口而出:“寫吧。”把你心裡的話寫在紙上。你說開不了頭?那就從中間寫起好了。

過了好多年,我才理解,他們說的這個“開不了頭”,不是指無法完成一部作品的開頭,而是激情好似雲煙,剎那便煙消雲散,沒法成為強有力的動機,沒法讓他們坐下來,打開電腦,敲出第一個字。

我於是思考,從“想”到“做”的距離。偉大的人,不見得比我們想得更多、更周全,只是一念及此,馬上掀被下床。意念,決定,行動,如此三部曲。而我想,行動力也如意志力、想象力一樣,是可以有意識地培養的。約好的時間快到了,能不能毫不猶豫站起來就走?說了一萬次要早睡,今天能不能10點半就關燈?答應人家的事,是否馬上就去做,不給自己忘的可能性?這都是最微不足道的事兒,如一磚一瓦,但人生的大廈就是靠著一個又一個的偶然、一次又一次的行動壘起的。

第二十二天

給自己一個開始,然後堅持

我曾經用兩三個月看了二三十本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偵探小說。那是20世紀90年代的事兒,當時她的許多作品並不曾被翻譯到國內,我有機會在圖書館遇到英文版,便借來看——嚴格地說,是租來看。雖然是大學圖書館,但有些部門是收費的,一天2毛錢。真不少,當時一個饅頭大概是2分錢。為了省錢,我看得飛快,全然不管很多單詞不認識,對描寫風景的一整段都視而不見,反正我看得懂有人死了,我只關心兇手是誰。要等到大偵探一字一句說兇手破綻的時候,我才會掉過頭去翻到相關的那一處,再三再四,哦,終於明白了。

有些詞,我永遠不會忘記,比如“不在場證明”。

我完全沒打算學英語,我純粹就是喜歡看偵探小說,但很神奇,我英語閱讀的關,就這麼誤打誤撞地過了。

所以,如果你連看了21天柯南,到第22天,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的日語聽力進步飛速。

來吧,決定吧,行動吧,給自己一個突然的開始,然後跌跌撞撞地堅持。只因為,你和我一樣,都想知道,第22天的你,會是什麼樣子。

(摘自《解放日報》2019年6月7日)《讀者》供稿

大連市公安局長興島分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