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巡突厥,西巡河右,堪称千古一帝!死后却被后人耻骂千年


公元591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扬州总管府的大殿香烟袅袅。一场隆重的受戒仪式正在举行。这场法事及极不寻常,因为受戒的正是晋王杨广。这一年杨广二十一岁。作为皇子杨广为什么要纡尊降贵和僧人杂处呢?

这是因为帝国初立,南方并不平静。如何尽快消除江南百姓对新兴王朝的敌视无疑是一项紧迫的课题。于是杨广将目光投向了当时在当地很有影响力的佛教。这才有了杨广的受戒

开皇二十年十一月的一天,大隋皇宫里的气氛突然紧张起来。一件影响大隋王朝命运的事情发生了,经过慎重的考虑,杨坚终于下定了决心,太子杨勇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正是杨广。就这样杨广即将迎来他人生中的巅峰

北巡突厥,西巡河右,堪称千古一帝!死后却被后人耻骂千年


四年多后,也就是公元604年七月。一个极其隐秘的消息传出仁寿宫厚厚的宫门,迅速在隋帝国蔓延。帝国的皇帝去世了。

杨坚给太子杨广留下了一份丰厚的家业,杨广继位后次年改国号大业。杨坚就这样开始了他波澜壮阔而又毁誉不一的人生。

北巡突厥,西巡河右,堪称千古一帝!死后却被后人耻骂千年


一千名美女拉着龙舟在大运河上缓慢前行,香艳的微风吹动着大运河的水波。隋炀帝下江南的故事就被妖魔化了。实际上杨广是一位胸怀大志的皇帝,单单他的年号大业这两个字就能看出他的雄心壮志,而且处处以秦皇汉武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成为历史上的又一位千古一帝,他必须要有所作为。

杨广首先瞄准了人才选拔制度,大业初年杨广确立的进士科,极大的丰富了他父亲创下的科举制度。以后的房玄龄,侯君集和孙伏伽等人都出自此科。

杨广曾经在南方生活了很长时间,他深刻的认识到江南陈朝故地与北方在文化上还没有真正的融合,山东还不安定,都城长安人口众多,关中物资难以供应, 他下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这次他选择了居于华夏中心,地势险要,而且交通便利的洛阳。洛阳要成为一个国家的形象和气质就要重新修建。

仁寿四年十一月,仿佛一夜之间,隋帝国开国以来最大的工地突然出现在洛河边上,上百万的民工被征调到洛阳,大隋的新都城即将拔地而起。杨素等人没有让隋炀帝失望,工期仅仅用了十四个月,一座巍峨的都城拔地而起。这如此短的时间内建成这样规模的城市堪称奇迹。恰恰是这些民工的苦难造就了东都的辉煌。

营建东都的工程开始没多久,杨广又有了新的决定,开挖大运河。在动用数百万民工的同时,又要用大量的人力开挖大运河,杨广的目的是什么呢?

北巡突厥,西巡河右,堪称千古一帝!死后却被后人耻骂千年


北方的产出已经供养不了一个庞大的帝国,而南方却好似有源源不断的资源。物资,军队的调配都要有畅通的交通。仅仅用了六年时间,大运河就全部完工了。

杨广要将隋朝打造成一个超级帝国,这样的帝国在世界是要有影响力的。所以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西巡张掖。要打通中国和中亚,甚至和欧洲之间的交往通道。古丝绸之路随着战火的延绵,早已断绝,曾经的繁荣不在。

北巡突厥,西巡河右,堪称千古一帝!死后却被后人耻骂千年


大业五年,杨广西巡河右,这次的巡视就是为了打通古丝绸之路,维护边境安全。杨广亲征吐谷浑,大胜。丝绸之路重新打开。

祁连山海拔四千米,杨广曾率军从这里穿过,他是历代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到过西部的帝王。各国商人齐聚张掖,丝绸之路重新繁荣。

隋炀帝曾二下扬州,北巡突厥,西巡河右,经略西南,招抚琉球。他真正住在长安不足两年,住在东都洛阳不足四年,其余时间都在各地巡游。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为建立一个幅员辽阔的帝国,成就他的大国之梦,建立一番足以和秦皇汉武比肩的大业,隋炀帝始终在不停地奔走。但这也给他的臣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隋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北巡突厥,西巡河右,堪称千古一帝!死后却被后人耻骂千年


公元611年,隋炀帝为了大一统决心解决辽东问题。二月杨广下诏讨伐高丽,其实为了恢复对辽东的统治,完成国家的统一。

公元611年为征辽东,全国各地的军队,水手乃至粮草辎重等都汇集到涿郡 所有人都认为以大隋今天的强盛,平高丽将像平陈战争那样的顺利,甚至比平陈还要轻松许多。杨广对战争结果更为自信。然而此时的隋炀帝根本不会意识到,东征高丽这个决定最终拉开了隋王朝空前危机的序幕。当然也是他个人悲剧的开始!

隋军最终大败,战后清点,渡过辽河的三十余万隋军,回到辽河以西的才两千七百人,损失惨重的隋炀帝,很快组织起第二次东征,就在高丽马上要弃城投降,几近成功的时候,杨玄感起兵叛乱了。他扣下运往前线的军粮起兵造反。

叛乱大军数十万向东都杀去,杨广闻讯立即下令从高丽撤军,隋帝国的各路重臣得知杨玄造反怕危及权贵势力,不待杨广命令就纷纷起兵讨伐,虽然杨玄感吸引了近十万,各路农民军前来投奔,但是农民军的战斗力实在太差,不过一个月就被消灭。杨玄感自杀身亡。第二次征辽东就这样功败垂成。可惜!可叹!

公元614年,杨广三征高丽,此时的高丽也是强弩之末,国力早已不支,只好向杨广认错,并称臣求和。这次东征大隋取得了名义上的胜利,但这样的胜利也拉着帝国走向了万丈深渊。

人民怨声载道,天下骚动。这几次攻打高丽付出的代价远远超出了隋朝几项大工程的总和。达到了几乎全国就役的程度。甚至沿海造船的民夫站在水里天天造船,下半身都生蛆的程度。死者更是不计其数。

瓦岗军就是在这个时候产生的。百姓在摇旗呐喊,统治阶级内部也发生了矛盾。

北巡突厥,西巡河右,堪称千古一帝!死后却被后人耻骂千年


大业十三年,唐国公李渊等手握重兵的大臣纷纷起兵,割据称雄。众多士族也加入其中。

公元616年,杨广在万念俱灰之下,带着萧皇后第三次乘龙舟经大运河来到江都,于前两次不同的是这一次却是逃避,而这一次他再也没能重返关中故土,杨广把在长安时就一直置于案头的名贵铜镜也带到了南方。他有时依然会揽镜自照,面对镜中的自己感慨道:这么好的一颗头颅,将来会是谁来砍下呢?

大业十四年三月十四日,全副武装的叛军闯进杨广的寝宫,最终杨广死于江都,江山已逝。杨广知道自己丢掉性命是迟早的事,只是他没有想到后人将会如此的批评自己。后人提到隋炀帝往往会想到残暴,奢靡等词。

杨广的悲剧不单单是国破身死,更在于他的形象被后世刻意的贬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