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点醒中国人?

解决能源紧缺问题的关键路径,被美国诺奖得主提出,却有望在中国率先实现!

在美国,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著名有机化学家乔治•奥拉提出,在石油、天然气之后,未来人类的燃料就是甲醇。

在中国,3月19日,八部门联合发文推甲醇,部分地区甲醇汽车销量暴增……

汽车领域,甲醇开启了从动力多元化迈向燃料多元化的崭新时代。宏观层面,推广甲醇有助于降低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保障能源自给自足。更为重要的是,在清洁能源领域,中国有望走在前列。

诺奖得主点醒中国人?

动力多元化收效甚微

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动汽车销量大涨,但市场份额依然太小,关键问题是,对于解决我国能源安全问题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乘联会数据显示,2019年1~2月,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动汽车累计销量为14.3万辆,同比增幅为133%。与前两个月同比大幅下跌的乘用车大盘相比,电动化汽车毫无疑问保持了“井喷式”高速增长。

然而,现实情况是,电动化汽车销量占比太低,短期市场并不乐观。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撰文称:“近几年,中国乘用车市场燃料结构以汽油为主,汽油车比重在95%左右。纯电动车发展较快,占比达到3%左右水平。插电混动汽车2018年比重达到1%。氢燃料车目前基本是零销量,而混合动力目前占比达到0.8%。”

显然,从2008年奥运会纯电动汽车亮相,到2018年“双积分”政策落地,十年来,国家虽然大力推动电动化汽车发展,但市场需求依旧非常有限。

传统动力汽车长期占据主力地位,导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能源安全问题堪忧。工信部甲醇汽车试点专家组秘书长魏安力指出:“一个国家能源战略的最大前提,是实现自给自足保证能源安全。就我国来说,上世纪90年代,我国是石油输出国。2018年我们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了70%,国际上一般认为石油50%的对外依存度是能源安全警戒线,毫无疑问中国已经远远超过了!”

从能源安全的角度看,国家倡导动力多元化,意在减少石油消耗。但显而易见,电动化汽车对解决能源安全问题作用不大。

诺奖得主点醒中国人?

燃料多元化成正解

八部门联合发文推甲醇,标志着我国汽车工业由动力多元化迈向燃料多元化时代。

3月19日,工信部网站刊登《八部门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甲醇汽车应用的指导意见》(下称《甲醇指导意见》)。专家指出:“《甲醇指导意见》显示出我国在能源领域的顶层设计清晰起来。”

新能源领域顶层设计的三大要素,甲醇完全具备。魏安力认为:“首先,推广甲醇汽车对于实现能源自给自足,降低我国对国际原油的依存度,保障能源安全意义重大。其次,从环保角度讲,柴油22个碳,汽油17个碳,甲醇只有1个碳,所以甲醇是真正的清洁环保燃料。第三,甲醇价格低廉,1000多元一吨,老百姓负担得起。”

因地制宜,发展甲醇经济一举夺得。魏安力指出:“我国的资源特征可以概括为‘富煤、缺油、少气’,煤制甲醇占我国甲醇总产量的65%,煤制甲醇环节将煤炭价值提升了2.6倍,甲醇是高附加值的煤化工产品。从产业链发展看,煤制甲醇等化工产业发展,既可促进上游煤炭企业的发展,又能带动下游产品(烯烃、芳烃、汽油等)整个产业链形成联动,能够增加就业解决民生问题。从能源安全角度看,甲醇作为汽车燃料,我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有望迅速降低,能源安全有了保障。”

显然,我国因地制宜推广甲醇,走燃料多元化之路,有助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发展,有助于实现环保目标,更有助于解决能源安全问题。

诺奖得主点醒中国人?

甲醇开启新时代

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指出:“甲醇汽车入列,既是参与市场竞争和产业竞争的新生力量,也是协同传统能源汽车,打好蓝天保卫战的主力军。”

今年前两个月,部分地区甲醇汽车销量暴涨,释放出积极信号。乘联会数据显示,2019年1~2月,贵阳、西安、晋中等地的甲醇汽车累计售出4357辆,是上述地区2018年全年销量(1858辆)的2.34倍。很明显,甲醇试点地区已经率先行动起来。

如果说乔治•奥拉描绘了应对后油气时代能源紧缺问题的一条解决途径 ,那么《甲醇指导意见》发布则迈出了关键一步,它既是完整的中国能源战略及推进与实施的思想体系,也为中国在清洁环保燃料领域走在世界领先奠定了基础。

纯电动汽车补贴继续大幅退坡,甲醇汽车被推上风口,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迎来燃料多元化的新时代。

诺奖得主点醒中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