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鄉遇冷本土汽車恐遭大難

曾經,部分本土車企堅持“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發展壯大。而今,中國品牌卻在縣鄉市場遭受冷遇,這或許意味著部分本土車企即將大難臨頭。

乘聯會“洩露”重大秘密:本土汽車在中小城市表現低迷。近日,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分析稱:“2018年以來,乘用車低迷主要是中小城市和中國品牌表現低迷,房地產的吞金效應對居民可選消費品的影響較大,對購車消費尤其有一定影響。”

縣鄉遇冷本土汽車恐遭大難

本土汽車縣鄉市場表現差

乘聯會數據顯示,中國品牌汽車在越小的城市表現越差。

縣鄉遇冷本土汽車恐遭大難

為便於分析,乘聯會把中國區域市場分為五級。其中,特大城市是指京、津、滬、深、穗、杭等6個城市;大型城市是指成都、重慶、武漢、鄭州、西安等區域性省會城市和蘇州等經濟超強市;中型城市是指中西部的一般省會城市和東部的經濟強市;小型城市是指東部一般的地級市和中部較強的地級市;縣鄉市場是指以農業為主的地級市,縣城和鄉鎮市場。

豪華品牌在各地都很受歡迎,合資車在中小城市搶走本土車“飯碗”。乘聯會數據顯示,豪華品牌在上述五類市場均有較強表現,即便是在縣鄉市場,今年一季度豪華品牌也保持了18%的高增速。與此同時,中國品牌在中型城市、小型城市和縣鄉市場表現尤為低迷,增幅分別為-18%、-19%和-18%。相比之下,合資車在這三個市場表現好於中國品牌,增幅分別為-5%、-1%和0%。

對此,崔東樹認為:“洋品牌在縣鄉市場表現好於中國品牌,這是縣鄉市場消費升級的表現。”

事實果真如此嗎?

縣鄉遇冷本土汽車恐遭大難

房地產吞金效應明顯

房貸重壓之下,年輕消費群體的購買力在下降。

本土經濟型燃油車銷量大幅縮水,表明年輕人消費能力正在下降。乘聯會數據顯示,一季度本土A級燃油車銷量為101.6萬輛,同比增幅為-14%;本土A0級燃油車45.6萬輛,同比增幅為-29%。有觀點認為,二手車市場的規模持續擴大,擠壓了本土新車市場。但崔東樹認為:“購買二手車的是有一定用車經驗、務實的消費群體。”換言之,年輕人不是二手車的購車主力。

樓市擠壓消費購買力,導致新車需求不足。崔東樹認為:“樓市火爆主要靠居民的定金和預收款支撐,貸款也處於高位。這對車市的購車資金帶來一定分流影響。”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38948億元,同比增長5.9%。其中,定金及預收款12303億元,增長10.5%;個人按揭貸款5645億元,增長9.4%。

與持續正增長的房地產市場相比,汽車消費呈現負增長。 2019年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7790億元,同比名義增長8.3%。汽車類消費品零售總額為9160億元,同比增幅為-3.4%。並且,汽車是所有消費品中唯一呈現負增長的一項。很明顯,當消費資金被佔壓的情況下,居民縮減的第一項開支就是購車。

從車市本身看,豪華車熱銷、合資車走強,本土車遇冷,中小城市及縣鄉市場的消費結構發生變化,可以把原因歸結為洋品牌價格下探,擠佔了本土汽車的市場。但從宏觀層面看,房價不斷上漲,導致年輕消費群體購買力下降也是不爭的事實。

換言之,小型城市和縣鄉地區的富裕階層早已不再為房子發愁了,因而有充裕的資金購買高檔車、合資車,而剛剛參加工作收入較低的年輕消費者在房貸重壓之下購車意願,或者換購意願在下降,因而本土汽車在這些地區受到冷遇。

縣鄉遇冷本土汽車恐遭大難

換個角度看,中小城市和縣鄉市場曾是本土車企發跡的地方,現如今一方面洋品牌價格下探擠佔市場,另一方面房地產價格上漲佔壓資金,導致中國品牌正在失去這部分市場,這不但加劇了本土車企的末位淘汰效應,而且會導致衝擊高端市場的中國品牌失去支撐,因而或將成為制約本土車企發展的重大隱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