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說“我不敢”,父母第一反應很重要,不要再說“別怕”了

家長總是希望孩子多多嘗試,可以得到鍛鍊。

可大多數孩子都會說:“媽媽,我可以不去嗎?我不敢”

當孩子說“我不敢”,父母第一反應很重要,不要再說“別怕”了

大部分家長都會說:“別怕,我會保護你了”,也會有一部分父母選擇放棄,既然孩子不敢,那就不讓孩子嘗試了。

可是不管是那種父母對孩子的成長都是有影響的,羅斯福說:恐懼是世界上最摧折人心的一種情緒。

“我害怕”,導致很多孩子面對新鮮的事物,未知的挑戰,望而卻步,踟躇不前,從而喪失了很多機會和體驗。

當孩子說“我不敢”,父母第一反應很重要,不要再說“別怕”了

恐懼感,決定了孩子人生的天花板,為人父母,請務必帶領孩子克服恐懼心理,那是他今後獨自面對人生的底氣。

每個人都會出現害怕的情緒,尤其是孩子,在他說“我怕”時,作為孩子最信任的依靠,我們父母的反應,至關重要。

恐懼真實存在,它也不是完全的壞

美國臨床心理諮詢師在科普文中列出了不同年齡段的恐懼清單。

當孩子說“我不敢”,父母第一反應很重要,不要再說“別怕”了

2-4歲孩子通常會對這些感到恐懼:

對上廁所感到恐懼:擔心會掉進廁所中,擔心會有蟲子從馬桶中爬出來;

對黑暗恐懼:害怕衣櫃、害怕一個人睡覺、害怕陰影;

對分離感到恐懼:害怕和父母分開;

害怕水:不喜歡洗澡、害怕游泳池。

當孩子說“我不敢”,父母第一反應很重要,不要再說“別怕”了

5-7歲的孩子對這些感到恐懼:

害怕怪物,害怕暴風雨、閃電、打雷;

害怕醫生、打針、牙醫;

害怕蟲子、動物;

性格的不同,導致每一個孩子對於世界的接受程度都是不一樣的。

對於很多人來說,黑暗、高處、人群、兇猛的動物、奇怪的裝扮、突然的聲響等等,都會讓他們產生恐懼。

當孩子說“我不敢”,父母第一反應很重要,不要再說“別怕”了

作為父母,我們不能因為自己不怕,就斷定孩子也不應該怕。

隨著年齡的增大,孩子會對世界有新的認識和聯想。比如說,有可怕的東西藏著角落,白天的玩具會在夜裡變成怪物,馬桶裡會有手伸出來,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且,人天生都是會趨利避害的,害怕未知、在無法確認是否安全時,用躲避作為第一反應來保護自己,其實並非是件壞事。

當孩子說“我不敢”,父母第一反應很重要,不要再說“別怕”了

比起膽大的魯莽,謹慎的“害怕”更加重要。

它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危險的思考,對自身的重視。這是一種思維的發展,值得我們保護和引導,而不是因此就給孩子貼上“膽小、沒出息”的標籤。

當孩子說“我不敢”,父母第一反應很重要,不要再說“別怕”了

就像《家有兒女》裡,平日裡膽子賊大的劉星,因為看《午夜兇鈴》嚇得不敢一個人睡覺,劉梅覺得小孩太逗了,一個電影有什麼好怕的,真是莫名其妙。

在陪劉星時,她還特意講了廁所裡“紅手綠手大白手”的鬼故事。這下可好,孩子沒覺得好笑,反倒更加害怕,還拿起玩具刀劍,到處揮舞,完全不敢睡覺。

當孩子說“我不敢”,父母第一反應很重要,不要再說“別怕”了

當孩子受到恐嚇,覺得這個世界危險太多,甚至會造成他與家人的分離,這種巨大的心理壓力,就會讓他們心生防備,變得更加膽小起來。

陪伴的名字,叫勇敢

不要站在成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不要只說“別怕”

《津巴多普通心理學》中提到:恐懼的情緒不被理解和不被共情的做法,叫做“負強化”,只會讓孩子消極感更強。

當孩子說“我不敢”,父母第一反應很重要,不要再說“別怕”了

在孩子的世界裡,怪物就是存在的,但是你在安慰他的時候卻只是站在成人的角度上,孩子內心真正的恐懼並沒有得到消除,那麼這樣的安慰反而會給孩子帶來二次傷害。

在孩子說出“我不敢”的時候孩子已經被恐懼,緊張給裹挾了。

當孩子說“我不敢”,父母第一反應很重要,不要再說“別怕”了

所以家長的第一反應其實應該是先安撫孩子,讓孩子從緊張的情緒中脫離出來,給孩子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氛圍

實實在在的陪伴和守護,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最踏實的安全感。

《物性論》中有一句話:孩子在黑暗中會發抖,並對每個東西都感到恐懼,就像我們在光亮之中也會對某些事物感到恐懼一樣。

當孩子說“我不敢”,父母第一反應很重要,不要再說“別怕”了

好的家庭,是溫暖的港灣,在孩子敏感害怕時,能給出踏實的保護,等待孩子積蓄力量,然後自由飛翔。

用繪本或遊戲的方式幫孩子緩解情緒

與其逼著孩子勇敢,不如跟孩子一起勇敢,給他一份勇敢的底氣。

作家畢淑敏在《家問》中寫道:

嬰兒降臨世上,家是包裹他的蛹殼。在愛中長大的孩子,愛是她的羽翼,愛是他的長矛。

當孩子說“我不敢”,父母第一反應很重要,不要再說“別怕”了

在愛中蓬勃成長的孩子,他看天下就比較地勇敢,他看前途就比較的光明,他看事物就比較的冷靜。

正向的模仿是有利於孩子讓孩子樹立起自信心的,對於孩子來說,獲取知識的捷徑就是故事繪本,這套《德國幼兒自我管理圖畫書繪本》就非常適合孩子閱讀。

當孩子說“我不敢”,父母第一反應很重要,不要再說“別怕”了

是德國著名的兒童繪本作家,專注於開發寶寶的聰明才智,開發了寓教於樂的兒童網站,他創作的繪本是媽媽幫助寶寶鍛鍊生活能力的好幫手。

共12冊,包含了12個主題,講述了小浣熊韋博在爸爸媽媽和妹妹的陪伴下,接受和適應成長過程中各種變化的過程。

當孩子說“我不敢”,父母第一反應很重要,不要再說“別怕”了

書中極具鏡頭感的故事場景,能讓寶寶通過觀察圖畫就能理解故事內容,韋博從懵懂探索到自理懂事的過程,將帶給寶寶積極的榜樣力量。

點擊下面卡片,即可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