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要“三不惯,两不管”,父母可以更省心,孩子也能成大器

著名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赠曾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因此,在孩子幼年时期就应该注重良好性格习惯的培养。

教育孩子要“三不惯,两不管”,父母可以更省心,孩子也能成大器

教育孩子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现在的父母心态积极,对孩子的和教育也非常上心。但是我们初为人父初为人母,大家都是新手,一边学习一边教养,一旦我们出错,很可能会后悔一辈子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的关键时期,在这些关键期父母用正确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向,对孩子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定能帮助孩子成大器。

教育孩子要“三不惯,两不管”,父母可以更省心,孩子也能成大器

在谈到一些父母教育孩子的弊端时,李玫瑾教授曾在《圆桌派》中说:“有些家长他在该管的时候不管,不该管的时候却开始管。”

她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犯罪心理学教授,虽然我们对她很熟悉,想信大家也会有疑惑:李玫瑾主要研究犯罪心理学,怎么又和家长聊起育儿来了呢?

李玫瑾教授的回答引人深思。

她说:“犯罪心理问题很多源于人的早期,所以我在犯罪心理研究的过程当中,非常重视研究人早年的一些心理问题,而且,真正要破解人的一些心理问题,你也会发现,它和人的早年的关系密切相关。”

正是因为李玫瑾见过太多走上弯路的人,所以她的观念,能够反映出众大部分家庭教育孩子的一些现状。

教育孩子要“三不惯,两不管”,父母可以更省心,孩子也能成大器

很多家长在发现孩子的一些小错误的时候,不及时纠正,就会让孩子养成许多坏习惯,等他们长大后,家长再去纠正就迟了。

所以,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对孩子实行“三不惯两不管”的教育。

要做到该管的时候就去管,不该管的时候就放手,才能让他们变得更好。

三不惯

1、不尊重他人不能惯

素质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不尊父母、不敬长辈的孩子家长不及时管教,孩子养成任性无理、骄横自大的性格,今后在社会上很容易吃亏。所以对于孩子不尊重他人,不礼貌千万不要惯。

教育孩子要“三不惯,两不管”,父母可以更省心,孩子也能成大器


2、不遵守规则不能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原则就是底线。当孩子心中没有规则意识,做事以自我为中心,看见喜欢的东西就想据为己有时,父母视而不见,会导致他今后犯错越来越大。所以,家长一定不能骄纵,要培养孩子的规矩意识。

教育孩子要“三不惯,两不管”,父母可以更省心,孩子也能成大器

3、 不负责任不能惯

“遇见事情喜欢推卸责任,对于失败怨天尤人”的孩子是没有责任感、没担当的。如果孩子从小就会推卸责任,家长不加以管教,以后会变得撒谎成性,很难有太大的作为。所以,家长一定要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教育孩子要“三不惯,两不管”,父母可以更省心,孩子也能成大器

两不管

1、孩子可以独立完成的事情不要管

孩子自己可以完成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做。父母的“包办”会打压孩子独立自主的积极性,长大后无法独立生活。其实孩子本身的动手、自理能力是很强的,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育孩子要“三不惯,两不管”,父母可以更省心,孩子也能成大器


2、孩子心理能够承受的事情不管

孩子本身能够承受的压力和能够解决的困难,家长不要急着插手。父母的过多保护,不利于孩子强大内心的养成。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教会他们解决的方法,并学会面对失败,这样对孩子的意志力、抗挫能力的培养有巨大的好处。

教育孩子要“三不惯,两不管”,父母可以更省心,孩子也能成大器


教育讲究适度。曾听过一句话:“教育孩子需要一种绵力,要顺应孩子的感觉与节奏,错误的教育方向与方式,孩子会把你撞飞。”

教育孩子也要讲究适度,孩子在父母宽松的环境中成长,感受家庭的温暖和生活的美好。孩子和父母成为朋友,也就愿意听父母的建议。

单凭父母的说教略显苍白,孩子不容易听进去,这时候家长就可以借助绘本来对孩子进行教育。在这里我为各位家长推荐一套《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

教育孩子要“三不惯,两不管”,父母可以更省心,孩子也能成大器


这套书有10册,每本都包含一个主题,他用的精美的插画和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增强孩子的代入感,将自己带入到绘本中的角色之中,让孩子主动明白好习惯的重要性。​

教育孩子要“三不惯,两不管”,父母可以更省心,孩子也能成大器


10册不过才29.8元,,父母可以在孩子3岁前读给他们听,当做睡前故事书。在3-6岁当做好习惯养成的故事书,帮助宝宝培养受益一生的好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