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靜丈夫阻隔非洲盼回國,生死不能相見,關注喪親後的心理創傷


山東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員張靜靜,2020年4月5日早上7時突發心臟驟停,醫院全力搶救無效,2020年4月6日晚上宣佈臨床死亡。


張靜靜的孩子才6歲,她丈夫朋友圈發文內容看到,孩子6個月張靜靜的丈夫就參加非洲援建。目前由於所在地封城禁航,沒能趕回來見妻子最後一面。


張靜靜丈夫阻隔非洲盼回國,生死不能相見,關注喪親後的心理創傷

張靜靜丈夫朋友圈


他們約好平安歸來,帶著孩子去補拍婚紗照。


人生最大的傷痛,原來不是生離死別,而是你掙扎在生死之間,我卻趕不回你的身邊。


多少無奈,多少擔憂,多少糾結,多少掛念,被時空阻隔。


那些美好的約定,一瞬間全部化為無盡的悔恨與虧欠。


我們今天等來的春天,日子如常,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代替我們負重前行。


人間少了一個善良的白衣天使,六歲的孩子失去了媽媽,丈夫失去了摯愛的妻子。惟願天堂沒有病痛災害,祈禱張靜靜一路走好。


張靜靜丈夫阻隔非洲盼回國,生死不能相見,關注喪親後的心理創傷


從心理學的角度,張靜靜的孩子與丈夫都面臨失去親人的重大創傷,需要心理援助。


心理專家表示,當父母失去孩子,孩子失去父母,妻子失去丈夫。丈夫失去妻子後,痛苦的情緒會在內心形成一種記憶,會隨著時間延續而進入心理障礙休克期。


尚在幼年的六歲孩子,失去媽媽對於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說,心理上會引發巨大的恐懼,產生不安全感。


恐懼甚至會壓過悲傷情緒。許多小孩子失去雙親時,整個人好像不知道哭,傻傻地,木木地,這是人類自動啟動防禦機制的方式。隔離悲傷事件,感覺親人去世不是真實的,降低自己的恐懼感。


張靜靜丈夫阻隔非洲盼回國,生死不能相見,關注喪親後的心理創傷


孩子只有在自己覺得安全的人和環境面前,才敢放肆地哭。


孩子的心理需要關愛,父親如能儘快回到身邊,對孩子是最有利的安慰與支持。


父親的陪伴,會慢慢幫助孩子找回安全感。孩子會進入悲傷情緒,想念媽媽,哭泣,在悲傷中接受失去媽媽的真相。


心理學專家榮格主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陰暗面,我們要不斷地正視自己的陰影,因為只有認識、瞭解和接受自己的陰影,才能找到新的力量,才能自在、真實地生活。


張靜靜丈夫阻隔非洲盼回國,生死不能相見,關注喪親後的心理創傷


張靜靜的丈夫將面對失去妻子的痛苦,沒有見到妻子最後一面的遺憾,沒有完成約定的悔恨與愧疚,人在這個時候會陷入自我攻擊與自我指責中。他同樣需要心理援助。


痛苦、遺憾、悔恨、愧疚都是他要經歷的心理過程。除此之外,他還要面對人類在生死麵前的無力無能感。


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每一個過程都如刀割心。心碎的感覺不斷重複,這個過程親友的理解與支持就尤為重要。


張靜靜丈夫阻隔非洲盼回國,生死不能相見,關注喪親後的心理創傷


具體可以這麼做:


1、靜靜地陪伴,什麼話也不要說,只是靜靜地陪伴。


2、喪親者哭的時候,不要勸慰其不要哭,眼淚是祭奠也是告別,能夠哭出來,說明喪親者在面對失去親人的現實。


3、專注地傾聽,當喪親者能夠傾訴時,意味著自我修復能力在恢復,讓他說,讓他傾訴。


4、在喪親者坍塌需要支持的時候給予溫暖的擁抱。


5、鼓勵喪親者為去世的親人做一些整理類的事情,如整理遺物,整理照片,整理資料等。


6、如果喪親者要為去世的親人做一些紀念儀式,鼓勵他完成。


7、6個月如果喪親者還不能走出痛苦,請尋求專業心理支持。


願逝者安息,生者堅強!


張靜靜丈夫阻隔非洲盼回國,生死不能相見,關注喪親後的心理創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