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里最安静的书院门,滋养着西安人火热的文化心

在西安的街道行走,左脚是历史,右脚是文化。

我每日经过的南门,是接待八方来宾的中华第一门;每日看到的曲江不夜城,是穿越千年的盛唐夜色;我驻足远眺的咸阳古渡,还在低语浅唱着离别;美如锦绣的骊山晚照,还流传着三皇的传说想;现在,我还能喝到李白邀月的花间美酒,吃到白居易口不能停的泡泡油糕;终南山下隐士依旧,巍峨秦岭仍然挺秀。

这座文化古城,双脚走过的是秦砖汉瓦,双手抚摸的是唐宫御苑,空气里还流淌着文化气息。这也是我佩服西安的地方,随意一处就是千年的自信。众多的街头小巷、古址遗迹中,最宝藏的地方,莫过于书院门了。

南门里最安静的书院门,滋养着西安人火热的文化心

它,东望文昌门,西看德福巷,南临古城墙,均是大火的旅游景点,每天人流如织。这条明清风的文化旅游街,装满了笔墨纸砚、书法字画,承载着无数艺术家的艺术梦。


一砖一瓦,皆是文化;一房一屋,全是记忆。

北边过钟楼、南边穿过城墙,每天有无数人从南大街走到书院门。与商圈的热闹喧嚣截然不同,立在门下的那刻,就能感受到浮躁内心的安静与沉稳。

首先,见到的是“书院门”的匾额,左右书写"碑林藏国宝,书院育人杰"的对联,彰显着它“关中书院”的前身。

南门里最安静的书院门,滋养着西安人火热的文化心

书院门(by西行长安)

历史上的关中书院,与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睢阳书院齐名,是西北四大书院之冠,现为西安文理学院北校区。曾经的“半亩方塘,竖亭于中,砌石为桥”,如今是大门紧闭,雕像依旧,书摊字画林立。

南门里最安静的书院门,滋养着西安人火热的文化心

关中书院

高树掩映下,书院古色古香,耳旁似乎还在回响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绝唱。都道是:江山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可远去的岁月里,明代以后的历届科举考试在这里进行,应试者温习功课食宿其间以博功名。

无数学子在这里开启文化远征,数不清的遗老遗少大办诗酒文会,脍炙人口的诗句从这里流出,家国天下的见解在这里诞生。那些讽刺朝政、裁量人物、指针时弊的时刻,何问西东。片纸尺牍背后的家国情怀 ,想来依旧五内沸然。

书院门北侧,有一座形制类似大雁塔的塔,其名曰:宝庆寺华塔

南门里最安静的书院门,滋养着西安人火热的文化心

宝庆寺华塔(by西行长安)

此塔原址在隋大兴城的安仁坊,五代时被所毁,明朝时移塔建寺于今址。其华之名,源自于唐文宗时以五色砖在寺内作塔,看起来华丽异常。高23米的七层塔,藏着魏、隋、唐的石刻佛像,遗留着冯从吾讲学的痕迹。

沿步行街向前,可以在右手侧见到。这位著名的诗人,是一代书法大师,当代草圣,1949去台湾前曾在此居住。虽与三原的故居略有不同,但毕竟还留有先贤的痕迹。

附近的碑林博物馆,更是典型的文化重地。这里碑石如林,无数典藏引领着艺术时尚。原址为唐朝孔庙,附近有国子监彰显地位。这里,绿树掩映、古朴典雅。11000余件馆藏文物,是西安的一大标志。

南门里最安静的书院门,滋养着西安人火热的文化心


一步一印,书法为伴;一行一动,穿越千年

文房四宝、国花翡翠、文玩把件、碑帖拓片、名人字画、印章印谱是书院门的重要基因。两旁建筑保留着古风韵味,与附近的中大国际、SKP、王府井百货形成鲜明的对比。雕栏楼阁和黑底金字匾额是这里的风景,让街道上的人也充满韵味,像极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公子小姐。

南门里最安静的书院门,滋养着西安人火热的文化心

街头小店遍布,却不似美食街的浮躁,昏黄暖光下是有温度的历史和文化。每隔几米,都有贩卖书扇字画的小推车、地摊,在推销自己的产品,或者是刷手机。这模样,像极了街道成立之初的拓片叫卖。

南门里最安静的书院门,滋养着西安人火热的文化心

房屋破局特色,路灯设计也极其别致。一边是写着不同字体"书"字的仿古六棱灯,一边镶着夺目的灯箱,典雅温馨,独具匠心。

南门里最安静的书院门,滋养着西安人火热的文化心

上边再写上司马迁、于右任、段坚、冯从吾等陕西名人、陕西文化记忆。连走路都要小心翼翼,才不会错过沿途的好风景。

南门里最安静的书院门,滋养着西安人火热的文化心

街道上,有能工巧匠现场制笔,也有书法画家现场绘画。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以扇为媒、限量作画的扇子哥了。

南门里最安静的书院门,滋养着西安人火热的文化心


这里的东西很多,随之而来的也就是杂。都说: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你是否能在书法海洋中,淘到正品,或者结识到真正的大家,那得看各自的功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