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著名將領


晚清著名將領

【關天培】——(公元1781-1841年),字仲因,號滋圃,江蘇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淮安市淮安區)人,清朝著名愛國名將,民族英雄。

歷任把總、千總、守備、參將、副將、提督等要職。在任廣東大清水師提督其間,全力支持民族英雄林則徐虎門銷煙。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初六,英軍對虎門要塞發動總攻,關天培親自指揮,儘管守軍人數低於對方數倍,面對英軍猛攻,仍死守陣地,頑強抵抗。最終因援軍未至,被槍彈擊中,壯烈殉國。朝廷追諡為忠節,加封振威將軍。

晚清著名將領

【左宗棠】——(公元1812-1885年),生於清嘉慶十七年(公元1812年),字季高,號樸存,湖南湘陰人。他一生經歷了很多大事件,其中收復新疆令他成為中國歷史上不容置疑的民族英雄。

晚清著名將領

【左寶貴】——(公元1837-1894年),清末著名愛國將領。字冠廷,山東費城縣地方鎮(今屬平邑縣)人。中日甲午戰爭他在平壤玄武門指揮做戰見牡丹臺(牡丹臺是平壤玄武門外的一個制高點,據全城形勝。牡丹臺失守全城將遭到威脅。)失守,“知勢已瓦解,志必死”。“乃衣御賜衣冠,登陴督戰”,“往來 睨指揮”。營官楊某見城上危險,欲挽寶貴下城避,寶貴擊以掌,並親燃大炮向敵軍轟擊,先後“手發榴彈巨炮三十六顆”。部下感奮,拚死抗禦,予敵軍以重大殺傷。正酣戰間,忽一炮彈飛來,將我炮擊碎,“鐵貫寶貴肋下”。寶貴負傷不退,裹創再戰,血染征衣。不久,又一彈飛至,左寶貴中彈撲地,“將士趨視之,已洞 矣”。“時猶能言,下城始隕”。左寶貴是甲午戰爭中清軍高級將領血戰沙場,壯烈殉國的第一人。

晚清著名將領

【宋慶】——(公元1820-1902年)字祝三,蓬萊市泊子宋家村人,光緒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宋慶受命幫辦北洋軍務,率部赴九連城,節制各軍。他聲言:“此行如不能奏攘倭之功,唯一死以報國。”遼東、遼南歷次戰役,宋慶皆參與。太平山之戰,他的坐騎被炮彈擊斃,他重換戰馬,繼續指揮將士“迎炮以上,呼聲動地,無不以一當十”。

晚清著名將領

【聶士成】——(公元1836-1900年)清朝將領,字功亭,安徽合肥人。生於清道光年間,武童出身,初隨袁甲三攻打捻軍。1862年改璃淮軍,任把總,鎮壓太平軍、捻軍等活動,並升任總兵。1884年,法軍侵佔臺灣基隆,他率師渡海,屢 挫入侵法軍。後授太原總兵。

晚清著名將領

【僧格林沁】——(公元1811-1865年),博爾濟吉特氏,蒙古族,蒙古科爾沁旗(今屬內蒙古)人,晚清名將。貴族出身,善騎射,被清廷稱為“國之柱石”。道光五年(1825年),入嗣襲扎薩克多羅郡王。旋入京,為御前行走。道光十四年(1834年),授御前大臣。後歷任領侍衛內大臣、正藍旗蒙古都統、鑲白旗滿洲都統等職,頗得道光、咸豐兩帝寵信。

咸豐、同治年間,僧格林沁參與對太平天國、英法聯軍等戰爭,軍功卓著。咸豐五年(1855年),擊潰太平天國北伐軍,俘林鳳祥、李開芳,晉封博多勒噶臺親王。

咸豐九年(1859年)僧格林沁到天津督辦大沽口和京東防務,第二次大沽口之戰面對來犯英法聯軍,僧格林沁帶領部隊,奮起抵抗,痛擊英法聯軍。戰鬥擊沉敵艦4艘、重創敵艦6艘,擊斃、擊傷英法聯軍484人,重傷英軍海軍司令何伯(賀布)。這是鴉片戰爭以來清軍抗擊外來侵略中取得第一次偉大勝利。

僧格林沁平素愛護百姓、善待士卒,他遇害後,百姓罷市,巷哭野祭。靈柩返回北京時,獻上的萬民傘有七十多柄,兵弁、百姓皆迎祭,哭聲震地。

晚清著名將領

【馮子材】——(公元1818-1903年)晚清抗法名將。字南幹,號萃亭。生於廣西欽州。自幼父母雙亡,流落江湖。他曾做過木工,跑過牛幫,在貧困中度過了許多歲月。在社會風氣和親友言行的薰陶下,馮子材的思想中充滿了許多儒家的正統觀念,並以此來嚴格要求自己。1884年8月,聞清廷對法宣戰,遂上書請戰,並召集舊部,募兵18營,號“萃軍”,開赴廣西前線。次年2月,駐越清軍戰敗逃入關內,潰不成軍,法軍前鋒一度進佔鎮南關(今友誼關)。時年近古稀的馮子材受命幫辦廣西關外軍務,被前線各路將領公推主持戰事,力撐危局。選擇地形險要的關前隘一帶為戰場,浚深壕、修長牆、築堅壘,配備較強的策應之師,形成較完整的多層次山地防禦陣地。為打亂法軍作戰部署,領兵出關夜襲越南文淵,誘使法軍不待援兵到齊提前發起進攻。當法軍攻入關內,指揮諸軍死守兩翼制高點,並以預備隊抄襲敵側後;危急之時,自己持矛大呼,領兵躍入敵陣肉搏,酣戰半日,殺敗法軍,取得鎮南關大捷。

晚清著名將領

【鄧世昌】——(公元1849—1894年),清末海軍名將,民族英雄。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黃海海戰中,鄧世昌指揮“致遠”艦一直衝殺在前,在“陣雲繚亂中,氣象猛鷙,獨冠全軍”。後在日艦圍攻下,“致遠”多處受傷,船身傾斜。鄧世昌對全艦官兵道:“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然雖死,而海軍聲威弗替,是即所以報國也!”毅然駕艦全速撞向日第一遊擊艦隊旗艦“吉野”號,決意與敵同歸於盡。

晚清著名將領

【劉永福】——(公元1837~1917年) 晚清名將,本名義,字淵亭。1884年8月,清廷對法宣戰,授劉永福記名提督,令與吏部主事唐景松共同抗法。劉永福派兵圍困西路法軍在越南的戰略要地宣光城,並於1885年3月取得臨洮大捷,收復大片失地。

晚清著名將領

【劉銘傳】——(公元1836-1896年),字省三,號大潛山人 1884年8月4日,法艦直逼基隆,法軍遠東艦隊司令孤拔和副司令利士比派一副官上岸,要求守軍“於明日上午八時以前將炮臺交出”,守軍置之不理。5日,法艦在利比士的指揮下齊向基隆炮臺猛烈開火,摧毀了清軍數處炮壘及營房,守軍於死傷十餘人後向內地撤退。法軍登陸,佔領基隆港,將港內各種設施和炮臺盡行破壞。6日下午,法軍陸戰隊向基隆市街搜索前進,並攻擊附近高地。守軍在劉銘傳親自統率下奮勇從各個方向進行反擊,逐漸縮小包圍圈。經過幾小時的激戰,法軍傷亡100餘人,狼狽逃回軍艦,侵佔基隆的計劃破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