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印“德国饭局”的深层次意义:中国恒大如何打造世界恒驰


许家印“德国饭局”的深层次意义:中国恒大如何打造世界恒驰

云引/文

恒大造车正在走向全球,引发汽车界顶级“朋友圈”的热议。德国当地时间9月11日,许家印在法兰克福举行大型答谢晚宴,宴请了60多位全球顶级汽车工程技术龙头企业、汽车零配件龙头供应商的董事长和CEO,其中包括博世集团、麦格纳、FEV集团等一流企业。

虽然各大巨头在此之前都有过不同程度上的小范围合作,但如此大范围的洽谈、交流与合作尚属首次。这场聚会因此堪称汽车领域上史无前例的历史性“聚会”,而将这些巨头们聚拢的,是跨界进入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尚不足一年的恒大。

这些年,中国企业家们一直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让世界技术服务中国智造。恒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探索,在世界顶级技术合作方面的成果,给了我们一个思考中国制造未来如何走向世界的范本。

01

中国恒大,世界恒驰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其实,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句话反过来说也同样成立,只有世界的,才能制造出更强大的民族品牌。

跨界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后,恒大对这句话的理解应该是最深刻的。如果要准确概括恒大跨界的第一个逻辑,那就是——中国恒大,世界恒驰。通过引进顶级技术,开启世界范围内揽才,中国民族企业恒大要最终让恒驰成为奔驰、宝马、奥迪这样的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品牌。


许家印“德国饭局”的深层次意义:中国恒大如何打造世界恒驰

这又要分两步走。

品牌全球化的第一个要求是技术的全球化,比如波音飞机的零部件由70多个国家的545家供应商生产,目前超过4100架在世界各地飞行的波音飞机使用了中国制造的零部件。虽然波音全球采购,但我们依然会清楚地将它标记为美国企业而非中国企业。同样,中国制造的骄傲华为,在2018年底公布的金牌供应商中,既有中国企业京东方、立讯精密等,但超过一大半是索尼、高通、三星、耐克森等美日韩欧巨头,我们也会打心底认同华为是民族企业。波音和华为这样的顶级世界500强,都是技术全球化的典型代表。

恒大自跨界以来,就一直遵循“技术至上”与技术全球化相结合的原则,非常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与合作。恒大此次举行的答谢晚宴汇聚了当今全球最强的汽车工程技术力量,如Magna(麦格纳)、FEV集团、EDAG(爱达克)等,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汽车工程技术龙头企业,而Bosch集团(博世)、Continental集团(大陆)、ZF集团(采埃孚)、Webasto集团(伟巴斯特)、Mahle(马勒)则都是公认的世界最顶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这些都将是未来恒驰汽车走向世界的技术保障。

打造一个世界级品牌另一个要求是要具有技术的整合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要有对供应链的管理能力。很多人对恒大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疑虑也恰在与此——作为新入行者,恒大怎么打造供应链管理能力?

而作为一家年销售六七千亿的龙头房企,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恒大已经证明了其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如今跨界汽车行业,需要的是对管理能力的嫁接与转移而已。此次在德国将60多位全球顶级汽车工程技术龙头企业、汽车零配件龙头供应商的董事长和CEO聚集起来,恒大再次证明了其供应链的管理能力,难怪FEV集团CEO Stefan Pischinger在晚宴上表示:

世界最顶级的汽车领域龙头企业过去从未聚在一起做一件大事,恒大将大家历史性地召集起来,是前所未有的壮举,为实现恒大的汽车梦全力以赴!



许家印“德国饭局”的深层次意义:中国恒大如何打造世界恒驰

(FEV集团CEO Stefan Pischinger)

有行业观察人士认为,恒大举行的晚宴主题之所以为“答谢”,显然对为了答谢各龙头企业对其造车梦的全力支持。“也就是说,恒大将与他们合作,未来恒驰系列产品的研发将整合这些汽车工程技术龙头及零部件龙头的尖端技术资源,成为全世界顶级车企技术巨匠的结晶。”

与顶级供应商的强强联合,这也是未来恒大实现“世界恒驰”的底气所在。

02

技术为王,后发先至

1962年,美国经济史学家亚历山大·格申克龙在总结德国、意大利等国经济追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后发优势理论。格申克龙认为,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当它开始利用自身禀赋和外部优势资源时,能够获得更大的优势。此后,后发优势理论不仅在国家发展中得到充分论证,在企业发展中也备受关注。

恒大跨界进入新能源汽车的第二个逻辑,正是基于此。

作为中国的地产龙头企业,恒大自身的禀赋非常好,其管理能力、品牌价值和强调的资金,为其跨界奠定了基础。而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涉及零部件众多,对技术要求极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而且按照造车的正常逻辑,一辆车的研发周期至少需要5年。因此,在众多造车势力交相厮杀之时,谁掌握各环节的先进技术,谁赢得了时间,谁就赢得了市场。


许家印“德国饭局”的深层次意义:中国恒大如何打造世界恒驰

如果恒大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从底层的基础技术一点一点自己研究,虽然都能标注“原创”,但不仅费时、费钱,效果还有可能并不好。这就像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工业化,是自己什么都一点一点从1870年卡尔·本茨早就发明了的内燃机开始研究,还是直接引进今天先进的汽车生产技术?

对此,任正非的看法发人深省。他认为,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财富,一定要踏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共享全世界的科学技术创新成果,这样才能缩短我们进入世界领先的进程。

许家印整合全球资源与技术的思路与任正非的创新论有异曲同工的意味。恒大利用自身雄厚的资金优势,与全球最顶级的汽车工程技术龙头企业和零部件龙头企业合作,既能快速获得领先的技术优势,极大缩短新车的研发制造周期,也能为造车构筑最为坚固的护城河。

当然,恒大在这个过程中,是分两步走的,一是引入当前最先进的技术,为此,今年以来恒大已在全球进行了7次大并购合作,横跨瑞典、英国、荷兰、德国等多个国家,涉及瑞典科尼赛克、德国hofer、英国Protean、荷兰e-Traction等诸多世界顶级企业,深入整车研发制造、动力总成、底盘架构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领域,用全环节顶尖科技构建完成恒大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布局。

此外,还通过各种方式的合作,将产学研各界纳入自己的供应链体系,比如恒大对德国技术就青眼有加,两次赴德国,寻求各种合作。

第二点,就是树立“人才至上”理念,也就是说,恒大的“技术为王”其实是两方面的,外部引进和内部创新同时进行,在通过外部引入技术筑牢技术根基后,恒大着力深耕高精尖人才体系。一方面,恒大通过融合所收购企业的外籍高管人才、从恒大集团内部选调核心骨干以及外部招聘,初步组建一支国际化和多元化人才队伍。另一方面,恒大继续重金网罗8000名行业顶级技术专家,精准匹配造车全产业链各环节人才需求,为其造车事业夯实人才优势。

通过技术的引入与人才的培养,实现发展中国家的“后发先至”,这也是亚历山大·格申克龙一直推崇的,这一点不仅在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发展中是如此,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也再次得到印证。

恒大的跨界,通过技术与人才的聚合,通过引入更强的外援,将全球顶级技术资源聚合在一起为“恒驰”所用,让恒大在新能源汽车已经锁定巨大的优势。这种优势又反过来证明“后发理论”,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恒驰将成为“中国智造”的代表,也将成为世界汽车舞台的焦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