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點贊10歲修車男孩:具備這種能力的孩子,更聰明更自信

文 | 暖寶

一個10歲小男孩火了,獲萬人點贊,人民日報都轉發評論"技多不壓身"。

人民日報點贊10歲修車男孩:具備這種能力的孩子,更聰明更自信

廣西玉林的10歲男孩羅文源,從5歲開始跟著父親學修電動車,現在每到週末的時候都去叔叔店裡幫忙。

人民日報點贊10歲修車男孩:具備這種能力的孩子,更聰明更自信

叔叔說一些小的問題,他都能搞定。他很喜歡修車,都是主動要求來店裡幫忙。他的性格也發生了一些變化,變得很耐心了。在班裡的學習成績很好,保持在前5名,每次都是95分以上。

人民日報點贊10歲修車男孩:具備這種能力的孩子,更聰明更自信

有網友評論說,技多不壓身,是辛酸還是榮耀?孩子的主業還是應該學習,不應該擠佔孩子過多的時間幫忙做生意,不要滿足於當前前五名的成績,有紮實的文化知識,日後才有更大作為。

我想說,沒有心酸,只有更好的未來。其實,不用擔心孩子的成績受影響,那些不修車的孩子,也不是把時間全部用在學習上,有的打遊戲、有的報興趣班、有的玩玩具、有的到處玩。學習固然重要,休閒和娛樂也不可少。孩子修車也是在實踐中學習,這是他的特長,跟那些上興趣班、玩玩具的孩子是一樣的。

從採訪視頻來看,孩子動作嫻熟,表達流暢,思路清晰,滿臉陽光,看得出他真的喜歡修車,而且修車讓他變得更優秀。

人民日報點贊10歲修車男孩:具備這種能力的孩子,更聰明更自信

陶行知先生曾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

不要以為孩子這是在浪費學習時間,這是孩子在積蓄力量,是他的興趣所在。孩子在動手的時候,大腦會變得更活躍,學習能力更強。對於這種"獨特"的愛好,都會讓人刮目相看,他會變得更自信。擁有自信的孩子,想學習差都難。

動手才會動腦

從人類進化來看,因為人類直立行走,解放了雙手,用雙手製造工具、使用工具,促進了大腦發育,所以人類比其他動物更聰明,才能在這個地球上立足。

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手指的活動能夠有效地促進人大腦的正常發育,當孩子的雙手進行活動時,手指末梢神經細胞會迅速將信息傳輸到大腦,因而加強孩子動手能力,能有效地開發孩子大腦的潛能。

古人也說"心靈手巧",從大腦發育來說,手部動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精細運動,確實會讓大腦變得更聰明。

《你的寶寶是天才》中指出,人類有三種特有的運動功能,直立行走、語言、手部運動。大腦的功能在運動中才能不斷髮育,越用越聰明,不用則退。手部運動越多,大腦也就越發達。

人民日報點贊10歲修車男孩:具備這種能力的孩子,更聰明更自信

從實際過程中來看,也印證了上面這些理論,動手能夠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

孩子在動手的過程中,看似是在玩,但是他會進行觀察、記憶、思考。比如孩子修車的時候,他要觀察哪裡壞了,從腦庫裡調取儲備的知識,思考如何修理,從而鍛鍊了思維能力。

孩子喜歡動手,也會通過想象和創造,做出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比如孩子修車的時候,他在修的過程中,會綜合一些知識,改進一些方法,修得更快更好,從而鍛鍊了創造能力。

動手並不是孤立的行為,也會協調手、眼、腦等各個器官。比如修車,也必須用眼睛看出車的毛病,用大腦去思考怎麼解決問題,用手去實現。這樣一路下來,孩子的多種能力得到培養,為全面發展打好基礎。

另外,到了高年級,科學實驗、物理實驗、化學實驗、生物實驗都會考察動手能力,從小不注意培養動手能力,笨手笨腳,在實驗上操作上就會吃虧。而從小打好基礎的孩子,實驗操作如魚得水,會節省更多精力做更多的事情。

所以,不要擔心孩子動手會影響學習,這是他在鍛鍊大腦、發展各項能力,他在學習上並不費力。

人民日報點贊10歲修車男孩:具備這種能力的孩子,更聰明更自信

被認可才會更自信

10歲男孩表示"老師和同學都知道我會修車,這麼小就會修車,都說我很厲害",說這話的時候,能看到嘴角上揚,可見其內心該有多麼自豪。

像這種愛好,確實是有些獨特,大部分孩子不會以此為興趣,很多家長也不會給孩子提供這樣的機會。孩子正好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家長支持,還有實踐基地,自己也聰明好學,擁有了一技之長。

人們都認為孩子不該有的能力,而他具備了,自然而然會成為別人家的孩子,成為別人誇獎的對象,這會讓他找到自信。

自信是孩子對自身力量的充分認識和估計,是自我評價形成、發展、成熟的主要標誌。

自信是孩子未來獲得成功的必要心理素質,孩子有自信,才敢大膽嘗試、不怕失敗,在未來取得更多成功。

只有孩子感覺自己有能力影響別人,有能力影響事物發展方向,有能力追求自己的目標,孩子就會感到自信。10歲男孩已經用自己的雙手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在影響著他人,他已經具備了這些能力,得到了自己的想要的。

人民日報點贊10歲修車男孩:具備這種能力的孩子,更聰明更自信

著名科學家Thomas Edison說:"所有的成功都來自於興趣。"

孩子因為對此深感興趣,會不斷進行鑽研,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他會發現知識的欠缺。為了保持自己的優勢,繼續獲得別人的認可,他會不斷努力獲取新的知識,讓自己變得更懂行,從而收穫更多自信。

可以說孩子是幸運的,身邊的人都在支持他,他會在自信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形成良性循環。對於有些反對的聲音,完全不用理會。

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在諾貝爾慶典晚宴上說:"中國有句古話:'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這種落後的思想,對發展中國家的青年們有很大的害處。""我希望我這次得獎,能夠喚起發展中國家的學生們的興趣,而注意實驗工作的重要性"。

他強調的就是動手能力,之前他也曾經重視理論而忽視動手操作,經過導師烏倫貝爾教授的點播,他茅塞頓開,專心做實驗,從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所以,這樣的興趣愛好不會成為學習路上的攔路虎,反而會促使他更加努力的學習,彌補自己的不足。

人民日報點贊10歲修車男孩:具備這種能力的孩子,更聰明更自信

尊重孩子的動手能力

孩子天生就有自發的動手能力,尤其是男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是家裡的破壞大王,見什麼拆什麼。孩子看似是破壞的行為,實際是在探索發現,培養自己的能力。我們要尊重孩子的發展規律,允許他動手。到了一定的階段,教會他合理安排時間,孩子的興趣和學習就會兩不誤。

鼓勵孩子動手

當孩子喜歡拆東西的時候,不要責罵孩子,而是允許他拆,給他提供機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位朋友跟他抱怨,兒子把自己的手錶拆得亂七八糟的,打了他一頓才解氣。陶行知說"你可能把中國的愛迪生給槍斃了。""會讓孩子畏縮不前,失去動手能力。"

為了讓這個孩子更自信,陶行知拿著那塊手錶,領著孩子到了一個鐘錶店,讓孩子看著怎麼修手錶。臨走的時候,又買了一塊舊手錶,讓孩子拆著玩。

自從瞭解這一點以後,我也會順著孩子的規律走,不會打擊孩子的動手能力。

人民日報點贊10歲修車男孩:具備這種能力的孩子,更聰明更自信

2歲的二寶已經喜歡把車的輪子卸下來,把反光鏡拆下來,還拿著一個螺絲刀裝作作樣的修一修,我們都會給他讚許的陪伴。

大寶小時候把所有的電動玩具都拆壞了,舊電視、舊電腦、舊打印機、舊音箱等等,只要能拆的,也都拆了一個遍。10歲多就能自己組裝電腦、組裝3D打印機、做各種音響了,上初中以後,物理學習非常輕鬆,是班裡的第一名。

教會孩子合理安排時間

孩子在初中以前,時間很充裕,是充分發揮動手能力的很好機會,這個時間段可以讓孩子多花一些時間在興趣愛好上,為以後的學習打好基礎。

孩子上了初中以後,由於科目增多,升學壓力加大,時間就會變得捉襟見肘,如果把學習當作副業,把興趣當作主業,學習成績就會受到影響。

人民日報點贊10歲修車男孩:具備這種能力的孩子,更聰明更自信

兒子在初一的時候,還是像上小學一樣,回家花太長的時間在自己的興趣上,學習成績就不太突出。到來初二,才幡然醒悟,開始進行時間規劃。原來每天玩2個小時,現在可能玩1個小時,在學習上發力,成績就慢慢上來了。

當然,最好是從小學高年級開始,就培養孩子管理時間的能力,制訂好計劃,每天先完成作業再玩,不要養成玩夠了再做作業的習慣。到週末的時候可以放鬆一下,這樣完全不會影響學習,也仍然會保持自己的優勢。

結語

10歲男孩已經修車5年,說明父母非常尊重孩子,懂得發揚孩子的優點,培養出了陽光自信的孩子。孩子有這樣的動手能力,他的大腦必然會得到更好的開發,他對未知知識的渴求也會更加迫切。只要教會孩子管理時間,合理安排自己的興趣和學習的關係,將來一切都會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