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當下,並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人生不是一場馬拉松,繞點路也沒關係!

人生如戲,不停打氣!!!

恰巧最近跟一群“不務正業”的小夥伴在做“職業諮詢”。遇到一些迷茫的求職、待職、換行的朋友,諮詢前都先問人家“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嗎?”,連自己適合什麼想要什麼都沒想清楚,就彆著急去找工作換工作。

迷糊的高考完填志願、迷糊的選專業、迷糊的畢業、迷糊的投簡歷找工作、迷糊的跳槽換工作,工作就像情人,磨合之後不合適遲早會分手。分手的原因很多種:可能因為公司裡的某個不爽的人、可能跟領導理念不合、可能厭煩了當下的忙碌。

其實想跳槽要麼團隊理念不合要麼工資沒給到位!

活在當下,並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想到二水畢業的時候,實習在國企,轉正申請那天覺得剛畢業不想在國企過朝九晚五雙休的安穩日子,於是撕掉轉正申請,進領導辦公室說要辭職。現在問我後悔嗎?後悔!因為“安穩”的反義詞是“焦躁”!哈哈哈開個玩笑,各有選擇啦,那時候的自己不願意接受那樣的生活,所以乘著任性勁,不喜歡就走唄。

辭職之後放空了一段時間,有幾家大企業、小企業、創業公司投來橄欖枝,但都拒絕,因為不清楚自己適合什麼想要什麼,需要慎重的考慮一下。畢竟誰也不希望頻繁跳槽,還是專攻領域然後成為領域資深或者技術專家。

不清楚自己內心的時候,等一等,給自己十分鐘。做一個簡易版的職業規劃匹配。

可以試著做一下:拿出一張白紙,在中間畫一條線,左側頂端寫上“缺點”,右邊寫上“優點”。花十分鐘時間,把你能想到的優缺點都寫出來,比如猶豫不果斷、喜歡跟人聊天、有創意、脾氣大等等,越細緻越好。再花幾分鐘,去總結,你會發現缺點和優點,大多是有重複的,歸納一下致命的缺點和獨特的優點。

明白自己的優缺點之後,就會明晰哪些職位相對適合。比如喜歡聊天就可以選擇客服、民宿管家等等。

人們大都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卻不太清楚自己喜歡什麼。

清晰自己適合什麼,還要去想自己要什麼。這時候,再在紙上寫出十個詞,十個你想要的生活狀態的詞,比如快樂的、有錢的、有家人陪伴等等。從十個詞裡排除掉七個,剩下三個詞組成一句話,並排序,比如我想成為家庭幸福、快樂的、有錢的人。那麼就需要為這個願景做出哪些變化?想要家庭幸福就需要多花點時間給親人,想要快樂生活種就少不了情調驚喜,想要有錢就要努力工作!

好啦,清楚自己適合什麼想要什麼,就可以去匹配自己能做什麼!你想要去求職或者轉行的那個崗位,可能能力不匹配經歷不匹配,那怎麼辦呢?能力不夠學啊!經歷不足做啊!

又有人說,可是我都這個年紀了???這個年紀怎麼了,推薦一本書《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放心不是一本毒雞湯。

如果你願意一直碌碌而為、一直做一件自己不喜歡的事,沒問題,只要你別抱怨就好,沒有人強求你去繼續。

別後悔去做決定,首先就要想清楚想明白這個決定將帶來的結果——最差結果和最優結果。要給自己憧憬也要給自己預設備案。

明確決定之後,在選擇求職的企業時,也要去考核該企業能不能滿足自身需求。這就包括了工資待遇、休假安排、上班時間、加班補貼、個人崗位發展前景等等。

做一個決定前,要考慮的事情有點多,也無需一一解開。問題會在事件中滋生,只要能解決問題,都不是問題。大方向確定,之後將遇到的問題再慢慢擊破。

分享電影《七十七天》裡的一句臺詞:“活了半輩子,我就想幹一件自己想幹的事。就像那句話,很多人三十歲就死了,等到八十歲才埋,我就是想讓自己覺得,我還活著。”

活在當下,並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電影《七十七天》

感觸:最近工作忙連著上了二十多天班,沒有周末沒休息。年少無知,覺得一天有七小時以上睡眠,工作多長時間都沒問題。很顯然,“5+2”是有原因的,一個人的生活不是隻有工作。

即使每天作息很規律,沒有了生活,心會累會覺得很疲憊,甚至身體會發出警告,免疫力下降,人變得注意力不集中,心理上也會覺得壓迫得喘不過氣,怎麼辦呢?

給自己一點時間,休息的時間、調整的時間、沉澱的時間。

別跟我說你很忙!多忙,都需要生活。

視頻出處:日本勵志廣告《人生各自精彩》

二水姐姐的樹洞窩,歡迎您聊聊家事、心事、感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