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夸《半个喜剧》这部烂片的人确定不是托吗?

《半个喜剧》打着“驴得水原班人马,上历时三年打造”的旗号上映。

但到目前为止,上映四天,累计票房5273.1万,预计票房1.65亿。

那些夸《半个喜剧》这部烂片的人确定不是托吗?


这个数字相当难看了,毕竟《驴得水​》有多经典不必多说,我也是冲着任素汐和这个名号去看的这部电影,但应了一句话,没有期待就没有伤害。

当我懵逼的看着电影就那么结束的时候,还在想是不是有什么彩蛋之类的,是有一个,但还是很懵逼。

它就这么结束了!当时就一个感受:“《驴得水》原班人马?历时三年打造?然后就整出来这么一个破烂玩意?”

如果让我给这个电影打分,我最多两分,一分给电影的喜剧元素,一分给主题曲。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聊聊我为什么认为它是烂片。


剧情

《半个喜剧》​讲述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孙同和郑多多是大学同学,两人住一块,孙同家很穷,郑多多是富二代。

那些夸《半个喜剧》这部烂片的人确定不是托吗?


那些夸《半个喜剧》这部烂片的人确定不是托吗?

郑多多是个渣男,再过一个月就要结婚了,还到处沾花惹草,靠着一张嘴把高中时期的女神莫默骗上了床,孙同回来知道这件事,由此认识了莫默。

那些夸《半个喜剧》这部烂片的人确定不是托吗?

后来,两人以闪电般的速度在一起,郑多多知道之后,以“我的女人谁也不能碰”的理由让其分手,并威胁孙同如果他不答应,那么他将不再帮助孙同办理北京户口,好工作也不要想了。

那些夸《半个喜剧》这部烂片的人确定不是托吗?

孙同不同意,但是他妈妈也逼他分手,他和莫默商量想搞地下情,但是商量无果,两人以分手告终。

最后在郑多多婚礼上,上演了一出狗血大剧,孙同告诉了高璐(郑多多)未婚妻真相,随后和莫默两人离开了婚礼现场。

电影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作为喜剧来说,有一些元素确实能博得人一笑。但作为一个打着“驴得水原班人马”的电影,实在不应该就这么简单。


第一点,前几年,北京户口和北京工作在各个影视作品里很受欢迎,也确实能博得大家的关注和喜爱。

但是拜托,马上都要跨入2020年了,没有看新闻吗?现在北京的外来人口在逐年降低。

那些夸《半个喜剧》这部烂片的人确定不是托吗?


那些夸《半个喜剧》这部烂片的人确定不是托吗?

北京幸福指数太低了,房价又那么高,已经有很多人开始逃离北上广了,所以北京户口和北京工作不再那么受欢迎,但电影里设置的矛盾点还是“北京户口和北京工作”,看起来就很出戏。


第二点,在电影中孙同的形象是一个从小城市拼命来到北京,想在北京生活下去的人。

但我在他的身上看不到丝毫从小城市来想狠着劲努力的感觉,和莫默谈恋爱后,居然说出了“反正迟到也没关系”的话,和人物本身的人设就有违和感。

那些夸《半个喜剧》这部烂片的人确定不是托吗?

另外,孙同没有谈过恋爱,大学时暗恋高璐,但是怂的很,不敢表白。

怎么,怂了好多年了,和莫默见了没几面,怎么就能这么胆大,追人家都直奔人家家里了,而且当着人妈妈的面,从怂到不怂之间的跨度也太大了,要不也是他觉得莫默好追?

那些夸《半个喜剧》这部烂片的人确定不是托吗?

关键是莫默的妈妈在这里的表现,居然是那么走了,走了。这是有多盼望自己女儿嫁出去?正常的情况难道不是应该询问一下吗?这样大晚上的走了,她妈妈难道不知道孤男寡女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总之逻辑上实在是讲不通。


第三点,莫默的人设是一个怎么都不愿说谎,欺骗,坚持自我的人。连她和郑多多上过床的事她都没打算与孙同的母亲隐瞒,这够硬核吧。

但是你怎么就在知道郑多多和莫默下个月要结婚的时候当时就选择了隐瞒呢?你的不愿说谎,不愿欺骗哪去了?看着一个好好的姑娘就这么被欺骗,你莫默的正义感哪去了?

主要是莫默立的不会撒谎,充满真性情的人设过于突出,实在没办法忽视这一点。

所以从故事来讲,逻辑漏洞百出,对现实的洞察也很肤浅。

但我们都应该明白,故事和生活的关系是:故事是生活的比喻。也就是说,故事必须抽象于生活,提取其精华,但又不能成为生活的抽象化,以致失去生活的原味。


《半个喜剧》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失去了生活的原味。


内涵

我能看出来,团队是想要上高度的。

但是不知是编剧笔力有限,还是怎么样,硬是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整部电影从内涵上说,想讲的就是人要坚持自我。莫默的坚持自我,人不能撒谎,因为一个谎言的说出必然意味着你需要更多的谎言去掩盖,我们要学会做真实的自己。

电影中是怎么表现的呢?

我印象深的有四处,第一个是莫默相亲;

第二是在酒吧喝酒和孙同的朋友讨论;

第三是和孙同讨论要不要将她和郑多多的事情告诉孙母;第四就是结局。

除了结局这一情节的设计是通过主人公的一系列动作和选择完成的。

前面三处都可以归为说教,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内涵的表现大多是来自于人物对话,而不是冲突与事件。

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当把故事设计成对一种思想不可否认的论证,而不是在事件中去选择与抗衡的时候,就把影片推上了一条说教之路。

在急欲劝诫的热情中,就会压抑另一方的声音,这种不平衡势必会造成违和感,势必也会让观众对这一中心思想产生不认同感,进而对电影产生不认同感。

同样是讲我们不能说谎,要坚持真理。

我们来看今年新出的高分美剧《切尔诺贝利》是怎么处理的?

它是通过政府去谎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的真实情况,另外有一批人反对这么做,双方产生激烈的碰撞,在一系列抗争之中,最后的结果是撒谎确实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后果。

如果政府能早点说出真相,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死亡或者遭受伤害。所以,在这种思想的对抗之中,观众自然而然的就会认同,说谎是不对的。

那些夸《半个喜剧》这部烂片的人确定不是托吗?


再回过头去看《半个喜剧》的处理,高下立现。


演技

我是冲着任素汐去的,当时看《我就是演员》的时候,觉得她演技不错,这次她是主演,我也是带着期待去的电影院,但是,我突然就发现,任素汐怎么演什么都是一个样,和我预想的差很多。

那些夸《半个喜剧》这部烂片的人确定不是托吗?

从演技上说说,也只能说大家都无功无过,演技最好的我认为是孙同的妈妈了吧,她把那种从小地方来的,一心为着儿子的感觉展现的很到位。

那些夸《半个喜剧》这部烂片的人确定不是托吗?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说是半个喜剧,另外半个是悲剧,但是这些并没有表现出来。

从喜剧的角度出发还算合格,能博人一笑。但是故事单薄没有深度,但也就只能博得人一笑,看完也就没有了,而且三观还不正。



其实如果它不打着“《驴得水》原班人马的名号,号称历时三年的口号”,我觉得也没什么,但是打着这些旗帜,却给出来这么一个烂东西,确实让人失望。

最近两年,流量电影开始走下坡路,观众越来越对流量反感,甚至时听说是流量明星拍的电影都不会去看。

所以资本为了恰烂钱,给观众喂屎的电影会越来越少,也有越来越多好演员正在银幕上出现,这是好现象。

但是我国的电影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希望更多的电影人都能沉下心来,打磨剧本,认真找演员,给观众能呈现更多的好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