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居然是一個德國人先提出來的?

今天在看吳軍老師的《態度》的第16封信。

《態度》是吳軍老師寫給自己女兒們的家書整理而成,涉及到的內容很多,關於人生哲學、洞察世界、對待金錢、人際關係、學習、做人做事等方方面面,可以看到的是,吳軍老師作為一位父親,在努力而客觀地給自己女兒分享自己的想法。

正如他自己所言,年輕人有必要從上一代人那裡接受經驗,汲取養分;而代溝的存在,糟糕的溝通等等都會讓事情適得其反;因而他採用了這樣傳統的方式進行溝通。

在這樣的家書中,筆者看到了歷史書中被淹沒的地理知識。


你所知道的絲綢之路,其實是一個外國人提出來的

對,是德國的地質學家李希霍芬提出的。

絲綢之路,居然是一個德國人先提出來的?

都江堰

1868年到1872年間,他曾先後7次到訪中國,具體走訪的目的及所造成的後果,我們按下不表。引用下某度的介紹:

李希霍芬(Richthofen,Ferdinand von,1833~1905年),德國地理學家,地質學家。多次到中國考察地質和地理。提出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科學。首次系統地論述了地表形成過程,對地貌進行形成過程分類,研究了土壤形成因素及其類型。他走遍了大半個中國(14個省區),並正式地指出羅布泊的位置。回國之後,從1877年開始,他先後寫出並發表了五卷帶有附圖的《中國--親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為根據的研究》。

大約在 1870年,李氏從北京發出的信中大肆渲染了“中國是世界上第一石炭大國!”“山西一省的煤可供全世界幾千年的消費!”並繪製成中國的第一張《中國煤炭分佈圖》。

在《關於河南及陝西的報告》等著作中,首次提出從洛陽到撒馬爾罕(今屬烏茲別克斯坦)有一條古老的商路,將其命名為“絲綢之路”。

1877年,他曾專門提交報告《山東地理環境和礦產資源》,文中強調青島之優越的地理位置,並渲染膠州灣良港之說。

李希霍芬在《四川記》中盛讚成都是中國最大城市之一,也是最秀麗雅緻的城市,還感嘆都江堰灌溉方法完善,在世界上無與倫比。

絲綢之路,居然是一個德國人先提出來的?

祁連山

首次提出絲綢之路、第一次向世界詳盡介紹都江堰、找到古絲綢之路上消失的大湖羅布泊。

甚至在世界地理中,西方使用他的名字來命名中國北方的祁連山為李希霍芬山。

作為一個學者,他還系統分析了中國很多地質現象和商業文化特點。在一定程度上,他讓西方人對中國有了客觀的瞭解。


果然還是得多看書。

要麼肉體,要麼靈魂,總有一個得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