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慶帝文能敲打人心,武能殺人誅心

 看過《慶餘年》原著作品,或者看過同名影視劇的人都知道,慶帝是個冷酷無情的老狐狸,善於隱忍而且自負。

  慶帝一開始就知道了範閒的身世,知道範閒是他和葉輕眉的兒子,那麼知道範閒的身世秘密後,這部劇還有懸念嗎?

  有懸念,慶帝本身就是個最吸引人的懸念。

《慶餘年》:慶帝文能敲打人心,武能殺人誅心

  慶帝之所以一開始就知道範閒的身世,是因為他是個佈局者,他視天下為棋盤,在暗裡操縱著許多人的命運與生死,而範閒前期很多時候只是他手中的一顆棋子,而像範閒這樣的棋子,在慶餘年這部權謀劇裡可謂是數不勝數。

  兒子也是棋子,這就是慶帝,這就是帝王。

《慶餘年》:慶帝文能敲打人心,武能殺人誅心

  猜不透的慶帝

  慶帝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這恐怕是所有看過《慶餘年》的人都會關心的一個問題。有趣的是,即使是看過慶餘年,多數人對慶帝的印象也僅僅停留在“他是慶國之君,他是範閒之父”

  堂堂一國之君,在召見範閒,在召見臣子時的蓬頭垢面,穿衣無品形象下,他寬袍大袖裡藏著些什麼?是殺人誅心的利箭,還是手握左右他人命運的棋子?

《慶餘年》:慶帝文能敲打人心,武能殺人誅心

  老狐狸釣魚

  馮小剛說陳道明是一個清高得只肯在戲裡低頭的人。在《慶餘年》這部劇裡,陳道明飾演的慶帝也低頭了,他低頭俯視臣子,低頭俯視天下,低頭釣那滿江魚。

  當長公主通敵犯下大錯,太子急急忙忙跑來求情,而慶帝則低頭對著跪地求情的太子說了一句話:再等等吧,看看有沒有人再為她求情。

  這句話就看出慶帝他在“釣魚”,他在等一條肥美的魚兒上鉤,而當這條魚兒上鉤之後,慶帝不是為了吞吃,也不是為了賣個好價錢,他只是為了看一眼這條魚的心性如何,看它會否咬人,敢否咬人!

《慶餘年》:慶帝文能敲打人心,武能殺人誅心

  文武雙全

  慶帝表面上在宮裡只幹那麼兩件事:

  一是拿著筆寫寫畫畫,頗有風流人物的範,給人一種放蕩不羈的錯覺;

  二是時不時打磨箭頭,動不動拉弓射箭,那拉弓如滿月的姿態,盡顯其帝王鋒芒。

《慶餘年》:慶帝文能敲打人心,武能殺人誅心

  1.文能敲打人心

  慶帝是個喜歡敲打臣子的人。

  當他告訴太子,歷朝歷代心軟的皇子都沒有好下場時,這是慶帝對太子的提醒,算是小敲小打而非真正的敲打。

《慶餘年》:慶帝文能敲打人心,武能殺人誅心

  真正的敲打是,範閒幾個老父親慶帝、陳萍萍、範建相約釣魚卻各懷鬼胎,最後慶帝安排宮典監視陳萍萍和範建的談話。

  有趣的是,陳萍萍知道慶帝安排人監視他,慶帝也知道“陳萍萍肯定已經知道有人在監視他”,這是慶帝對陳萍萍一次光明正大的敲打與試探。

  王者要想成功立業,要想成功上位,必善於在潛伏中把握時機,關鍵時期懂得審時度勢,此乃帝王心術。

《慶餘年》:慶帝文能敲打人心,武能殺人誅心

  

2.武能殺人誅心

  第31集,當慶帝說長公主罪不至死之後,示意身前的範閒讓開,然後慶帝弓開如滿月,視線透過穿著鎧甲的箭靶,瞄準了長公主步行遠去的背心。

  在慶帝那冷酷的表情之下,是決絕之心,箭去似流星,擊穿了鎧甲。

《慶餘年》:慶帝文能敲打人心,武能殺人誅心

  當破甲之聲驚到長公主時,編劇並沒有為長公主安排臨別內心戲,所以長公主並沒有像其他注水劇一樣哭哭鬧鬧,訴說更多或煽情或絕情的東西,有的只是長公主轉身看了一眼那被射穿的箭靶後,淚目轉身。

  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裡說過: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麼,而是你記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

  慶帝一箭射出雖無言語交代,但聰明如長公主卻早已明白,無聲勝有聲的背後,是“帝心如淵,猜不得”

  觸及靈魂的一箭,與殺人誅心有何異?

《慶餘年》:慶帝文能敲打人心,武能殺人誅心

  小結

  《慶餘年》有別於其他正劇的一個地方,就是極少出現拖泥帶水的劇情,尤其是在一眾主演演對手戲時,它的故事流暢度就像慶帝一箭射出般乾脆利落。

  自從2001年陳道明在《康熙王朝》飾演康熙帝大獲成功後,此後將近二十年時間,陳道明一直被部分影迷譽為帝王專業模板。

  他在《楚漢傳奇》裡演漢高祖,在電影《英雄》裡演秦始皇,形象一直深入人心,他對不同帝王角色的身份細節拿捏,細微入至。而在《慶餘年》裡飾演慶帝,陳道明將慶帝那冷酷又善隱忍的性格,通過不同的微表情演繹,也詮釋的極其到位。

《慶餘年》:慶帝文能敲打人心,武能殺人誅心

  文藝評論家殷謙在評論陳道明的時候,說他“從不虛張聲勢疾言厲色,也不自以為是,他的心靈寧靜和寬容。”

  一個演員是否成功塑造了一個角色,除了市場給出的數據成績,以及粉絲給出的主觀感受外,還要看他所塑造的這個角色與真實生活裡的他反差有多大。

  戲,來源於生活,也脫胎於生活。一部戲之所以讓人痴迷,是因為未寫完的故事給人太多遐想,像極了一個始終蒙著面紗的女子,而那女子何時會取下面紗,便是我們所追逐懸念的樂趣。

  陳道明在《慶餘年》裡成功塑造了讓人猜不透的慶帝,一個文能敲打人心,武能殺人誅心的角色。他在給人懸念的同時,也在挑戰著自我對角色的理解能到什麼層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