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他們,誰才是不懂事的“小朋友”?

近日,微博上有一個熱門話題“小朋友的三觀有多正”,許多網友紛紛在這個話題下分享自己的經歷,雖然看著這些小大人的言論令人有些啼笑皆非,但細細一想,這些本該如此的小堅持,正是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被我們不知不覺拋在身後了的好習慣呀!


比起他們,誰才是不懂事的“小朋友”?


比起他們,誰才是不懂事的“小朋友”?

有小朋友在爸爸酒家被交警發現後幸災樂禍,還懊惱自己怎麼會有這麼丟臉不聽話的爸爸;有小朋友發言,真正的“世界第一”不是誰最強,而是誰在危難的時候能拯救這個世界誰就是世界第一;還有小朋友批評網絡流行語,遇事只會哈哈哈,讓他們這些“祖國的花朵”詞彙匱乏,甚至當場背起了古詩詞來“打臉”大人……


比起他們,誰才是不懂事的“小朋友”?


你聽聽,我們自詡懂得比小朋友多,但其實最簡單的規矩卻常常被我們忽略……小朋友們靠這些規則塑造起了超正的三觀!


比起他們,誰才是不懂事的“小朋友”?


反而是我們這些所謂的大人、家長常常需要小朋友提醒,抽菸分場合、垃圾不亂扔、草坪不踩踏、不能亂罵人、平時多看書、房間要整潔……


的確,我們越長大,要面臨的規則就越多。學校有學校的規則,職場有職場的規則,為了取得成績獲得功勳,我們早就疲於應付什麼文明禮儀,在公共場合不拘小節成了司空見慣,同齡人也是如此,還會表示對此理解同情。而就在這時候,一個“屁點兒大”的小朋友走過來,奶聲奶氣且不留情面地告訴你,你做得不對,而你也確實做得不夠得體。這時候,你能怎麼辦?


氣憤地指責他的家長沒教好小孩?還是哭笑不得的連忙改正?


比起他們,誰才是不懂事的“小朋友”?


相信懂得剋制的人都知道怎麼選擇。不是小朋友的家長沒教好小孩,而是他的家長教的太好了!小朋友不僅自己懂規則,而且忠於自己的思想,敢於表達自己認為正確的做法。


在是非面前,疲憊從來不是懈怠的藉口。不拘小節也不是自成風流,很多的不拘小節不僅成不了大事,還會搞砸大事,我們的生活中不是沒有“小節”,而是那麼多小事,都是“細節”,而細節,決定成敗。


我們不是不能“放飛自我”,這不是能不能的問題,我們應該注意的是場合和程度,是自由的邊界。從來沒有絕對的自由,正是自由的邊界才使社會井然有序,過度自由就打破了平衡,平衡被打破導致混亂的產生。我們遵守規則,實際上是在維持相對平衡。


比起他們,誰才是不懂事的“小朋友”?


小朋友的赤子之心、赤誠之舉就是在提醒偶爾還會破壞規則的我們,能不能再堅持一下,能不能做好一件小事,能不能保持他們心中秩序井然的世界。


都說“君子慎獨”,真正懂得平衡的人,在獨處的時候也會謹慎而行,因為一旦全面釋放自己的貪、痴、怨、嗔,再要全部收回會更難,倒不如把那一部分留在心中,慎獨。


這個道理,小朋友或許還不清楚,但為學業、職業奔波的我們,應該很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