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義無雙,兄弟二人先後赴死陰間大戰荊軻戰魂

春秋時期,楚元王崇儒重道,招賢納士,天下讀書人聞風而至。西羌積石山有一賢士名曰左伯桃,自幼父母雙亡,苦讀詩書,有安民濟世之才。年近四旬,因各諸侯間爭鬥不息,恃強凌弱,與自己心中抱負不一,一直安居家中,未曾出仕。聞得楚元王施行仁政,招賢納士,於是辭別左鄰右舍,奔楚國而去。


仁義無雙,兄弟二人先後赴死陰間大戰荊軻戰魂


正是隆冬時節,風雨交加,來到雍州境內。左伯桃冒雨而行,衣衫盡溼,天色漸晚,遙望竹林之中,一間茅舍透出燈光,直奔茅舍而去。但見一圈矮矮的籬笆圍著一間茅屋,推開籬笆,輕叩柴門。一人聞聲而出,左伯桃站立簷下,慌忙施禮道:“我乃西羌左伯桃,欲往楚國而去,現天降大雨,不知能否借宿一晚?”那人聞言,慌忙答禮,邀請左伯桃進入屋內。左伯桃環視屋內,見屋內空空如也,只有一榻,榻上堆滿書卷。左伯桃見亦是讀書之人,不由起敬,意欲下拜,那人慌忙制止:“兄臺不必多禮,先把衣服烘乾,待會說話。”當天晚上,燒竹為火,伯桃烘衣,那人做菜弄飯準備酒食,就像招待自己最好的客人一般。伯桃問其姓名,那人答道:“小生姓羊,雙名角哀,幼亡父母,獨居於此,平生酷愛讀書,不事農桑,故而這般家貧,粗茶淡飯,薄酒一杯,還望擔待。”伯桃道:“陰雨連綿,得蒙房屋避雨,又兼飲食美酒,已是感而不緊!”當夜,二人抵足而眠,暢談胸中所學,徹夜不眠。


仁義無雙,兄弟二人先後赴死陰間大戰荊軻戰魂


次日天亮,陰雨不止。羊角哀留左伯桃在家,盡其所有以誠相待,二人結為異姓兄弟,左伯桃年長五歲,角哀拜左伯桃為兄。三日過後雨過天晴,羊角哀在左伯桃勸說之下,收拾糧米盤纏,放棄自己的小屋,二人共奔楚國而去。

行了幾日,又遇陰雨天氣,在旅店盤留多日,盤纏用盡,無奈之下,二人攜帶乾糧冒雨前進。陰雨未止,風雪又來。但見雪助風勢,風助雪威,紛紛柳絮狂飄,大雪漫天,不辨南北。二人過岐陽,經梁山路,問道與樵夫,皆說:“此去百里,渺無人煙,荒山曠野,虎狼成群,千萬別去!”二人商議何去何從,羊角哀道:“自古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既然到此,便只顧前行。”又行一日,寒風刺骨,夜宿古墓。


仁義無雙,兄弟二人先後赴死陰間大戰荊軻戰魂

次日,雪越下越緊,積雪盈尺。伯桃自覺受凍不過,心想“此去百里毫無人煙,存糧不多,衣衫單薄,若是一人獨往,尚可到楚國,兩人同行,即使不被凍死,也會餓死途中,不若犧牲我一個,成全賢弟。於是對羊角哀道:“我二人同行下去,必然死於途中,不若賢弟穿上我的衣服,獨自帶著乾糧,一個人前去楚國,以賢弟之才,必受楚王重用,到時再來塟我。”羊角哀道:“我二人義結金蘭,情盛兄弟,獨自前行,絕對不行。”二人又前行數里,伯桃道:“風雪正緊,咱們尋個避風處,歇息片刻。”見一枯樹,樹洞可容一人,伯桃進入書動後命羊角哀去尋些枯枝,敲石生火,以禦寒氣。待羊角哀取柴歸來,發現伯桃脫得赤條條,衣服整齊放在一邊,雪地上寫著:弟穿吾衣,速去楚國,勿負吾望,若皆餓死,白骨誰埋。羊角哀大哭不止,暗自尋思:我若久戀不去,必將凍死,死後誰葬我們兄弟?於是雪中三拜伯桃,哭道:“兄弟此去,望兄長鼎力相助,若能得些許微名,必當厚葬。”角哀帶泣而去,伯桃死於樹中。

羊角哀忍飢挨餓,半飢半飽,來到楚國,直奔招賢賓館而去,恰逢上大夫下車,羊角哀上前行禮。裴仲見羊角哀雖然衣衫襤褸、器宇不凡,慌忙答禮,問道:“賢士何來?”羊角哀答道:“小生姓羊,雙名角哀,雍州人士。聞聽上國招賢,特來投奔。”裴仲安排羊角哀賓館住下。

次日,裴仲到賓館探望,試探角哀所學,角哀對答如流。裴仲大喜,將角哀引薦給楚元王。元王即時召見,問及富國強兵之道,角哀陳述十策,正好應對楚國當世所急,元王大喜,設御宴款待,拜為中大夫,賜黃金百兩,綵緞百匹。角哀再拜大哭,元王驚問:“愛卿為何痛哭?”羊角哀將前因後果一一道來。元王聞聽為之傷感,封左伯桃為中大夫,賜資厚葬,派人跟羊角哀一同去料理後事。


仁義無雙,兄弟二人先後赴死陰間大戰荊軻戰魂


角哀辭別元王,帶人直奔梁山地面,尋到伯桃屍首,見容貌依然和生前一般。角哀再拜而哭。尋風水上佳之地,前臨大溪,後靠高崖,左右諸峰環抱,以香湯沐浴伯桃之屍,穿中大夫衣冠,安葬起墳。四周築牆栽樹,離墳三十米建廳堂,塑伯桃儀容,牆側蓋瓦屋,令人看守。設祭於廳堂,哭泣甚切,相鄰父老無不落淚。

是夜,角哀燃燭而坐,感嘆不已。忽然一陣陰風撲面,燭光忽明忽暗。角哀看去,見一人於燈影之中,忽進忽退,隱隱哭泣。角哀大喊道:“你是何人,深夜來此,有什麼事情?”那人影影錯錯卻不說話,角哀靠近觀察,發現正是伯桃。角哀大驚道:“兄長陰靈歸去不遠,此番前來見弟,必有事情。”伯桃道:“謝謝兄弟掛念,不僅給我請來中大夫爵位,還給我選擇風水上佳之地下葬,非常周全。只是墳地靠近荊軻之墓,此人威猛之極,每夜仗劍來罵:你一個凍餓而死之人,如何敢在我墳側建墳,佔了我的風水?如不遷墳他處,我定將你的屍首棄之野外!因此特來告知賢弟,抓緊把我改葬他處。”角哀欲再問之,忽然不見,翻身坐起,是夢非夢。

天明之後,角哀找附近鄉民詢問:“這附近還有其他的墳嗎?”鄉民答曰:“旁邊不遠有荊軻墓,墓前有廟。荊軻被秦王斬殺後,被棄屍野外,高漸離帶其屍身葬於此地。但凡有事,前來荊軻廟中禱告,有求必應,非常靈驗。”角哀聞聽後,方信昨夜夢中之事不虛,帶領隨從直奔荊軻廟,指著神像罵道:“燕邦匹夫,辜負太子,入秦行事,喪身誤國,蠱惑鄉民,以求祭祀!吾兄伯桃,當代名儒,仁義廉潔,汝何必欺人太甚?若還敢恐嚇,我必當毀你的廟、破你的墳,永絕你的根本!”完事之後,來到伯桃墓前說:“如果荊軻今夜再來,兄長告知我一聲。”

晚上角哀在廳堂秉燭以待,忽見伯桃哽咽前來,道:“謝謝賢弟白天所為,奈何荊軻隨從極多,皆當地鄉民所獻。賢弟亦可束草為人,佩戴兵甲,焚於墓前,有此相助,想必荊軻奈何我不得。”說完人已不見。


仁義無雙,兄弟二人先後赴死陰間大戰荊軻戰魂

角哀連夜束草為人,各帶兵甲,有數十人之多,焚於墓前。說道:“不管是否有事,勞煩兄長告知我一聲。”是夜,風雨之聲大作,就像好多人征戰一般。角哀出外觀察,見伯桃奔逃而來,說道:“賢弟所焚之人,不是荊軻對手,況且荊軻又得到高漸離的幫助,更加囂張。賢弟還是早些把我的墳遷往他處,免受禍害。”角哀道:“此人欺人太甚!我定當和兄長共同進退,力戰此人。”伯桃道:“陰陽之別,塵世相隔,陽人如何戰鬼魂,還是給我遷墳為好。”角哀道:“兄長暫且回去,我自有辦法!”次日天亮,角哀到荊軻廟中打罵,打毀神像,正欲焚廟破墳,只見鄉民數人前來,再三哀求,道:“荊軻香火甚是靈驗,如果觸犯神靈,恐怕禍及此地百姓。”角哀無奈,只得罷手。

回到廳堂,修表一封,答謝楚王,道:我因伯桃贈衣贈糧,方才逃出生天,得遇聖主,高官厚爵,容臣來世再報。安排好隨從,到伯桃墓前,大哭一場,對隨從道:“吾兄被荊軻所逼,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於心不忍。我願此去九泉,力助吾兄,戰此強魂。我死之後,你們把我葬於此墓之旁,我和義兄生死共處!”說完,拔出佩劍自刎而死。隨從攔阻不及,只得聽從角哀之言,將他埋於伯桃墓側。

是夜二更,風雨大作,電閃雷鳴,喊殺之聲,直傳數里之外。來日清晨,發現荊軻墓已被炸開,白骨散在墓旁,荊軻廟已被大火燒成白地,附近松柏,均被連根拔起。鄉民大驚,趕往伯桃、角哀墓前,焚香跪拜。楚元王深感伯桃、角哀二人情深義重,加封二人為上大夫,建“忠義之祠”,立碑記事,至今香火不斷。

仁義無雙,兄弟二人先後赴死陰間大戰荊軻戰魂

有詩云:古來仁義包天地,只在人心方寸間。二士廟前秋日淨,英魂常伴月光寒。


《三言兩拍》之《角哀捨命全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