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阳之战,刘秀的“尖刀连”搅乱了王莽阵势,成为刘秀事业分水岭

作为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的登顶之路也是充满着坎坷的,甚至是经历了几番生死才能有如此作为的。

昆阳之战,刘秀的“尖刀连”搅乱了王莽阵势,成为刘秀事业分水岭

剧照:刘秀

昆阳陷入王莽几十万大军围困之中,可刘秀搬来的救兵也只有区区一万人而已。但就是这一万人,刘秀也没舍得让他们都铺到前线去,而是在这中间挑了一千人开到离王莽大军五里左右摆开了阵势。并不是刘秀小器,而是当时的汉军真的是经不起大的折腾,他就是将搬来的救兵全都投进去,也未必能掀翻几十万大军,还不如留点家底,以备后用。

王莽的部将王邑听说刘秀搬来了救兵,还是颇有些筹措,但当听说只有一千人时,就有些不厚道的笑了,这些能使救兵,莫不是嫌我们吃不饱,有送些点心来?实在是有些令人可笑。所以,他也之派出了几千人来迎战这支援军。那意思很明显了,就这几千人恐怕都有些高看你了,再多人就有些浪费了。

昆阳之战,刘秀的“尖刀连”搅乱了王莽阵势,成为刘秀事业分水岭

昆阳之战

但王邑很快就为他的大意付出了代价,刘秀的人数是少,但他这个领队却绝不是吃素的。两军刚一交锋,一马当先的刘秀就率先“斩首数十骑”。在领队的带领下,那千人小分队犹如猛虎下山,都跟着英勇杀敌,很快就“斩首百千骑”。这时汉军的将领们也对刘秀刮目相看了:

各位将领印象中的刘秀是个胆小的人,看到小股敌兵都要绕开走的。如今却是奇怪了,尽然能在千军万马中肆意攻杀了。但恰恰是这个“见小敌怯,见大敌勇”的人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昆阳之战,刘秀的“尖刀连”搅乱了王莽阵势,成为刘秀事业分水岭

剧照:刘秀

这也许就是和那种“大智若愚”相仿的“大勇若怯”的表现吧。遇上小股敌军我不和你逞匹夫之勇,但到了大敌当前之际,他的勇敢表现就不是逞能了,而是可以给大家起到带头作用,给团队提供信心,起到“打鸡血”的作用。这样就不是他这一柄尖刀插进了敌人的心脏,而是有一千柄的尖刀刺进了敌人身体里,那作用就可想而知了。于是,千人小队战胜了近万人的大部队。

但就在这千人小队进攻王邑时,另一个计策同时实行着,刘秀派人向王邑的部队传去消息:“宛下,兵到。”这个汉军攻下宛城,援军大部队已经到了昆阳的谣言,犹如一针强心剂注进了被围汉军的身上,顿时汉军精神大振,个个都有了盼头了;相反王莽军队却是军心大动。两相比较,士气一升一降,刘秀的目的达到了。

昆阳之战,刘秀的“尖刀连”搅乱了王莽阵势,成为刘秀事业分水岭

连环画

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本来真是一谣言,为的就是提士气、动摇敌军军心,但随后这却成了一个真的消息,宛城的确被拿下了。只不过古代的通讯不是太发达,刘秀还真不知道这码事。

收拾完王邑的几千人之后,刘秀又搞出来一个大动作。精选3000人组成敢死队,从昆阳西边一水道潜进了昆阳城内,巧合的是,这条水道出口离王莽的大本营很近。

昆阳之战,刘秀的“尖刀连”搅乱了王莽阵势,成为刘秀事业分水岭

连环画:王莽篡汉

王邑虽然在之前的对阵中吃了刘秀的亏,但这依然没有引起他的重视。当刘秀敢死队进入王莽老巢之时,他正带万人巡逻。看到从水道里冒出的刘秀那几千人时,第一时间不是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兴奋的以为终于有抓住“大鱼”的机会了。脑门发热的王邑命部队不要妄动,他要亲自抓“鱼”。但他没有注意到的是,这3000人不是什么大鱼,而是3000条可以要人命的鲨鱼。

昆阳之战,刘秀的“尖刀连”搅乱了王莽阵势,成为刘秀事业分水岭

刘秀省亲雕塑

敢死队之所以叫敢死队,那是因为他们都是抱了必死之心的,杀一个是叫对子,再杀的就是赚的了。老话说得好:一人必死,百人莫敌;百人必死,万人莫敌;万人必死,横扫天下。这时的汉军敢死队犹如孙悟空进了芭蕉公主的肚子了,横冲直撞,恣意而杀。由于王莽的其他部队不敢轻举妄动,所以就没有人主动支援王邑军。刘秀经过几番冲杀,王邑的几十万大军很快就七零八落,溃不成军了。

昆阳之战,刘秀的“尖刀连”搅乱了王莽阵势,成为刘秀事业分水岭

刘秀雕塑

刘秀的“大智若愚”,“大勇若怯”在这一战中被充分的激发出来了,为他后来的前程铺平了道路,青云直上指日可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