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良縣“黨建+電商”開拓產業扶貧新路徑

宜良縣堅持以互聯網思維推進農村黨建和農村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探索“黨建+電商+農村產業發展”新路徑,通過黨組織引領示範、黨員帶頭興辦、廣大群眾積極參與,使“黨建+電商”在發展農村集體經濟、轉移農村勞動力、促進群眾脫貧致富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組織引領強基礎,激發活力聚人心。宜良縣高位統籌,加強制度設計,強化組織保障,將電子商務工作納入政府目標責任管理考核,分解工作任務。鼓勵全縣黨員和農村致富帶頭人先試先行帶頭“觸電”,自覺擔任起農村電商的宣傳員、推廣員,發揮好促進電商發展與帶領群眾增收致富“連通器”作用;鄉鎮黨委利用舉辦特色節會,開設“農民講壇”,為農村群眾傳授生產技術的同時,積極引導大家主動接觸電商;村“兩委”圍繞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和增強服務功能,在硬件設施配套和溝通協調上提供最大化的支持。

平臺佈局一體化,暢通體系促發展。大力實施政策扶持、財政支持、孵化培育,助推電子商務與三大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推動電商企業與農產品批發市場合作,充分發揮農產品批發市場集貨、倉儲優勢,探索“批發市場+多種電商營銷平臺”發展模式。推進村級活動場所電商服務站點和全縣電商服務網格建設,與阿里巴巴開展農村淘寶項目合作,投入609萬元,建成1000平方米設施配套齊全的服務中心、倉儲物流中心,60餘戶企業通過充分利用電商平臺銷售自主產品,發展18家快遞企業,策劃包裝30多個宜良名優特農產品。

多措並舉集合力,化解難題破瓶頸。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結合省、市、縣三級“萬名黨員進黨校”培訓實際,聯合縣工會、教育局、人社局等單位重點針對有創業需求的農村青年、返鄉大學生等人群開展電子商務培訓,不斷髮展壯大網商隊伍,培育本土電商人才和電商企業。推動電商進平臺,以綜合服務平臺為抓手,在平臺上建立電商鏈接,方便廣大群眾瞭解市場行情。同時,制定管理規定,要求各級各站點每月完成產品信息登記、鄉村旅遊登記等內容錄入不少於2條,利用平臺傳播增加本地產品知名度,擴大影響力。強化農村淘寶功能,統一生產標準、包裝、品牌、價格,建立質量追溯體系,把宜良的雲參、香椿、板栗、土陶、天麻等一批特色農產品推到線上銷售。倡導縣、鄉、村黨員幹部職工、企業使用農村淘寶平臺,搭建農民和市場信息交換渠道,推進“種、養、加”一條龍和“產、供、銷”一體化發展。(宜良縣委組織部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